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馮侖
問:馮叔,我聽到一個說法,‘在職場或者生意場上,結識貴人,并且把人脈經營好,能在關鍵時刻越過一些障礙。’想請教您,我們應該如何拓展和經營人脈?如果在社交中得不到別人的看重,應該怎么辦?
馮叔:就我所看到的一些成功或者失敗的故事來說,我覺得,用一種技術的方法,或者說,用一種機會主義的方法去看待人與人的交往,不可能成功。另外,我也不主張去做功利性非常強的社交。
事實上,一個人能夠得到機會,把事做成,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價值觀和實力。與人交往也是如此。
相似的價值觀,可以把差距懸殊的人連接在一起。
比如說,我們兩個,你位高權重,我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本來差別很大,但是由于我們的價值觀高度契合,你也會因此欣賞我,我也會因此信賴你。這種因為價值觀帶來的相互信任、幫助、提攜,很多時候是無條件的,而且會很持久。
我在剛創辦公司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一位老大哥,他叫王魯光。那時候我30歲,他比我大20歲左右。
魯光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在清華讀書,改革開放后在一些企業當過高管,經驗非常豐富。我向他請教,并請他做我們公司的監事長。
在聽我講述了我們的想法和公司的業務之后,他說,‘要我出任監事長,你得答應我一個條件。我告訴你一個詞,就四個字。要是你能聽明白這個詞,相信這個詞,還按照這個詞去做,我就做你的監事長。’
這四個字是‘守正出奇’。
我答應他,‘我就按照這個來做。’
后來,他就擔任了我們公司的監事長。在討論所有事情的時候,他都提醒我,‘別忘了守正,要清清白白、依法依規做事’。因為堅持守正出奇,我們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沒走歪路。
魯光在公司做了16年監事長。因為他看到我認同他的價值觀,并且在按照這個價值觀認真在做,他給了很多幫助。
不僅是魯光,我在發展事業的過程中,還得到過很多優秀的人的幫助。他們愿意幫我,甚至是不講任何條件、不計代價地提供幫助,其實主要都是因為我們價值觀的相同。
所以我說,人與人的交往中,最持久的互相支持來源于價值觀。價值觀的趨同能夠縮短財富、地位等帶來的差距。
當價值觀并不相同的時候,人與人的交往大部分是靠實力。
比如說,你是億萬富翁,我初出茅廬,啥也沒有,囊中羞澀,湊了一點錢創業,還總想著占用你的時間跟你聊天,想進入你的社交圈子,就不太可能被你接受。
所以,想要建立穩定、積極、良性、善意的社交關系,當你沒有實力的時候,那就應該承認這個現實,更多地去找那些價值觀相同的人去交流,讓他理解你,最后幫你把事情做好。
當然,還有很少的一些人,能夠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超越階層、身份、角色、實力等等的限制,成為社交當中的‘公分母’。比如,我見過一些作家、學者、文化人,他們能和各種人很好地相處,可以跟乞丐一起吃飯,也能跟達官顯貴一起吃飯。多厲害的人,跟他們在一起,也不覺得自己有多厲害;多低微的人,跟他們在一起,也不覺得自己低微,覺得他們會欺壓自己。
還比如,有一些醫生、律師、會計師……他們不是公眾人物,也不被很多人知道,但是他們有很好的手藝。手藝人也是社交當中可以穿越階層的存在。特別厲害的專業人士和手藝人,也是社交當中的‘公分母’,是誰都歡迎的人。
所以,如果你沒能找到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和他們社交,也沒有建立起在實力基礎上的社交,那你還有一種辦法:變成文化人、手藝人。
我覺得無論什么年紀,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人與人的交往,不是一個功利的過程,也不存在一個目的性很強的技術方法。我很反對那些誘導大家去投機取巧的做法。
所謂的‘進這個圈子,進那個圈子’,所有的‘圈子’,無非就是價值觀、認知達成了一致,然后自然建立起來一些人與人的關系,或者大家實力相當,經常在一起形成的一些人與人的聯系。此外,就是一些‘社交公分母’可以進入各種圈子。
如果上述三條你都不具備,而是工于心計,用一些手段去混圈子、找人脈,最終你會發現得不償失,不僅得不到你想要的,反而可能成為一個笑話,甚至成為一個被人嫌棄的社會角色。
真誠地相信自己的價值觀,真誠地去建立自己的能力,真誠地追求自己的專業技能,這樣的人生,在社交當中才會有自己的舒適區和成長的快樂。
(本文作者介紹:萬通地產董事長,自媒體“馮侖風馬牛”出品人)
責任編輯:余坤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