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作者: 張銳
[ 軟件難以匹配的同時,制造業面臨的硬件剛性約束也不少。印度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物流與數字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同時電力、水源等資源長期短缺,補齊這些關鍵短板需要大規模的財政投入,但問題是,印度政府目前的債務總額達到了21.5萬億美元。后續若無更強大的資金支持,印度基礎設施難以根本性改觀,制造業就很難獲取彈跳躍起的寬闊平臺。 ]
[ 目前印度成年人文盲人數高達2.8億,5.42億勞動力中只有7300萬人接受過某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包括正式與非正式),正式技術工人占勞動力總數的比例僅為3%。 ]
即將過去的2023年,印度GDP強勁增長,股市也創出歷史最高。與德國、中國、日本、韓國等制造大國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位于榮枯線下不同,至11月底印度制造業PMI已經連續30個月超出50%,并且11月份的PMI指數升至56%,繼續展現出較強擴張趨勢。“印度制造”似乎正在聚力彎道超車,以加速追趕德國、中國和日本制造等全球制造業頭部陣容的矯健腳步。
“印度制造”在全球制造中的地位
印度制造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尤其是紡織業。目前印度是全球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紡織品生產國,也是全球第七大紡織品貿易國和第五大成衣貿易國,同時紡織業是印度第一大工業部門以及僅次于信息技術產業的第二大出口創匯行業。數據顯示,印度紡織業年度產值達2000多億美元,約為GDP的6%,總額超360億美元的印度紡織品與服裝貿易占到了全球市場的4.6%。
相比于紡織業,印度汽車制造起步時間要晚一些。19世紀60年代末印度就有了自己的汽車制造商,獨立后印度政府又推動本土企業與日本鈴木合資,成立了馬魯蒂鈴木汽車公司這一目前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此外,塔塔汽車公司是印度最大的綜合性汽車公司和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商,目前年營業收入達380億美元,為世界第二大客車制造商,而讓塔塔汽車揚眉吐氣的是,自己還能以強大的資本實力將英屬兩個豪華品牌捷豹與路虎收入囊中??傮w行業規模看,印度汽車工業貢獻了GDP的7.1%和制造業GDP的49%。
仿制藥制造是印度制造業陣營的又一大勁旅。作為發展中國家制藥產業最強的經濟體,印度目前擁有一萬多家制藥廠、3000多家中大型仿制藥公司和6萬個仿制藥品牌,全球仿制藥營收TOP10企業中印度藥企占一半,國內行業產值規模達到近500億美元,藥品產量居全球第三位,疫苗產量占全球60%,仿制藥供應量占全球20%,勾勒出“世界藥房”的形象,與此同時,超600家藥品出口公司將價值250億美元的藥品送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出口額占到了印度總出口額的38%。
衛星航天材料產品制造是近10年印度崛起的一個新興產業,2014年,印度在亞洲國家中率先將衛星送入火星軌道,讓外界首次見證了其在衛星制造業領域長達60多年沉淀出的厚積薄發之力;5年后,印度成功地用反衛星導彈摧毀一顆衛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獲得反衛星能力的國家;今年8月,印度的月船3號探測器成功登月,印度正式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中國之后的全球第四個成功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也是全球首個用登月車抵達月球南極的國家;作為一種常規的空中設備服務供給,名為IRNSS的印度導航衛星系統目前可為整個南亞國家與地區提供導航、氣象、海洋、災害警報等多種服務。
全面地評判,印度在全球制造業宏大方陣中的確擁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仿制藥制造具有明顯的技術、資源與市場競爭優勢,盡管如此,印度既算不上制造大國,更稱不上制造強國。一方面,印度嵌入全球制造業分工尤其是產業鏈關鍵部位的覆蓋面非常有限,且深度不夠,同時海外生產加工能力的羸弱限制了其全球擴張的步伐;另一方面,印度制造業并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許多行業不得不依賴國外產業鏈的產品供給,至多印度也只能是一個終端組裝基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話語權不強;再者,印度十分缺乏有影響力的國際馳名品牌,總共僅七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其中制造企業只有塔塔集團一家,即便是其馳名全球的仿制藥,也難逃終身貼牌之困。受到以上短板的制約,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印度制造在全球制造業的占比只有3%,落后于中國28個百分點。
