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為什么在上海“輸”得這么慘?

滴滴為什么在上海“輸”得這么慘?
2018年03月31日 10:35 新浪綜合

  滴滴為什么在上海“輸”得這么慘?

  出行市場這段時間的焦點就是滴滴和美團的競爭。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才一周就已經把成績放了出來,有數據顯示,美團已經搶占了滴滴30%左右的市場份額(一說35%)。昨天,滴滴和美團的高管間還進行了互懟,先是滴滴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發文,指責美團打車補貼畸高危害行業,而后美團點評高級總監李洋也在朋友圈稱,滴滴不要對自己在上海無照經營避而不談。據了解,滴滴出行目前確實還在上海申請網約車牌照。且不說別的,就在上海,滴滴為什么“輸”這么慘?

  本文轉自公眾號“字頭社”(ID:zitou23),作者: Mr.FLY。

  互聯網的江湖里,兩軍對壘,你死我活,后來居上的例子并不鮮見。可像美團大戰滴滴這樣,在一個城市,如此短時間內出現齊刷刷的倒戈卻不多見。

  所謂滴滴在上海的“輸”,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美團上線前三天,分別拿到15萬、20萬和30萬單,有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相當于打掉了滴滴30%左右的份額;

  第二,滴滴應對無力,這個時候一般是公關沖鋒陷陣的時候,但從目前來看,滴滴方面并未給出什么有力的回擊。所謂運營總監發出的一篇文章,也被懟的一無是處,缺乏誠意;

  第三,以短信密集轟炸,向用戶發送優惠信息,已經形成騷擾,頗有點病急亂投醫的味道;

  第四,無論司機還是乘客,對滴滴的不滿情緒集中爆發。

  “爾要戰,便來戰”,程維說這句話的時候恐怕沒想到美團的攻勢這么猛吧。其實,這是一場早有端倪的戰爭,美團在南京測試、上線已經是發出挑戰書,而滴滴居然還在上海被打得暈頭轉向,多少有點不可思議。

  其實,我們認為,不是美團太狡猾,而是滴滴“No Zuo No Die”

  一

  Zoe是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自3月21日開始,果斷投向美團打車的懷抱。滴滴在上海遭遇用戶拋棄,Zoe是典型代表,看看網絡上的信息,上海人民有多積極吐槽打車那些事兒。

  可能有人會說,用戶都沒有忠誠度,美團補貼,乘客就貪圖那點小便宜。不排除這種心理,但是Zoe絕對不是,他前兩天剛索取了2017年下半年的滴滴打車發票,將近2萬元,也就是說他幾乎每天用滴滴打車上下班,時間、線路固定。他不屬于價格敏感性用戶,真正選擇不用滴滴的原因恰恰不是因為價格,而是不滿滴滴的“糟糕”。

  前兩天,Zoe還想寫篇文章吐槽,因為懶,放棄了。所以,大家還是不要得罪會寫文章的人吧,這世道文藝女青年和六六太多。

  言歸正傳。用戶對滴滴的不滿,剛開始集中在打不到車,后來平臺推出優享,就是加價可以快速叫到車。其會導致什么結果呢?Zoe現身說法,有幾次,他先用常規打車功能,半個小時叫不到車,果斷選擇優享,10分鐘車就到跟前了。然后他就跟司機吐槽之前打不到車的事兒,司機說,真是扯淡,我在附近轉悠半天了,系統都沒給我派單。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被用戶懟過,但是滴滴官方每次都是從用車高峰、供需動態變化的角度回應。大家即使懷疑滴滴平臺為了收入,有意逼迫用戶加價,也沒有證據。但這是一道無解的題,只要滴滴自己不披露相關運營策略,這一質疑永遠無法證實,而同樣的,也很難證偽。

  這套機制的實質,就是滴滴作為平臺,掌握了流量分發大權。盡管我們不懷疑智能派單的設計初衷,盡量讓每個用戶都能打上車,但也不得不指出,其風險在于,在某些壓力下,比如業績、競爭等等,平臺隨時可以改變流量分配機制,價高者得。

