英國驅逐華為背后的三本賬
遺憾的是,我們在英國的未來已被政治化,這與美國的貿易政策有關,而不是安全問題。
——華為英國發言人Edward Brewster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卻是一個對英國電信網絡、國家安全及經濟方面來說正確的決定?!?/p>
歷經數月的糾結后,7月14日英國政府以上述話語為“總基調”,官宣了對華為的新立場:
從今年年底開始,英國電信運營商不得購買任何華為5G設備。到2027年,將華為設備從英國5G網絡中完全移除。
在被全面封殺之前,華為在英國的身份是5G建設中的“高風險供應商”。這也是個頗受歧視的角色,將華為在英國的市場份額限制在不超過35%,并明令禁止華為參與該網絡核心部分的建設。
但在7月14日之后,華為的新身份是“潛在敵對國家的供應商”(英國首相約翰遜語)。
英國網友評價:政府又一次掉頭了(Another Government UTurn)。
為什么英國政府說翻臉就翻臉呢?我們可以先看看各方對此的原文發言。
各方發言
英國文化大臣Oliver Dowden 7月14日在下議院的陳述:
今年1月,我們向下議院提交了我們的結論,即我們將如何定義和限制高風險供應商,保證它們在網絡核心之外,并遠離關鍵基礎設施和站點。
從一開始,我們就很清楚,中資廠商華為和中興被視為高風險。
同時我們明確指出,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簡稱NCSC)將在必要時審查并更新建議。
1月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通過更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對華為實施了新的制裁。這是一個重大的、實質性的變化——我們必須考慮這一變化。
這些制裁并不是美國第一次嘗試限制華為供應5G網絡設備的能力。
然而,這是第一次,對華為向英國供應新設備產生了潛在的嚴重影響。
美國的新措施限制了華為使用美國技術或軟件,生產重要產品的能力。
NCSC已經評估了美方舉措的后果。
NCSC現在已向部長們報告,這些舉措已經顯著改變了華為在英國5G網絡中的安全評估。
考慮到這給華為供應鏈帶來的不確定性,英國不再有信心能夠保證,在美國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變更的影響下,未來的華為5G設備的安全性。
為了控制這種風險,NCSC現在發布了關于在英國電信網絡中使用華為的新建議。
今天上午,首相主持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會議。與會者充分考慮了NCSC的建議,以及對英國工業的影響和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考量。
政府同意NCSC的建議:保護我們網絡安全的最好方式是讓運營商停止使用新的受影響的華為設備來構建英國未來的5G網絡。
所以,需要明確的是,從今年年底開始,電信運營商不得購買任何華為5G設備。一旦《電信安全法案》(Telecoms Security Bill)通過,這樣做是非法的。
但我們也認識到,關于華為在我們5G網絡中的角色,下議院表達過一系列關切。
我認真聽取了這些關切,也同意我們需要明確我們的立場并采取果斷行動。
議長先生,我們此前制定了計劃,安全管理5G網絡中存在的高風險供應商。當然,我們的目標是,根本沒人需要為了5G使用高風險供應商。
但我知道,議員們已經尋求政府的承諾,將華為設備從我們的5G網絡中完全移除。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認定,制定一份時間表,到2027年將華為設備從我們的5G網絡中移除,是必要和審慎的。
讓我明確一下,《電信安全法案》將在法律上規定這一要求。到下次大選時,我們將實施法律,走上一條不可逆轉的道路——將華為從我們的5G網絡中移除。
我們并不是輕率地做出這一決定。而且我必須坦率地說,這個決定將影響這個國家的每一個選區。
這將推遲我們的5G上線。我們在1月的決定,已經讓上線時間推遲了一年,并將成本抬高了10億英鎊。
今天的決定——從今年年底開始禁止采購新的華為5G設備——讓上線時間又推遲了一年,并將增加5億英鎊的成本。此外,要求運營商在2027年前移除其5G網絡中的華為設備,又帶來了數億英鎊的成本和進一步推遲上線。這意味著,5G的上線將累計推遲2到3年,成本增加20億英鎊。
這將對我們所有人所依賴的連接,產生真正的影響。
英國文化大臣Oliver Dowden
華為英國發言人Edward Brewster的回應:
這個決定令人失望,對英國所有的手機用戶來說都是一個壞消息。這可能會讓英國落入數字發展的慢車道,增加消費者的通訊開支,并加深數字鴻溝。此舉非但不能提高,反而會降低英國的發展水平,我們敦促政府重新考慮這一決定。我們有信心,美國的新管制措施不會影響我們為英國提供的產品的韌性和安全。
很遺憾,華為在英國的未來發展被政治化。此舉源于美國貿易政策,而不是安全問題。過去20年來,華為在英國聚焦構建更好的網絡聯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我們將繼續一如既往地為客戶提供支持。
我們將仔細審視今天的聲明對我們未來英國業務的影響,并與英國政府溝通,闡明我們會如何繼續助力英國構建更好的網絡聯接。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C. O‘Brien評價此事:
英國的行動反映出一種日益增進的國際共識:華為及其他不可信的供應商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為他們對中國共產黨負有責任。
我們期待與英國以及我們許多的伙伴和盟友合作,激勵創新,提升5G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多樣性,并確保5G安全不受危險的操縱。
英國將付出多少代價?
