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日前,農業銀行宣布,今年將加大對秋收秋種的支持力度,預計秋收期間,將累計投放3000億元以上涉農貸款,重點支持糧食生產、農產品收儲、冷鏈物流、農田設施建設等領域。
近年來,從國有大行到農商行,銀行業不斷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鄉村振興,涉農貸款是重要途徑之一。
目前,已有不少銀行制定了鄉村振興業務行動方案,研發創新鄉村振興特色客群產品和服務模式。“棉農貸”“民宿貸”“茶園貸”“種植貸”等一大批業務紛紛落地。
涉農貸款規模穩步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進展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會上表示,上半年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增加到47.1萬億元。
另據人民銀行數據,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具體來看,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9.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農戶貸款余額14.39萬億元,同比增長11.9%;農業貸款余額4.95萬億元,同比增長9.2%。
“涉農貸款,主要指的是‘三農’領域的貸款,是鄉村振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各大上市銀行半年報也顯示,不少銀行涉農貸款規模實現穩步增長。與年初(上年末)相比,多家銀行實現兩位數增幅。
例如,上半年末,工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30806.38億元,較年初增長16.2%;建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7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37%;交通銀行涉農貸款余額7479.94億元,較年初增長15.8%;興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5448.81億元,較年初增長16.84%;中信銀行涉農貸款余額4447.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15%。
助力產業興旺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記者,上半年涉農貸款增速穩中有升,一方面是銀行積極落實國家政策要求,主動加大信貸投放的結果。另一方面,強化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也是銀行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客觀要求。近年來銀行通過數字化轉型不斷創新金融模式,夯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基礎,有助于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加。
曾剛表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產業是涉農貸款投資的重要一環。銀行業要重點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強化對農村產業的支持,特別是對于農業現代化所延伸出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銀行業可以嘗試為其設計專屬金融產品,通過創新金融與保險等工具的多元組合,提供符合其發展態勢的優質金融資源供給。
農業銀行副行長徐瀚日前撰文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農業銀行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成果,發展農業全產業鏈金融,促進金融科技與產業鏈各環節深度融合,賦能農業產業數字化發展。
浙商銀行優化推廣“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主動對接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等,提高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可得性。
信貸內容將進一步拓展
“下一步,涉農信貸的范圍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展。鄉村振興中的產業振興,不光涉及農業,還涉及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比如,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很多農村的鄉村振興路徑,都涉及制造業發展和工業化等內容。”曾剛說。
曾剛表示,未來在鄉村振興中,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治理的金融投入,需要更多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的參與。
“對銀行來講,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未來涉農信貸的范圍將會比原來傳統的涉農貸款更廣,需要的資金量可能更大,需要的信貸時間可能也會更長。不同類型的銀行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圍繞鄉村振興發展中的特定市場定位,選擇適合自身的切入點,相應地去開發各類的產品服務體系。”曾剛表示。
目前,已有不少銀行制定了鄉村振興業務行動方案,研發創新鄉村振興特色客群產品和服務模式。
例如,民生銀行指出,針對農業、農村、農民重點領域,依托生產經營場景,積極研究客戶需求特點,加快金融新技術和數據化增信等創新應用,積極探索產品模式創新,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的鄉村振興產品服務體系。上半年,創新類業務模式取得較好成效,“農牧貸”“農貸通”貸款投放加快,“棉農貸”“民宿貸”“茶園貸”“種植貸”等模式相繼實現創新落地。
責任編輯:王婉瑩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