多舉措支持制造業
印度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1.0”計劃就前述四大支柱產業提出了非常明晰的目標,即2025年紡織業年產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同年太空經濟價值超過130億美元,仿制藥年產值突破1000億美元,以及到2025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基地。在此基礎上,“印度制造2.0”計劃提出要優先發展高級化學電池、機電產品、食品制造、白色家電及特種鋼等制造業,到2025年國內制造業對GDP的貢獻上升至25%。
就產業結構而言,目前以信息科技、軟件設計等為主的服務業對印度GDP的貢獻超過六成,但這些行業技術含量高,就業門檻也不低,加之作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嚴重滯后,產業斷層導致印度經濟的“無就業增長”怪相,國內失業率常年維持在8%左右,20~24歲年齡段的城市青年失業率在去年更是升至42%。因此,對于印度而言,提振制造業的目的并不僅是要增強自我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強力補齊國內產業鏈短板,更隱含著拓展出更寬闊就業腹地的現實訴求。
印度政府對于制造業的核心支持舉措總稱為“生產相關的激勵計劃”(PLI),該政策最初主要針對的是制藥和醫療器械制造、移動產品制造和電子元件三個行業,后來擴展到了化學電池、半導體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因此獲得了十分明確的財政資金支持,如為先進化學電池生產項目提供25億美元,為生產儲能電池的公司提供27億美元,為晶圓廠安排100億美元,給予IT硬件制造公司40億美元等,這些資金既面向國內企業,也可為他國投資印度的公司所享用,同時上述援助資金也只是階段性安排,不排除后續還會視情進一步加碼。
除了真金白銀的激勵與支持外,印度政府還面向國內外制造企業提供廠房、土地等資源要素方面的優惠讓利,同時對于本土制造業領域的初創公司和新的出口商,放寬出口商合規標準,并提供海外商務活動的機票全額報銷服務,而現有出口商則可享受上限為20%的同等福利支持;另外,為吸引國外制造業管理與技術人才,印度政府準備提高個人所得稅免稅上限并降低稅率,同時變動征稅豁免細則。而更重要的是,在密集拋出“繡球”的同時,印度政府還面向國外產品進口商揮起了大棒。
據報道,僅最近5年來,印度就對500多個進口商品類別提高了關稅,涉及商品4000多種,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將錄像和攝影設備等電子電器產品的進口稅從10%提升至15%,將電視和微波爐、手機的進口稅由10%提高到20%。另外,空調、冰箱、洗衣機、鞋類以及塑料制品與行李箱等進口產品的進口稅率提升幅度都在10%以上,而且不排除還有提高的可能。在出臺了限制智能電視進口的三年后,今年印度又將個人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納入進口限制范疇。
印度政府的做法的確有違公平競爭與自由貿易原則,但實際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卻是有目共睹。通過限制智能電視進口,印度實現了電視機100%的本地組裝;通過對進口手機增稅,過去10年“印度制造”手機出貨量累計破20億部,年復合增長率為23%,整體手機市場出貨量的98%以上由本土制造。上世紀70年代,為支持本土制藥企業,印度政府就動用了限制海外投資、提高關稅、取消藥物專利以及限制藥品利潤等幾乎所有的排外政策,最終,不少跨國企業慘淡出局,印度本土制藥企業趁機起飛。
最后要強調的是,印度政府發展壯大制造業并不只滿足于行業的水平擴張,更明確了制造業智能化和服務化的升級方向。智能制造方面,印度政府正在大力推行“數字印度”計劃,準備2023/2024財年投資1220億美元創建人工智能中心以及未來五年內建設100項數字化變革項目,以大幅提高企業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服務制造方面,印度政府正在通過引導企業開展遠程服務、定制化服務等新型業務模式,推動制造業向更高附加值領域轉型,為此印度政府計劃投資1300億美元建立一個大型多模式互聯互通國家總體規劃項目,以幫助制造企業提升服務響應效率。
