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漂亮的營收并未讓順豐同城賺錢,反而導致了虧損的不斷加大,如何破局才是順豐同城當務之急。
文丨無忌
來源:BT財經
一直醞釀上市的順豐同城,終于在12月14日上市成功。
但順豐同城并未獲得資本的認可,上市發行價為16.42港元/股,但首日即遭破發,盤中一度跌逾15%,最后報收14.9港元,跌幅為9.26%,市值為139億港元,截至12月21日股價繼續走低,為15.44港元/股,總市值為144.13億港元。
被稱為“第三方即時配送第一股”的順豐同城是繼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和嘉里物流之后順豐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一度非常排斥上市的順豐總裁王衛,在資本的沖擊下,順應了潮流。
高營收下的高虧損
即時配送是指消費距離只有幾公里,配送時長不超過1小時的配送過程,這在新消費時代下成為消費者越來越推崇的消費方式之一,“省時、省事、省力”是眾多消費者青睞即時配送的主要原因。
在物流升級帶動消費升級后,即時配送,只用時幾年就發展成為一個產值超千億元的龐大市場,業內人士預計,未來5年左右,行業將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萬億級的市場規模。
疫情給很多行業帶來了沖擊,而同城配送卻在疫情的沖擊之下,獲得了迅猛發展,在疫情限制了人們出行消費之余,卻促進了本地消費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同城配送的即時性,讓行業迎來了爆發期。
BT財經查詢艾瑞咨詢報告數據發現,近幾年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極為迅猛,2016年即時配送的年訂單量為46億單,而在2020年,訂單已經增至210億單,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6%。該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至2025年,年訂單將增至795億單。
在這樣火爆的市場下,即便順豐同城入局時間是在稍晚的2016年,達達、閃送已在2014年成立。美團配送、餓了么的蜂鳥配送也于2015年上線。但依然成功搭上了同城配送的末班車,發展三年后順豐同城開始獨立運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順豐同城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同城的總營收為9.93億元,2019年增至21.07億元,增幅高達112.2%,而2020年的營收又增至48.43億元,增幅為129.9%,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20.82%。2021年的前5個月,順豐同城總營收為30.46億元,已經完成2020年全年的63%,同比增長了113%,增幅雖然略有下滑,但超過一倍的增速還是讓順豐同城業績非常亮眼。
而在業務規模方面,順豐同城發展同樣迅猛,2018年訂單總數僅為0.798億單,而2019年暴增至2.111億單,增長率高達165%,2020年順豐同城的年訂單總數為7.609億單,增幅高達260%,近三年順豐同城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8.7%。2021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訂單總數達5.13億筆,已經完成去年全年的67%,同比增長151.2%。
或許是順豐同城的高速發展而忽視了凈利潤,如此漂亮的營收并未讓順豐同城賺錢,反而導致了虧損的不斷加大。2018年順豐同城虧損為3.28億元,2019年增至4.70億元,虧損增幅為43.3%,到2020年,順豐同城的虧損持續加大,已經高達7.58億元,增幅為61.3%,即便是在營收數據依然漂亮的2021年年前5個月,虧損同樣增至3.53億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以及今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累計虧損已經高達19.09億元。
人力成本的高企,被稱為同城配送行業吞噬利潤的黑洞。順豐同城的連續虧損還受累于營業成本、研發和行政等各項開支的增加。其中2018年順豐同城的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員福利為11.98億元,2019年增至23.77億元,增幅高達98.4%,2020年繼續增加至49.21億元,增幅同樣高達107%。對比順豐同城的同期的營業成本,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員福利分別占總營業成本的均超過97%。2021年前5月,順豐同城開始控制成本,但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員福利依然占總營業成本的85%以上,一直居高不下。
分析指出,因為順豐同城進入賽道時間較晚,所占市場份額并不大,也未能體現出速遞的優勢。近三年半時間的持續高虧損,加上同城即時配送本身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比拼價格的情況下,勢必造成人力成本過高,失去想象的空間。在順豐同城的單價上,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配送服務的平均服務費分別為12.3元、10元、10.2元、10.3元。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中,平均服務費逐步降低,由2018年的25元降至2021年前5個月的3.6元,下滑幅度超過85.6%(其中數據來源招股書)。
