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一方面運用計劃經濟的方式低價購地,另一方面利用市場經濟方式高價供地,形成“地價剪刀差”,提供了“尋租”空間;地價房價大漲擴大收入差距;抬高實體經濟成本,開工廠不如炒房子誘發產業空心化風險。
在短期,預計未來房價從快速上漲期步入緩慢上漲期。但區域將明顯分化,從中期角度,大都市圈中公共資源富集的核心區和未來受益于產業人口轉移的環郊區最有吸引力。
歷史上M1大幅上升期,總有一項或幾項資產價格受貨幣驅動表現優異,超發的貨幣在大類資產中追逐,填平估值洼地。而具體是哪一類資產,則要看當時的基本面和供求。
負利率的大范圍推行還說明當前全球經濟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雖然中國的名義利率離零尚遠,但需未雨綢繆,減少對貨幣政策依賴,配合財政政策,切實推進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
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已進入落實階段。預計兼并重組、資產證券化、國資投資運營平臺這三個方面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原因是這三個方向操作性強、有成熟可借鑒的案例,與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考核容易。
今年A股最大的特征是“震蕩市、大切換”。交易的指數空間非常窄,賺指數波動的錢很難。但是,今年風格切換非常明顯,從題材炒作到業績為王,部分低估值有業績的股票甚至創出新高,操作上從賺指數的錢到賺風格切換的錢。
股市過度悲觀已無必要,趨勢性機會尚需耐心等待。未來結構性行情主導,從題材炒作向業績為王和價值投資轉換。未來對股市過度悲觀已無必要。未來股市可能繼續維持存量博弈和區間震蕩,但是會出現大的風格切換,從題材炒作向業績為王和價值投資轉換。
預計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可能會分化,對三四線繼續去庫存,對一二線房價大漲城市收緊房貸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廈門等,同時加強對國企拼地王現象的監管,土地市場有望降溫。
垃圾債市場興盛和杠桿收購一方面有效促進了當時美國中小企業及新興行業的發展,在70年代只能用嚴苛的銀行授信籌措資金的企業,在70年代末及80年代資金來源獲得了極大解放,另一方面,又催生了垃圾債券泡沫及隨后的違約潮和儲貸機構倒閉危機。
2014、2015年倉位定勝負,2016年板塊、個股定勝負。下半年有些行業可以看:跟國企改革有關的,跟供給端收縮有關的,跟周期性行業有關的,跟居民消費升級有關的,跟地緣政治緊張有關的。
未來只要看不到改革落地攻堅,就只能靠貨幣放水拖著,在龐大的債務杠桿倒逼下最終走向負利率,在此期間,經濟陷入長期低迷,資產價格持續泡沫化,流動性泛濫填平所有估值洼地。
三季度可能成為寬松時間窗口,未來可能先降準,等cpi在三季度末回落到1.5%附近后可能再降息。在日本新刺激計劃、歐英央行承諾投放流動性、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的背景下,全球貨幣寬松環境大為改善。
站在中期的維度觀察,近半年不僅經濟L型,A股也呈區間震蕩的L型走勢。因此,與2014-2015年賺大趨勢大波動的錢不同,2016年市場在L型區間震蕩格局里,結構性機會此起彼伏、不斷切換,這要求投資者加強產業和微觀研究。
英國金融服務業首當其沖,很多歐洲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養老基金的總部設在英國,美國的投資公司大部分也都在英國設點。一旦脫歐,英國金融服務業將萎縮,大量金融從業人員面臨失業。
脫歐并不構成對中國的直接沖擊。但從長期來看,脫歐對歐盟經濟甚至世界經濟不利,而歐盟又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歐盟也是中國第四大實際投資來源地。因此,脫歐對中國經濟的間接沖擊不可忽視。
短期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美元強勢,人民幣和商品承壓,但中期維持人民幣匯率小幅雙向波動判斷。在全球經濟及政策外溢效應下,各國央行可能會相互協調,避免匯率單邊大幅波動。
1-4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僅增長5.2%,增速比2015年同期的12.7%腰斬大半,民間固投大幅下降而全社會固定基本穩定,表明目前投資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支撐,投資結構惡化,值得警惕。
我們在2015年4月曾提出“經濟L型,牛市有頂部”的判斷,A股2個月后在實現2014年的5000點預測后見頂,“經濟L型”逐漸被后來的宏觀經濟走勢所驗證。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在“經濟L型”時期的資本市場表現及邏輯是怎樣的?
生產、投資和消費全面回落,宣告了前期穩增長推動的經濟回升結束。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僅推動了一個季度的弱回升,這次穩增長比市場預期的效果更弱持續時間更短,維持經濟短期W型、中期L型、長期只有通過改革才有望實現U型復蘇判斷。
李光耀執政前,新加坡在英國統治時期,只作為轉口貿易港,相關經濟雇傭了70-75%的勞動力,占GDP80-85%。經濟結構單一畸形,工業水平嚴重滯后。李光耀執政后,新加坡實現了從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