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監會加碼“退空轉” 點名資金違規入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7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消息稱,已向系統內各級派出機構和銀行保險機構印發《關于近年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監管檢查發現主要問題的通報》,通報了近年來對相關機構監管檢查中發現的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規范整改的工作要求。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以突出問題通報,為銀行保險機構行為“劃出紅線”,督促銀行保險機構不得再拉長融資鏈條、提高融資成本,不得再利用通道等方式搞資金空轉、脫實向虛,而是要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六穩”“六保”質效。
前述銀保監會負責人稱,通報的主要內容包括“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執行不到位,過渡期業務整改不到位,新業務違背禁止剛性兌付要求等;業務風險隔離不審慎,理財資金違規承接表內不良資產,理財產品間通過非公允交易調節收益等;同業業務專營及授信管理不到位,同業交易對手選擇不審慎,同業投資多層嵌套,隱匿業務風險等;非標投資業務管控不力,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違規投向房地產領域、“兩高一剩”限制性領域等;發行的金融產品超出內控水平和管理能力、盡職管理不到位等。
違規進入股市和鼓勵正常進入是兩碼事
此前,央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曾多次喊話,讓銀行理財資金作為長期投資者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為何此時又轉而強調“嚴禁資金違規流入股市”?
“嚴禁違規進入股市和鼓勵正常進入股市是兩碼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資管新規發布后,監管鼓勵的是理財子公司發展權益類產品,作為機構投資人進入資本市場,由投資人承擔產品凈值波動風險。但如果影子銀行去做,在投資端的的產品并不能表現為實質投資的股權資產,而被包裝為“固收+”這樣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或者表現為提供較高收益的結構性產品等,實際資金流入股市中獲取高收益。
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固收+”產品可以投資權益資產,但不能超過20%。
曾剛表示,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是,風險傳導機制與正常進入股市完全不同,因為影子銀行配資違規進入股市之后,最終的風險是由機構來承擔的,這違背了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原則。除了將股市波動的風險傳導給機構之外,還助長了市場的泡沫。
“發行公募基金進入股市是正常的,銀行發行股權類理財產品也是正常的,這兩種情況都不構成違規。但是,披著固收類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外衣,資產端對接股權類,卻沒有明確告知投資人,這就屬于影子銀行風險錯配的違規行為了。這與監管鼓勵理財資金進入股市,是兩個概念。”曾剛表示。
至于具體違規進入股市的方式,由于本次監管通報并沒有進一步闡釋,市場人士認為,可能包括信托等委外方式,也可能是同業投資。
一位大行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監管反對的是債項資金進入股市。在《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通報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突出問題答記者問》中,銀保監會指出,“非標投資業務管控不力,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非標一般是類信貸,通過信托貸款等投資股票,那就相當于信貸資金流入股市,這樣是違規的。對于銀行等機構來說,非標類的信貸應該對貸后資金用途負有監控的職責。”
執行“資管新規”,有股份行想申請延期到2024年
關于“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執行不到位,過渡期業務整改不到位的問題,一位資管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少銀行都面臨壓力,還有的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總是幻想監管能進一步讓步和延期。”
據介紹,監管部門提出了“老產品在2020年壓降一半規模以及確保2021年底之前清盤”的要求,但有股份制銀行表示,該行理財業務歷史遺留問題較為嚴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仍有近300億元的逾期資產,預計本金損失較為嚴重。另外,還有近100億的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到期日在2021年底之后。
因此,該行曾向監管申請,如果老產品壓降速度過快,可能引發老產品的流動性風險、無法足額兌付本息風險,申請監管允許該行在2024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
此前監管的一份通報也顯示,該行存量理財業務規模1300億元,但符合資管新規的新型理財業務僅2億元,對于不符合資管新規的存量理財業務,該行要通過自然到期或轉回表內等方式逐步壓降、不得新增,特別是嚴禁新增保本理財與同業理財產品規模,對于存量違規業務要嚴肅問責。
7 月 10 日,在人民銀行舉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資管新規延期的問題,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指出:“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制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周學東認為,關于資管新規延期,因為今年受到疫情沖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期太長,可能延一年是比較合適的。
也有機構對記者表示,少數股份制銀行雖然已經成立了理財子公司,但子公司產品規模依舊很小,而產品發行主要對接老資產池。這是因為理財子公司要求清潔起步,很多非標類高收益資產銀行難以割舍,因此導致子公司承接理財業務進展緩慢。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指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另一方面是凈值型產品占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央行數據顯示,同業交叉持有的占比持續下降。5月末資管產品的同業資金來源占其全部資金來源的比重的49.8%,比年初下降了 1.2個百分點。非標準化的債權規模在持續減少。5月末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規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個百分點。資管產品的風險整體上在進一步收斂。
另外,5月末資管產品的底層資產配置到實體經濟的余額是39.3 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2萬億元,占全部資產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個百分點。從結構上來看,新增的投向實體經濟的底層資產主要是企業債券和股票這類標準化資產。
(作者:周炎炎,李玉敏 編輯:馬春園)
“2020(第八屆)銀行綜合評選”火熱進行中!“前浪”在奔跑、“后浪”在崛起,誰是你心目中的最佳銀行?我們和你一起找尋答案!【投票入口】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