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楊琳
當下,“汽車城”爭奪戰持續升級。
特斯拉扎根上海,合肥引入蔚來,小鵬牽手廣州,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到武漢、重慶、吉林等傳統汽車重鎮,再到合肥、西安等新興汽車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傳統車企轉型、造車新勢力崛起的大環境,也給了后起之秀彎道超車的機會。各地摩拳擦掌,滿電續航,蓄勢待發。
老牌重鎮和后起之秀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超31.6萬家汽車制造業企業。從企業分布情況來看,江蘇有45000家,占比14.2%,排在第一位;浙江(11.66%)和山東(10.01%)緊隨其后;河北(8.53%)和廣東(8.40%)排在第四、第五位。約60%的企業成立在10年以內。
各地在強大汽車研發制造和一系列配套能力上,均花了大力氣。在傳統汽車時代,我國形成了七大汽車工業城市,分別是上海、廣州、長春、重慶、柳州、武漢、北京。如今,隨著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各地激烈競爭的對象,汽車工業城市傳統格局正在變革。
廣州依舊穩居我國“汽車產量第一城”。
汽車產業是廣州的第一大產業,2021年產值超6000億元,產量296.6萬輛、創稅363.5億元,產量和創稅均居全國城市第一,是名副其實的汽車重鎮。2022年,廣州汽車產量超310萬輛,連續4年居全國城市之首。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產值、產量分別為446.61億元和31.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
上海和重慶同樣表現不俗。2022年,上海汽車產量為302.4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98.86萬輛,同比增長56.5%。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創造了全球矚目的“上海服務、臨港速度”,數據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2022年全年交付超71萬輛。以此計算,特斯拉上海工廠貢獻的新能源車產量占比為71.8%。上海還有一項第一——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突破百萬,達101.3萬輛,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作為著名“汽車城”之一,重慶2016年汽車產量曾高達315.62萬輛,位居國內城市之首。但隨后幾年,產量出現斷崖式下降,直到2020年才止跌回升。2022年,重慶汽車產量達209.18萬輛,重新突破200萬輛。
近3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較快,2020年僅為4.32萬輛;2021年達15.22萬輛,同比增長252.1%;2022年達36.52萬輛,同比增長140%。
武漢、長春等傳統汽車重鎮正奮力轉型。
武漢經歷過汽車產量下滑的落寞,根據武漢市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武漢市汽車產量僅為139.29萬輛,而高峰時期,當地以乘用車為主的汽車年產量將近200萬輛,是我國六大汽車產業集群中的一個。
隨著小鵬汽車武漢項目、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高端跑車品牌路特斯集團旗下路特斯科技公司全球總部、法雷奧照明武漢第二工廠、偉斯巴特中國區研發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項目陸續落戶武漢,其奮力崛起的決心十分堅定。2023年,小鵬汽車項目、東風本田四廠……都是其重點項目,武漢還要支持經開區建設軍山新城,打造中國車谷。
長春擁有紅旗、奔騰、解放、大眾、奧迪、豐田等整車品牌,2022年,長春統計口徑排產汽車整車預計達到269萬輛以上,同比增長11%。
4月7日,長春市委書記張志軍會見了緯湃科技中國區總裁顧睿華一行,還表達了為長春吸引汽車投資的希望。張志軍說,長春瞄準汽車“新四化”方向,引入落位奧迪PPE、比亞迪電池等重大項目,加快“六個回歸”,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汽車城。希望緯湃科技持續深耕長春,進一步擴大投資布局,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條。
同時,西安、合肥等后起之秀也在持續加碼押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2022年,西安生產新能源汽車101.52萬輛,同比增長277.7%,反超上海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其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份額14.1%,位居全國第一。可以說,全國每生產7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西安造”。
西安奪取“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關鍵,和20年前與比亞迪的深度綁定分不開。在2022年西安生產的101.52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比亞迪生產基地生產新能源汽車99.5萬輛,占比97.9%。西安比亞迪以一己之力支撐西安汽車產業跨過2000億元產值大關。
即使是“天涯海角”的海南,也正在加大布局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產業鏈的力度。不久前,在第三屆消博會上,海南就帶著自貿港生產的第一款智能純電動汽車——海馬7X-E亮相……
擴消費、促投資,推進汽車產業繁榮
今年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把汽車產業以及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建設作為新機遇。上汽、比亞迪、長安汽車、小鵬、吉利……各地加大力度,吸引車企落戶本地。
山東提出,推動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動力電池、寧德時代電池等項目投產達產,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重慶提出,加快長安汽車渝北新工廠等項目建設;湖北提出,支持東風猛士、上汽通用奧特能、小鵬汽車、集度汽車等加快發展;吉林要實施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湖南提出重點抓好包括長沙比亞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內的十大產業項目;貴州提出,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增長100%以上、總量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
一季度重大項目建設中,汽車重點項目位列其中。
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舉行,總投資3.19萬億元,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車項目、盒子智行科技新能源整車項目、開封汽車城項目、洛陽申龍汽車氫能汽車制造項目和洛陽中航鋰電裝備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項目等包含在內;同一天,陜西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總投資5646億元,包括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二期和寶雞吉利汽車新能源車型技改項目等;1月29日,廣州舉行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簽約活動,總投資超6800億元,孚能科技和融捷鋰離子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一邊是投資,一邊是消費。各地推出發補貼、放開限制等政策大禮包,用真金白銀鼓勵汽車消費。
廣州2023年上半年額外增加3萬個節能車增量指標配置額度,并臨時放寬非本市戶籍人員申請節能車增量指標資格條件;五菱汽車廣西消費節在柳州舉行,政府發放購車補貼,車企發放汽車消費券;2023年哈爾濱春天馳騁行購車優惠補貼活動,對參與活動人員的地域、戶籍將不設置限制條件;浙江多地發放汽車消費券,有的地方最高補貼12000元;河南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惠民政策,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6月底;上海也將新能源車置換補貼延續了半年;在湖北,政企綜合補貼最高則達到了9萬元……
責編 | 郭霽瑤
版式 | 孟凡婷
責任編輯:凌辰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