  平臺派單,本是為了公平,最終卻走向了不公平。不只滴滴,所有中心化的掌握流量分發的平臺,都是如此。

  二

  不滿的不僅乘客,還有司機。即使價高者得,作為供方的司機也得不到多少好處。抽成比例越來越高,名義上是20%左右,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抽成比例甚至達到40%。司機告訴Zoe,他用常規功能打車,總計60元左右,司機到手也就30多塊錢,而用優享,要將近90塊錢,司機也只能到手40多塊錢,而優享的用戶肯定少于一般打車用戶。

  還很少見這種做平臺的互聯網公司,兩邊都得罪。即使淘寶,商家運營成本不斷提高,引發不滿,但是最起碼用戶還是可以買到便宜貨。

  這也就不難理解,去年很多司機開始積極推薦嘀嗒拼車,今年上海的司機建議乘客用美團打車。當然有補貼的誘惑,而最終讓司機、乘客倒戈的還是對平臺形成的長期不滿,當新平臺出現時,加上補貼的手段,輕而易舉完成遷移。

  滴滴的這套玩法并不新鮮,是其商業邏輯決定的。先燒錢搶市場,形成壟斷(雖然我們很少提及互聯網領域的壟斷),然后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當你出行只能選擇這個司機數量最多的平臺時,你就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而滴滴的派單策略,又為其提供了靈活的變現手段,成為商業模式中關鍵的一環。

  技術是中立的,但結果卻是一分為二,滴滴可以說不讓司機挑活兒,讓每個乘客都打上車;而現實中,像Zoe一樣,又可以成功實現競價打車(競價在互聯網已經臭名昭著了),平臺坐收漁利。牌坊也立了,那啥也不耽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看到有人說,滴滴作為一家500多億估值的公司,不會如此沒有底線。大家都不要裝外賓,一家商業公司,還是不要以道德的準繩衡量,商業就是商業,FaceBook的估值多少,照樣發生了數據泄密事件。

  滴滴濫用流量分發權的動力,還是源于其發展路徑,早期燒的錢,總得找補回來,給股東交代。同時,即使成為獨角獸,其依然面臨盈利壓力,IPO壓力,需要盡快賺錢。

  滴滴的今天,無關道德,僅是商業模式決定的而已。

  三

  美團選擇了一個好時機。

  與出租車比,滴滴快車的價格已經沒有多少優勢;打車難、競價引起乘客不滿;高抽成導致司機紛紛抱怨。但,卻以成百上千億的投入教育了市場,提供了現成的司機和乘客。

  在這種行業現狀下,美團可謂精準打擊。一邊0抽成,搶奪司機,一邊高補貼,招攬用戶。同時,以司機搶單代替平臺派單,直指滴滴的死穴,把選擇權交給司機和用戶。不知道未來如何,但是就目前來看,這極大的調動了司機的積極性,順利在上海完成了虎口奪食。

  美團的優勢還在于,其本身憑借生活服務的主業,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在對手不斷犯錯的情況下,進行降維打擊,事半功倍。

  對于公司而言,尤其是龍頭企業,當然不希望有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但是從司機和乘客的角度來看,更樂見于平臺間的競爭,以防一家獨大,任人宰割。這就是個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不關其它。

  我們還不知道一個不掌握流量分發大權的美團打車未來如何賺錢,可能站穩腳跟以后,也會走向派單模式,所以也沒必要因為滴滴槽糕,就把美團捧上天。我們向來如此,五千多年了。

  滴滴似乎已經亂了陣腳,美團攻其打車業務,其也進入外賣領域。但是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外賣要比打車重上千倍,美團能三天之內吃掉滴滴30%的市場份額,但滴滴在三年之內恐怕都很難吃掉美團外賣30%的份額。這是一場不太公平的對戰。

  行文至此,滴滴又給社長發了一條優惠信息,從今天凌晨1點下午6點,一共收到6條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