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王敏 李秋涵 黎明 唐亞華 鄒帥 周繼鳳 編輯/宛其
來源/深燃(shenrancaijing)
9月9日,一則“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優先”的消息登上熱搜。
這條規定引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計劃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限定男性或者規定男性優先。
可現實的職場環境不僅有性別歧視,學歷、年齡、地域甚至口音、職業背景等各類歧視也無處不在。作為面試者,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甚至破除偏見將會是一種挑戰。
深燃與六位曾經遭受過“招聘歧視” 的職場人聊了聊,有的女性因為到了適孕年齡,被要求“入職一年后才能懷孕”,當她生完一胎后,HR會重點關注她是否有“二胎計劃”;有的人因為出身“小廠”,被HR傲慢對待,但HR得知他被另一家大廠相中后,態度立馬180度大轉彎;還有人被吐槽湖南口音不符合精英氣質、被領導洗腦“北京人太懶”等。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生完一胎”才發現,
比“已婚未孕”更難找工作
徐穎 | 32歲 某企業市場部經理
我29歲剛結婚不久后打算換工作,當時面試了好多家公司,80%都會問我關于生育的問題。
一旦對方問完“結婚了嗎”、“打算什么時候生小孩”這類問題,我就知道,自己可能會因為“已婚未孕”的身份被卡。還有一家公司明確告訴我,希望我入職滿一年后再懷孕,雙方要達成口頭上的“君子協議”。
我也理解,女性因為生育問題確實有可能耽誤工作,但要規定“什么時間懷孕”,就令人感到不適了。
到后來我遇到兩份理想中的工作,面試時對方沒有問及生育問題,我都會直接說出自己“已婚、不排斥生育”這一層“風險”。
不過,還沒等到換工作,我就意外懷孕了,原定的跳槽計劃泡湯了。去年寶寶大一些了,我又重新開始找工作。
沒想到,這次找工作時,情況更加嚴峻。我不僅會被問到一胎寶寶的情況,還會被問二胎計劃,加上當時因為疫情,大環境不太好,HR這方面的問題會更多。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一家公司面試時,對方HR一直在問我,“寶寶多大”“是婆婆還是媽媽帶?”“為什么沒有找阿姨?”“家庭關系是不是和睦”……問得非常詳細,讓我覺得這些問題已經有些越界、在窺探隱私,盡管我心里非常不舒服,但還是強忍不適回答了問題,畢竟我所在的行業圈子太小了,如果當場鬧翻了,以后見面會更加尷尬。
不僅如此,我很清楚,未來幾年內如果我再換工作,“二胎問題”還會一直存在。但是我和我老公交流發現,即使我們有了寶寶,他在面試工作時,HR從來不會問他關于“家里誰主要照顧孩子”這樣的問題。
其實,在生孩子之前,我就已經發現男女在找工作時會面臨性別上的差異對待。我所在的行業,女性數量多,男性相對少很多,就像我當年藝術生考試一樣,當時考試的女生有很多,男生相對少很多,但學校招生比例是1:1,就意味著男生優勢會更大。現在同樣如此,我發現很多公司在男女工作水平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優先選擇的一定是男性,但這個問題是我無法改變的,就只能去接受了。
得知我被另一家大廠相中,
HR立馬不再嫌棄我的出身
王鐵 | 30歲 互聯網公司程序員
今年,我面試某老牌互聯網大廠時,就遭遇到了“崗位出身”歧視。
我之前在一家知名在線教育公司工作4年,年薪40萬。面試這份新工作,我期望年薪65萬。當時前兩輪面試雖然順利,但進度特別慢,你不問就不給你反饋。面試完,我也不知道自己過了還是掛了,就陷入等待,半個月都沒有回復。
到第三面和HR聊的時候,雖然他問的都是面試常見的問題,但態度就帶有點讓人不舒服的傲慢。
到談薪資的階段,他說,因為你沒有互聯網大廠工作的經驗,來我們這里相當于小廠進大廠,是給你鍍金的機會,所以職級和薪資給不了多少。他開的薪資連我預想的一半都不到,還說“要是你是某某大廠出來的,我們還能考慮一下”。
我并不懷疑自己的能力,當時已經有更一線的大廠對我意向很強了,而且態度好,每周都推進,效率特別快。盡管當時他讓我感受不太好,但我還是準備接著把這邊的流程走完。
中間他問,你還有別的面試嗎?我就如實說了。
他一聽這家大廠的名字,一下就慌了,態度180度大轉彎。聽到對方給的就是65萬,他更慌了。言辭變得客氣,還表示對我很重視。但一頓談判下來,給出的薪資比那家一線大廠還是低了10多萬。
我就在想,你這是在干啥?前后的態度轉變,也讓我覺得很勢利。另一家大廠表現得更職業,薪資給得也夠意思,我果斷選擇了后者。
我覺得,大廠的人不見得工作能力就一定有多強,小廠的人更不見得就不值錢。在HR這種給公司招人的重要崗位上,不看工作能力而看背景來判斷一個人挺可怕的,歧視與偏見,最終會導致公司沒辦法找到合適的人選,流失人才。《三體》里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這家老牌大廠,境況一日不如一日,我想還是有原因的吧。
被面試官吐槽口音太重,
不符合公司的“精英氣質”
季鵬 | 35歲 某互聯網公司銷售
我是湖南人,而且我是80后,我們那個年代上小學,老師上課都是用方言,印象中,我們小學除了校長,其他老師都不怎么會說普通話,即便是會,也是湖南口音的普通話。
這帶來一個問題,我說話的口音特別重,而且一看就是鄉下來的那種。
上大學的時候,我離開湖南去了臨近的一個省。我們宿舍的同學都是湖南和附近省的,口音有些類似,大家平時都不說普通話,結果四年時間下來,我的口音更重了。
我第一份工作在一個傳統生產企業,工人們來自五湖四海,普通話的口音更是五花八門,我和大家相處得也還比較愉快。那個時候我從來沒想到,在職場上,口音居然會成為一個問題。
后來我去了北京,經朋友推薦,打算加入一家初創型的互聯網公司。公司人不多,但據說都很精干,老板是海外留學回來的高層次精英。
我面試的是銷售崗位,第一輪的面試官是銷售總監。坐下來我先做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記得當時我說完,銷售總監鄒著眉頭沉思了一會沒說話,然后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您是湖南人?”