低價直接造成順豐同城的毛利率過低,2018至2020年,分別為-23.3%、-16%、-3.9%,截至2021年5月31日,進一步收窄至-0.9%,對應的凈利潤率分別為-33.%、-21.7%、-12.5%,截至今年5月末,已收縮減至-9.8%。
據行業分析師指出,這或是造成順豐同城上市首日破發的幾大原因,也直接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其信心不足。而順豐同城現在已經“騎虎難下”,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就必須繼續燒錢換市場,高業績下虧損也將持續存在,短期內順豐同城想扭虧為盈難度頗大。
順豐同城行業僅排第五
順豐同城即便成功上市,成為“第三方配送第一股”,但市場占有率依然偏低,無法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在阿里、美團、京東等資金雄厚且同樣擁有配送線的競爭夾擊下,順豐同城在夾縫中尋求發展,想要成功突圍,后來居上,并不容易。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在同城配送的市場中,美團配送日均訂單數高達2780萬單,蜂鳥即配日均訂單也有450萬單,而同期的順豐同城日均訂單僅為270萬單,只有美團配送的9.7%的體量,占同期蜂鳥即配的60%。
從艾瑞咨詢2019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整個市場的占比,其中美團配送和蜂鳥以及達達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3.0%、23.7%和4.3%,位列前三位,順豐同城僅以1.2%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五位,排在順豐同城前面一位的是以1.5%的市場份額的閃送。
在第三方即時配送中,美團依然是行業的老大,占市場份額的47.2%,排名第二是蜂鳥即配,其占據20.7%的市場份額,達達市場份額為4.1%,排名第三,順豐同城市的市場占有率為1.2%,排名為第四。無論是同城配送還是第三方即時配送,順豐同城1.2%的市場份額和美團配送的43%和47.2%的份額相比,差距太大,短期內幾乎沒有可能完成超越。
市場份額的另一大直接體現是覆蓋區域,截至2021年5月31日,市場占有率前三的服務網絡覆蓋均超過2000個縣市,而順豐同城的服務網絡僅覆蓋1000多個縣市,就此順豐同城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將要耗資4.25億港元來擴展下沉市場,將服務網絡覆蓋到1400個縣市。這不僅會造成順豐同城的繼續虧損,也依然難以拉近和行業頭部前三覆蓋范圍的距離。
和頭部前三巨頭相比,順豐的獲客成本更高,美團、餓了么、京東三大平臺的穩定的商業流量,能夠保證平臺獲得大量有效的客單來源,其中蜂鳥配送在和點我達合并后,成為阿里系的同城配送公司。
美團外賣中分出來美團同城配送業務,達達則投入京東系,專注即時配送的同時,用京東到家做業務基本盤。而順豐并不具備直接的獲客流量,靠燒錢砸來的客源勢必造成更多的成本支出,加重自身的運營壓力。
第三方服務名不副實
順豐同城對外標榜的是第三方即時配送第一股,但實際上,順豐同城并非真正的“第三方”,而是玩了一個“文字游戲”。在順豐同城的招股書上明確顯示,在2018年到2020年及2021年前五個月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7.8%、67.1%、61.2%、61.1%。其中,來自順豐控股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9%、13.1%、33.6%、38.6%。
而眾所周知的是,順豐控股是王衛的產業,順豐同城也是,順豐控股搖身一變成為順豐同城的最大客戶,貢獻了近4成的營收。如此以來,第三方的說法就顯的名不副實。
與美團、餓了么等從屬于商流平臺的自營物流相比,順豐同城定位且一直對外宣稱為第三方平臺,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提供定制化服務,最終目標則是實現四大核心場景的覆蓋:本地餐飲、同城零售、近場電商、近場服務。作為對比,達達集團2020年業務比例中,京東到家的收入占比為40.2%,但卻將順豐同城歸為中心化平臺,其他如美團配送、蜂鳥即配等也被直接分配至中心化平臺。
“順豐同城的營收占比很說明問題,那就是他們所謂的第三方配送平臺是不夠嚴謹的,起碼以順豐控股將近4成的營收占比來看,也容易引發投資者質疑”投資人史保剛認為順豐同城過度依賴順豐控股,也是潛在風險。
業績增長喜人,順豐同城的虧損一樣讓投資者擔憂,尤其是凈利潤偏低,在強手如林的即時配送行業中市場占有率偏低,發展前景并不明朗。
于是順豐同城在上市后,很快上線了一款名為“埋單單”的微信小程序,以多單同送模式,主打3公里范圍的社交拼單服務。可見,順豐在正面突圍無望的情況下,劍走偏鋒,以請客模式進行拼單,嘗試以朋友分享的社交裂變、切入固定時間點的用餐場景來聚集更多訂單需求,最終達到形成流量池,增強平臺對商家、騎手端的粘性的目的。但能否在三強夾擊中成功突圍,還需要時間檢驗。
想擠進前三的第一梯隊對順豐同城來說難度巨大。而全國多達3100家的同城配送公司一樣給順豐同城帶來極為慘烈的競爭,或許順豐同城燒錢換業績的日子還得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