綜述所有的發言,我們可以看到,英國這一決定,將在政治、經濟、技術的賬面上,計提一大筆損失。
政治賬面,參照《泰晤士報》援引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之前對英國企業界領袖們的說法,關于華為的議題,將被視作“英國是否是真誠伙伴的試紙”。
在英國政府公布決定前,中國外交部7月14日例行記者會上,趙立堅也做了補充說明:“能否為在英中國企業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是脫歐后英國市場走向的試金石,也是中國在英投資是否安全的風向標。中方將密切關注?!?/p>
(預計外交部7月15日將有進一步回應)
顯然,本次測試結果并不如中方所愿,剛脫歐的英國,正因為此項決定,慢慢凹出了“脫中”的姿態。
經濟賬面,一直是英國內部爭論最激烈的部分。據《觀察家報》的一份報告,英國四家主要運營商目前或正計劃利用華為網絡設備推出下一代5G技術。
其中最大的兩家,沃達豐和英國電信,在政府最終決定前,已經報出過一大堆數字,提醒英國政府慎重。
英國移動運營商EE所鋪設的華為5G設備
徹底拆除華為的設備,沃達豐預判至少需要5年,英國電信則認為,2030年以前,實現這個目標是天方夜譚。
如今,官方給出的時間折中了一下,但7年內能不能高效完成“清零”任務,依舊是個未知數。
除此之外,華為在英國的覆蓋面遠不止最新提供的5G設備。
BBC的報道中曾提到,在為住宅、辦公室和其它建筑直接提供的超快全光纖市場中,華為目前約占44%的份額,即便引入諾基亞以及美國亞川公司這樣的競爭對手壓制華為的份額,技術上而言,另一種設置的光纖信號僅能到達路邊機柜,而最后的鏈接由銅基提供。
而涉及的成千上萬的路邊機柜都是華為的。
換言之,要抹去華為,對全英國而言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出決定可以在一夜之間,解決問題可能需要數年。
至于科技賬面,就一句話,如果英國的5G建設不在華為“信號”下,5G發展將進入慢車道,推出時間將延后至少兩年。等到2027年英國徹底拋棄華為5G設備,恐怕都到6G時代了吧?
因此,反對黨工黨議員、影子內閣產業政策發言人昂烏拉形容,這一決定“對于我們的數字經濟而言是一場車禍,從外太空看得見的一場車禍”。
盡管決定的代價如此高昂,英國還是下了狠心。外媒普遍認為,這和美國政府的施壓有關——英國正在謀求和美國的貿易協定。
但英國政府的表述就很“巧妙”。
一方面,完全沒提來自美國的壓力,顯示出獨立自主的產業政策。
另一方面,表達了“我們要對本國電信安全負責→華為最新5G設備無法保證安全→原因是美國對華為的技術和產品封鎖”,根源在于美國,但英國不是為了美國而是為了自身安全,冤有頭債有主,中國不要恨錯人。
充滿了英倫智慧。
英國政府的“渣”與華為的努力
從親密無間到相看兩厭,英國與華為走過了風風雨雨的20年。
2000年,一直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拓展的華為,開始試推發達國家的大門。
2005年,由英國電信指定其為首選的21世紀網絡供應商,這成了華為第一次進軍全球市場的突破口。
15年后,今年1月,英國首相約翰遜頂住各方壓力,為華為在本國建設5G放行。
措辭也額外堅決:“英國民眾有權使用最先進的科技,我們希望為所有人提供千兆寬帶。如果有人抵制某個品牌,那么他們就必須要說得出,除此以外有什么替代方案?!?/p>
這一度被視作華為撕開美國制裁,在歐洲得以突圍的積極信號。
然而……
相較于英國政府的“渣”,華為一直在努力經營一個專情角色。
為消除5月禁令帶來的疑慮,6月8日,華為在包括《衛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鏡報》《太陽報》《每日郵報》等在內的英國主流報刊上,刊登全版廣告《我們對你們的承諾》:
近20年來,我們為英國的移動和寬帶公司提供了3G、4G網絡,但是一些人現在質疑我們在幫助英國引領5G部署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華為將繼續一如既往地為你們的網絡運營商提供最好的設備,這樣你們就可以分享照片、觀看流媒體電影。
同在6月,華為官網上宣布在劍橋園區建立光電子研發和制造基地,一期規劃投資規模預計為10億英鎊,將帶來400多個工作崗位,它指出,這項投資將促進該區域高科技產業發展,進一步鞏固劍橋作為全球創新中心的地位。
曉之以理,動之以錢,但……
或許是意識到了什么,又或許是要給一些人信心,一般于7月底發布的華為2020年上半年財報,于前天(7月13日)晚11點提前公布。
在美國升級封鎖的大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凈利潤率9.2%,其中,與5G建設有關的運營商業務,同比增長了約9%。
而在英國之后,華為在等另一片大陸上的消息。
依照之前5月15日的制裁通知,60天內,所有給華為代工的供應商,均處于法規解釋階段,只有到期后才知道是否需要向美國申請出口許可證。
而7月14日,正是到期日。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些年,上至各國政府,下至供應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決定”都在砸向華為。而華為的底線思維,一次又一次被驗證并非杞人憂天。如今現實比最壞的打算還要壞,華為所能仰仗的,只有任正非兩年前的那句話了:
“撲上去,殺出一條血路?!?/p>
作者 | 和風月半 | 木有藥師|當值編輯 | 麻醬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