優勢與劣勢并存
正如制造業的提振壯大可以創造出十分強大的就業能量池一樣,龐大的人口存量與可持續的人口增量反過來對印度制造業的壯大輸送了豐沛的勞動力資源紅利。作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印度目前人口總數達14.25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測,2027年印度總人口將接近17億人,而最為關鍵的是,15~59歲年齡組的勞動力占總人口比重在印度高達80%,人口中位數年齡僅為28.2歲,25歲以下人口占到總人口的一半,35歲以下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0%,可以肯定地說印度是全球最為“年輕”的國家之一?;谝陨先丝诘慕Y構性特征,經合組織(OECD)認為未來10年印度勞動年齡人口可達到10億。
充沛與富有彈性的人口資源不僅為制造企業創造了更為充分的勞動力選擇空間,而且還能在工資價格博弈上占據更主動的地位,從而利于企業有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與增強市場競爭力,而更為重要的是,巨量人口規模其實就是強大的消費引擎,目前印度消費存量規模為2.3萬億美元,除了人口增量還會疊加出更大的消費動能外,印度城鎮化水平時下不到30%,伴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也必然擴張消費。高盛由此樂觀預測,到2031年印度消費市場將飆升至5.2萬億美元。需求端消費口徑的擴展與消費動能的勃發,直接拉動的是供給端企業產品銷售量的勁升以及營收利潤的全方位持續改善,包括醫藥制造、服裝制造、汽車制造以及食品制造、電池生產和家電制造等許多行業都將從中大獲裨益。
正是展現出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優勢以及龐大消費市場的魅力,印度成為了外資企業集群展開投資布局的理想之地。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印度FDI(外國直接投資)累計流入量超過9600億美元,年度實際利用外資從最初的243億美元上升到710億美元,漲幅290%,同時全球營商環境從142名上升到63名,而在涌入印度的跨國公司中,很容易看到蘋果、特斯拉以及三星等全球制造業頭部公司的身影。利用大量外資企業,印度制造不僅可以通過資本嫁接的力量在國內延伸產業鏈布局與填平行業短板,還能更快地贏得海外銷售渠道與增量市場,從而較深地嵌入國際合作分工體系之中。
值得強調的是,服務業的發達尤其是IT技術的領先發展不僅讓印度承接了全球超過45%的外包服務,更是為國內制造業的升級配備了強大的驅動引擎。一方面,眾多的遠程信息與軟件設計公司可以為制造企業提供從產品設計到客戶定制的服務支持,增強企業生產的柔性度與市場響應的靈敏性;另一方面,IT企業可以通過技術輸出為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從人力到財務、從倉庫到車間的智能化改造進行賦能,提升企業的全流程管理效率;不僅如此,IT科技企業還能與制造企業進行資本深度整合,更快捷地生成制造業服務化的全新生態。
然而,印度制造業面臨人口紅利窗口期,但同時所受到的勞動力素質羈絆也客觀存在。數據顯示,目前印度成年人文盲人數高達2.8億,5.42億勞動力中只有7300萬人接受過某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包括正式與非正式),正式技術工人占勞動力總數的比例僅為3%,遠低于亞洲制造大國的中國(24%)與日本(80%)。低素質工人群體既不利于企業的技術進步與創新,也抑制了印度制造業改寫固有技術落差的強度與效度;同時,印度政府為發展制造業而引進外資基本上采取的是“市場換資本”路線,但在外企緊緊拿捏住技術瓶頸的前提下,結果只能是印度企業永遠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遠不能形成彎道超車的功力。
軟件難以匹配的同時,制造業面臨的硬件剛性約束也不少。印度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物流與數字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同時電力、水源等資源長期短缺,補齊這些關鍵短板需要大規模的財政投入,但問題是,印度政府目前的債務總額達到了21.5萬億美元這一過往43年的最高紀錄,債務占比升至88%,不僅遠高于IMF建議的60%的債務上限,也超過了新興市場國家64%左右的平均水平,同時印度政府財政赤字率達到6.8%,也遠甚于IMF建議的3%。后續若無更強大的資金支持,印度基礎設施難以根本性改觀,制造業就很難獲取彈跳躍起的寬闊平臺。
?。ㄗ髡呦抵袊袌鰧W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