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RONAMADEO、BenDi
來源:AI前線(ID:ai-front)
從亞馬遜Alexa聊起,語音助手為什么就不賺錢?留給大型科技公司語音助手的時間是不是不多了?
近日,有報道稱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業務總虧損已達100億美元。值此消息發布之際,Alexa的幾位競爭對手也紛紛表示日子難過,需要找到靠譜的辦法讓自家產品開始盈利。
從Alexa和其他幾款語音助手的現狀來看,用技術讓人眼前一亮簡單,但把這種技術轉化為能賺錢的業務卻是無限艱難。如今科技企業正忙于裁員、為即將到來的經濟大衰退做準備,這些看著酷炫但卻無助于進項的產品必須盡快找到價值定位,否則必然被無情拋棄,以省下資源來抵御寒冬。
處于危機中的Alexa
當前,亞馬遜正在經歷著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削減約1萬個工作崗位。受沖擊最嚴重的部門之一是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顯然,該部門在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已經失寵。
BusinessInsider在一篇報道中詳細描述了“語音助手和亞馬遜大型硬件部門的迅速衰落”。
Alexa是一個開創性的語音助手,誕生已有近10年,谷歌和蘋果都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它。然而,Alexa從未設法創造出可持續的收入流,所以Alexa并沒有真正賺到錢。
Alexa部門與亞馬遜Prime視頻同屬于“全球數字”集團。按照BusinessInsider的說法,該部門僅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虧損了3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虧損都是因為Alexa。顯然,這是其他部門虧損總和的兩倍。該報道稱,硬件團隊今年預計將虧損100億美元。聽起來,亞馬遜已經厭倦了燒錢。
BusinessInsider在報道前采訪了該公司硬件團隊的12名現任和前任員工,他們將Alexa描述為“一個處于危機中的部門”。幾乎所有利用Alexa變現的計劃都失敗了,其中一名前員工稱,Alexa是“想象力的巨大失敗”和“一個浪費掉的機會”。11月的裁員說明他們多年來試圖扭轉局面的努力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據報道,在亞馬遜,Alexa是前首席執行官杰夫·貝佐斯的“寵物項目”,當時它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2019年,他們召開了一次全員危機會議,試圖扭轉虧損問題,但無果而終。到2019年底,Alexa的招聘工作凍結,從2020年前后開始,貝佐斯對該項目失去了興趣。當然,亞馬遜現在有了一位全新的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顯然,他對保護Alexa不感興趣。
報道稱,盡管AlexaEcho系列是“亞馬遜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但大多數設備都是按成本價出售的?!睂τ谄渖虡I模式,一份內部文件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希望在人們使用我們的設備時賺錢,而不是在他們購買我們的設備時賺錢?!?/p>
不過,這個計劃從未真正實現過。
他們希望在用戶使用Alexa的間隙插播廣告,通過這種方式引導人們通過語音在亞馬遜上購物。但是,沒有多少人愿意信任一個AI產品,不看圖片或閱讀評論就花錢或購買商品。報道稱,到Alexa實驗的第四年,“Alexa每周收到10億次交互,但其中大多數對話都是播放音樂或詢問天氣之類的簡單命令?!边@些簡單對話是無法盈利的。
亞馬遜還試圖圍繞Alexa技術與一些公司開展合作,讓用戶通過一個語音指令就可以購買達美樂的披薩或叫輛優步,而在這個過程中,亞馬遜可以獲取傭金。報道稱:“由于使用不多,到2020年,該團隊已停止發布銷售目標。”該團隊還試圖將Alexa描繪成一個光環產品,吸引那些更有可能在亞馬遜購物的用戶,即使他們不通過語音購物,但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發現,這些用戶的經濟貢獻往往達不到預期。
在給員工的一份公開聲明中,賈西表示,公司對Alexa的發展仍然“有信心”,但這是在大幅削減Alexa團隊之后。一名員工告訴BusinessInsider,目前,“對于這款硬件設備的未來,尚沒有明確的指示”,而且由于硬件不賺錢,也沒有明確的動機來不斷迭代這個深受大眾喜愛的產品。這種方向性的缺失給了在亞馬遜內部頗受爭議的Astro機器人機會。實際上,這個價值1000美元的機器人就是一個帶輪子的Alexa。根據BusinessInsider的追蹤調查,Alexa目前在美國語音助手大戰中排名第三,谷歌的Assistant有8150萬用戶,蘋果的Siri有7760萬用戶,Alexa有7160萬用戶。
下面,我們來看看已有8年歷史的亞馬遜Alexa到底做對了什么,又有哪些遺憾。
技術不錯,但還不夠好
一系列技術創新,使得亞馬遜Alexa這樣的語音助手能夠實現10到15年前根本無法想象的理解能力。
自動語音識別持續發展,助手可以在各種背景噪音下準確采集指令、解析用戶口音。由深度神經網絡(包括Trasnformers、RNN和LSTM等)驅動的自動語言處理系統,則讓語音助手能夠將語音內的不同細微差別映射至對應的指令,允許用戶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下達類似的要求。另外,各種應用平臺、API等已經能讓語音助手遍歷網絡上的大量信息,再把指令跟應用程序功能對接起來。
這一切聽起來都很美,但如今的語音助手仍有著明確的功能邊界。在大多數情況下,亞馬遜Alexa只能完成簡單的任務,例如設置鬧鐘、播放音樂、播報天氣和在網上搜索簡單信息等。這些功能要么指向性很強,根本就沒多少犯錯的空間,要么就是敏感性很低,哪怕做錯了也沒多大影響。
但如果我們想要執行某些敏感、需要多次交互或者具有多模實質的任務,語音助手的可靠性就會急劇下降。
例如,當我們想要網購(這也是亞馬遜最初為Alexa規劃的重要用例之一)時,就屬于典型的敏感任務,因為其中涉及金錢,用戶不希望出錯。另外,網購操作比較復雜,其中往往涵蓋多個步驟,用戶希望看到自己買了什么,參考其他建議和類似的選項。這一切在純語音界面上顯然很難實現。出于類似的理由,日程安排和會議規劃等預期用途在語音助手上也基本沒能鋪開。
語音助手無法創造可盈利的商業模式
好了,現在我們有了一款很酷的語音助手,能夠非常準確地執行某些特定任務,而在其他場景下雖然也做嘗試,但表現平平。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要怎么靠它賺錢?
