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自研陣營,一個最重量級的玩家加入——比亞迪。
最新消息,比亞迪智能駕駛新負責人到位,直接瞄準高階的高速領航功能,對標特斯拉FSD的體驗。
隨新負責人而來的,是整個集團智能駕駛資源、體系的重大調整。
而且,比亞迪智駕體系調整后的首個產品——高速NOA功能,據說年內就會量產上市。
比亞迪智能化上的“遲滯”向來被詬病,但新的進展說明,比亞迪早就布局智能駕駛這一步,無論王傳福對外怎么說。
比亞迪追趕FSD?
根據HiEV研究所的報道,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將在新的漢車型上,搭載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命名為DNP。
漢之后,王朝系列唐、宋的部分版型也將迎來高階智駕功能。定位更高的騰勢、F品牌、仰望等,也已規劃或公布將搭載包括城市NOA在內的高階智駕功能。
最早上車的高階智駕方案將基于地平線征程5打造,搭載11V5R的傳感器,配有覺非科技的高精度定位服務,由東軟睿馳提供域控制器。
在功能上,將支持高速/快速路的領航輔助駕駛,并可能升級部分城區道路的輔助駕駛功能,新車或支持魔毯懸架、倒車循跡等功能。
王朝系列的宋車型也已向供應商發出高階智駕相關的零部件定點,唐也在評估高階智駕駛功能上車。
從新的信息來看,比亞迪高速DNP功能在方案上是較為靈活的,可選用多家供應商的硬件支持。除了新款漢上用的地平線征程5芯片,比亞迪在為其他車型,包括高端品牌仰望、F等等智駕方案招標時,也包括英偉達、華為在內的許多供應商。
相應的,在激光雷達、域控制器上,比亞迪的名單中也有速騰、禾賽,東軟、德賽西威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核心算法,由比亞迪自研,而非采購。
這也是比亞迪首次在智能駕駛上展現實力,外媒認為首發高速NOA,功能上對齊追平目前的特斯拉Autopilot。
這也是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廠商,以及未來出海戰略必須要補上的一課。
而縱向比較自身來看,比亞迪自研智駕直接上車高速NOA,可謂是“一步登天”的巨大飛躍。
因為就在眼下,比亞迪在售的車型在智能駕駛方面,甚至達不到中國自主品牌的“及格線”。
比如2022款的旗艦車型漢,行車域只提供最基礎的L2功能,不支持撥桿變道,更不支持高階的領航功能。
整個套件方案,以攝像頭和前向毫米波雷達為主,感知能力上做到車道線和一般障礙物識別,其實這樣的基礎不算太差。
但比亞迪呈現出的體驗,卻是連最基礎的車道保持都歪歪扭扭,實用性大打折扣,成為最被車主吐槽的短板。
而隨著新高速DNP功能的曝光,也代表著比亞迪對研發尤其是智能駕駛團隊的要求大幅提升。
整個智駕團隊體系的大調整也在此時浮出水面。
比亞迪如何自研智能駕駛?
根據36氪曝料,比亞迪規劃院的智能駕駛研發負責人王歡已經離職,智能駕駛開發部被分拆整合,大部分被分流進韓冰負責的電子集成部。
此次調整完成后,電子集成部總監韓冰已經成為比亞迪規劃院的智能駕駛研發負責人。
韓冰曾在德爾福德國任職,從事過中間件和底層系統等開發工作,其海外和技術研發背景,是比亞迪當下比較推崇的人才。
韓冰除了領導比亞迪智能駕駛研發團隊,還負責籌備比亞迪的智能駕駛芯片設計團隊。
也就是說,比亞迪創業27年,把有關于“電”的所有技能點滿。神功練成后,開始全面攻克智能化領域。
比亞迪進軍智能化,特征依然是一貫的垂直整合,自主可控,軟硬件同時發力,掌握整個智能駕駛供應鏈的核心技術——芯片和算法。
現階段,算法方面比亞迪和華為、Momenta等等伙伴合作,而硬件方面的供應商,有地平線、英偉達、華為,但是,比亞迪最終的目標,是自給自足。
而隨著比亞迪把智能化研發重要性突出,整個比亞迪研發體系架構也出現了重大的調整。
比亞迪的四大業務分別是: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這四大產業當中,除了電子,其他三大產業都可降低中國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
而圍繞這四大業務,比亞迪孵化了六大研究院,它們分別是:
1)中央研究院;
2)汽車工程研究院;
3)汽車智慧生態研究院;
4)卡車研究院;
5)客車研究院;
6)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
其中的汽車工程研究院(簡稱“工程院”)和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簡稱“規劃院”),是兩大最重要的研究院,被稱為比亞迪的技術研發大腦。
單從官網介紹上,其實看不出這兩個部門太大的差異,但是在內部分工上,大概是工程院負責純電車型的研發(比亞迪今年3月起已停售燃油車),規劃院負責混動車型的研發。
比亞迪以前這樣的研發體系,其實使得智能化研發資源散落在各個不同的部門之中,這次的調整,就是把智能化精銳部隊力量整合,統一為比亞迪今后的各系車型提供智能駕駛方案。
另外從歷史上看,比亞迪海豹出自工程院,而王朝系列的秦、宋DM-i等出自規劃院。而在實際的市場表現上,混動這兩年勢頭更猛,成為比亞迪銷量基數和增長來源的主力。
這也讓2015年才成立的規劃院,在比亞迪內部的話語權、資源優勢勝過了“德高望重”的工程院,逐漸成為比亞迪前沿技術的研發中心。
韓冰所領導的智能駕駛團隊,正屬于規劃院。
比亞迪被曝光的智能駕駛新產品、智駕團隊新負責人,以及開啟自動駕駛芯片自研業務,顯示了未來衡量評估比亞迪的價值標尺,需要有全新的維度。
比亞迪造燃油車積累資本的階段,可稱為1.0,這個時期比亞迪的價值,是對電池技術的持續深入突破。
從2016年到如今,是比亞迪把三電技術商業化落地,在新能源賽道確立領先地位的2.0階段。這個時期,比亞迪最大的價值是把三電做到極致,成為中國新能源的一面旗幟。
從2023年之后,比亞迪進入智能化為主的3.0時期,以一貫的垂直整合思路下場,高階軟硬件自研,而低階產品或基礎模塊外包采購,目標是實現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技術掌握和自主可控。
到這個階段,評估比亞迪的潛力和價值,則回歸到我們熟悉的自動駕駛領域“試金石”:
直觀指標是功能體驗、迭代速度、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等等,而背后的核心,是比亞迪對于自動駕駛數據閉環能力的理解和建設。
而隨著比亞迪在ADAS系統上的迭代進步,自然而然會延伸到更為高階的自動駕駛領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L2+止步不前,否則也沒必要投資源自研。
無論是Robotaxi還是商用車,或是封閉場景中的叉車AGV等等,比亞迪的幾乎所有業務領域,都能和自動駕駛深度結合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搞戰略”出身的王傳福,不可能看不到這樣的前景。
說到底,自動駕駛的價值和終極目標從來沒變過,所有入局的玩家都會走上同樣的道路。而這條賽道最新的重大變化,是闖入了一位有著驚人實力、決心、毅力的重量級玩家比亞迪。
責任編輯:落木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