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金融創新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者:曹萌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銀行、保險、期貨和小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分別從自身特點出發,加快金融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三農”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捷度,促使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對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不久前,人民銀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共享,健全名單發布制度,加強銀企融資對接,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為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等,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發揮“保險+期貨”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的作用。
“造血式”金融服務打造美麗鄉村
春風徐徐,田間小路上,綠植青翠,野花盛開,農家小院籬笆竹欄,橫在縹緲的湖水上……這樣令人如癡如醉的景色,來自貴州省黔西縣西部的林泉鎮海子村。
▲如今海子村的樣貌 資料圖片
海子村四面環山,農戶房屋依山而建,中間良田千畝,呈現“小盆地”形態,距縣城17公里,黔大高速、貴畢公路、清畢公路橫貫鎮域,因此這里被譽為黔西縣的“后花園”。
可就在幾年前,海子村是另一番景象。“我們村以前被叫作爛泥塘,很多路都不通。近幾年,在政府和工行的大力幫扶下,這里的環境有了大變化。”海子村村民蔡凱向《法人》記者介紹,過去的海子村,土坯墻、茅草蓋、叉叉床、稻草鋪,幾乎是家家戶戶的標配,水、電、路、訊,一樣都不通,進城買點東西,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坐上車。
對于這座與外界鮮有溝通的海子村,工行貴州畢節黔西支行經過反復實地調研后,最終采取了“造血式”金融服務模式,著力解決海子村的基礎性和環境性問題,率先打破交通瓶頸,逐步使其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在多樣化金融服務的支持下,海子村曾經的爛泥路被全部改造為柏油路,茅草屋變成了“一家一特色、一戶一看點”的“貴州民居”。越來越美的海子村成為鄉土休閑游憩的旅游區,而村民臉上也泛起了更多的笑容,他們不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外出務工,而是經營起了農家樂等旅游相關產業。
據悉,工行貴州畢節黔西支行通過拓展合作空間,搭建了“銀政”“銀企”“銀擔”“銀保”等綜合服務平臺,以此重點打造海子村等1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點,發放建設項目貸款1.7億元,新建改造“貴州民居”1974戶、農村危房改造3.82萬戶,促使黔西鄉村環境更加宜居、宜游、宜商、宜業。
“保險+期貨”暖心助農
“去年玉米收成不錯,各家收益也比以前好了。”美姑縣灑庫鄉塔古村書記曲比正付高興地對記者說,2020年全村獲得了一份免費的“保險+期貨”保單,正是這份保單讓村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美姑縣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腹地,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玉米是美姑縣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達14.7萬畝,也是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
▲美姑縣玉米“保險 + 期貨”服務模式調研 資料圖片
曲比正付介紹,此前受市場因素影響,玉米價格波動較大,村民很難通過玉米獲得穩定收益。塔古村玉米種植面約有500畝,現在有120多戶村民投保了這份“保險+期貨”保單。雖然去年玉米價格下降了一些,但保險公司按照保單約定的價格進行了補償。
“2020年,在大連商品交易所、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涼山州人民政府、美姑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中航安盟保險在美姑縣正式簽發保單,探索了玉米‘保險+期貨’的模式,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優先服務對象,為農戶提供免費的玉米收入兜底保障。”中航安盟涼山中支農險部經理許成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由大連商品交易所立項的玉米“保險+期貨”涉及美姑縣灑庫鄉等10個試點鄉鎮,覆蓋玉米種植面積3.15萬畝,對應玉米現貨數量1.01萬噸,保費收入136.12萬元,為9515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2268.64萬元。
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冉華指出,“保險+期貨”是期貨市場機制與保險業務整合協同探索出的“三農”服務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保險公司為農戶的種養產品提供以期貨價格為依據的價格或收入保險服務,由期貨公司等專業機構通過期貨市場對沖操作,為保險公司提供類似“再保險”的風險轉移服務。“保險+期貨”作為一種新型支農模式,已成為金融機構服務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在新時期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普惠金融助力村民創富
早上5點,徐言研沒來得及吃早飯,便乘車前往江蘇學習小龍蝦養殖技術。此前,她在網上聯系到了江蘇一家小龍蝦養殖場。
衣著樸素的徐言研回憶,2015年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重慶市萬州區桐元村做起了村官。“剛回到村里,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太習慣,農村的工作既細微復雜,又繁瑣凌亂,我當時實在是有些手足無措。而且跟我一起畢業的同學每月有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收入,讓我非常羨慕。當時我每個月只有832元誤工補貼,這讓我曾一度想離開村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徐言研發現了農村生活的美好。“這里的人們簡單純樸,善良真誠,只要你對他們有一分好,他們便以十分來回報你。”徐言研說。
調整好心態后,徐言研開始積極挖掘適合家鄉發展的產業。她發現在夏季避暑旅游的帶動下,小龍蝦養殖開始在萬州區發光發亮,其中最具規模的小龍蝦生態養殖基地年產小龍蝦2萬至3萬斤,銷售額達100萬元左右。
徐言研一邊設想桐元村通過養殖小龍蝦實現產業發展,一邊到湖北、江蘇等地的小龍蝦養殖場實地取經。憑借這股“鉆研”勁頭,她從一位小龍蝦養殖“小白”變成了“專家”。
為了推動家鄉產業,徐言研更是花掉了5萬元嫁妝錢,承包了村里20畝水塘,開始對小龍蝦養殖進行“精細化運營”。
在小龍蝦養殖創業成功后,徐言研計劃把其打造成桐元村示范產業,但擴大規模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投入,可資金來源成了困擾徐言研的最大難題。
在萬州區扶貧辦的對接下,一家知名小貸公司得知徐言研的困境后,向徐言研提供了10萬元免息貸款。這筆資金的快速到位讓徐言研如釋重負,桐元村的空置養殖塘隨之加速升級改造。
“現在小龍蝦養殖每年能給合作社農戶和村委會分紅7萬多元。”徐言研面帶堅毅地表示,讓村民過上更好生活的這份初心不會改變,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朝著鄉村旅游方向發展。
2005年小額貸款公司在我國試點,服務“三農”、將資金引入欠發達地區,是其政策的初衷。經過10多年的探索,部分小貸公司在扶持特色農業發展上建立起了“致富帶頭人+普通農戶+建卡貧困戶+農業合作社成員+家庭農場主+農企聯盟成員”的貸款扶持模式,同時依托互聯網和金融科技手段,讓更多偏遠地區的農村百姓能更為便捷、高效地享受到了專業金融服務,填補了傳統金融服務空白,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可適性和可持續性。
總體而言,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中,銀行、保險、期貨、小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已形成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使得不同“三農”主體均可享受到更加貼合需求的金融助農產品,而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金融機構正在全面推進普惠型“三農”金融服務,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