具體選項無非以下幾種。
首先就是銷售硬件,例如亞馬遜Echo、蘋果HomePod或者谷歌Nest之類的智能音箱。
在這種情況下,語音助手技術的商業價值就直接取決于設備價格、所能售出的設備數量以及客戶更換這類設備的頻率。換言之,這種商業模式跟智能手機很像,人們每隔幾年就會掏幾大千去買下一代iPhone或者Pixel手機。
但那可是手機,智能音箱缺少催人升級換代的動力。第一,人們不想為這些音箱支付很高的溢價,畢竟本身使用頻率就不高;第二,智能音箱的升級空間也不大,一個麥克風、一個喇叭、再加個顯示屏,也就差不多了;最后,用于支持語音助手的云服務也有升級和維護成本。所以綜合來講,用戶對智能音箱的使用會給廠商帶來持續存在的成本,并在日積月累后逐步超過當初銷售音箱所創造的利潤。
第二種思路就是出售服務。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需要按月或按年付費才能使用手機或智能音箱上的語音助手。但讓人單獨付費真的很難,產品必須具有明確的價值才能說服用戶為此買單。為了讓這種商業模式取得成功,產品必須能夠解決某些業界尚未解決的難題,或者創造足夠直觀的附加價值,進而與產品/市場相契合。遺憾的是,亞馬遜Alexa和其他語音助手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單獨收費更是癡心妄想。
最后,有些朋友可能還指望著將亞馬遜Alexa當成吸引用戶購買其他產品的渠道,比如前面提到的網購操作界面。但語音助手天然就不適合這類操作,所以Alexa沒法提供理想的購物體驗。用戶顯然更愿意在手機或電腦上操作購物軟件,那樣更直觀也更順暢。
總而言之,從科學和工程的角度看,亞馬遜Alexa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從產品和業務的角度看,它也確實不具備變現的條件。
下一代語音助手會是什么樣子?
第一代語音助手的思路還是不錯的,即將聲音作為計算機操作界面,但卻無法創造可盈利的商業模式。類似的情況在1990年代的VR頭顯(價格太高、體驗太差)和2010年代的AR眼鏡(同樣是價格太高,在功能上支撐不起這樣的成本)也曾出現過。
如今Alexa和Siri之所以還存在,就是因為其背后是兩家財力極為雄厚的企業。雙方可以不斷砸錢進去,在承受虧損的同時慢慢摸索商業模式和技術可能性。
那么,下一代語音助手又將朝哪個方向前進?也許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等待AI技術的發展讓語音助手愈發強大,從而為更多應用場景提供支持(例如主動式語音助手,由它在必要時主動詢問意見,而非靠指令被動激活)。
另一種方案就是將現有通用型語音助手轉化為面向特定場景的專業助手。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把語音助手集成到應用場景的上下文和工作流中,讓它們有能力處理步驟更多、復雜度更高的任務。這種形式有望建立起B2B商業模式,特別是在那些需要大量手動操作的行業(例如制造業、飯店和酒店等)中,可以嘗試用語音助手降本增效。正如第二代谷歌眼鏡在手工領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認可,這類業務場景的附加價值也將遠超普通消費級市場。
目前還很難確定未來的智能音箱到底還需不需要顯示屏。畢竟我們的大部分日常事務都涉及視覺元素,而純語音助手在應用上還有很多局限。技術發展應該會給出答案。
總之,目前亞馬遜還沒有放棄Alexa的打算。但無論如何,現有語音助手的能力極限已經明確,是時候朝著下一代技術方案進軍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