我一聽還挺驚訝,以為遇到了老鄉,趕緊問:“你也是湖南人嗎?”但銷售總監連連擺手,然后直接就把話題岔開了。我們聊了接近一個小時,大家都是做銷售的,有很多共同話題。
果然過了沒幾天就通知我二面了。這次是他們公司老板,西裝革履,說話飛快,時不時還夾雜著幾個英語單詞。這次我們沒聊具體的業務問題,就聊了一些個人的經歷,對一些具體問題的看法等等。聊完的時候,這個老板跟我握手說不送,然后突然像是想起來什么一樣,問了一句:“您是哪里人?”當時我還有點莫名其妙。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后來我追問我那個朋友,想知道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剛開始他不說,后來我請他吃了個飯,在飯桌上他坦白告訴我,老板和銷售總監對我的業務能力是充分認可的,但他們一致認為,我的普通話口音太重,無法忍受,不符合公司的精英氣質。
當時我驚呆了。實在沒想到,口音居然會是個問題。聽說過求職過程中的學歷歧視、性別歧視,沒想到口音也能成為被歧視的對象。
后來,我加入了一個不看重口音的公司。每個人從小生活的環境,都會留給你一些東西,有些是很難改變的。可能每個公司有自己的氣質,我們能做的,是找到跟自己氣質相符的公司。
“你各方面都挺好的,
可惜是個北京人”
姜巖 | 25歲 媒體從業者
我連續兩份工作都遭受了地域歧視。
第一份是在一家中型媒體,剛入職不久,空降過來的直屬領導直接跟我說,要是我招人,根本不會招你們北京人進來。
全公司只有我一個北京人,領導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北京人這個點提出來,說你們北京人特別懶。他會說,你看看同事每天都在拉客戶,要不是我護著你,你早就被開除了。
另一個說話委婉一點的領導會說,雖然你是北京人,但是我從心里欣賞你,不過相對于其他同事,還是希望你能多為公司帶來收益。但我的崗位是記者,又不是市場,為什么要天天給公司拉客戶呢?
而且我會解釋并不是每一個北京人都很懶,我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我沒有比別人少做什么。
之后這個領導也各種給我穿小鞋,扣績效扣工資。一年半以后我離開了這家公司。
我覺得這樣的領導其實就是沒有管理能力,通過PUA下屬來管理,他可能用“北京人懶”這個點來PUA我,通過別的點去PUA別人。另外,這個領導是外地人,自己也沒有混得特別成功,就把對北京人的嫉妒轉化為PUA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沒想到的是我在第二家公司又遇到了類似情況。那是一家財經領域的頭部媒體,到了第三輪面試,也就是CEO面試環節,聊完之后,CEO說了一句:“你什么都挺好的,可惜是個北京人。”
我當時很生氣,想問問他北京人怎么了,但是他急著要去開會離開了。
即使這樣我還是去了這家公司,后來還是遭到了歧視。領導覺得其他人一個人能完成三個人的工作,領著一份工資,而我就干一份工作。他還經常說我晚上不干活,但其實我是因為家住得遠,我會回家干活。
領導還跟我說,雖然你沒有房租壓力,你也應該為了自己的前途努力。實際上我觀察到那個公司很多人待三個月就離開了,流動性非常大,說明他們KPI定得有問題,三個月后我也離開了那家公司。
很多人說我們北京人懶、不求上進,其實很多北京人只是佛系。北京人之間,貧富差距很大,部分北京人不愁房租,就想要穩定的生活,有時間陪家人,不在乎錢,選擇了國企;也有家庭普通一點的,選擇了去私企奮斗;更多的北京人選擇自己開店、創業,實現個人價值。
我工作的第一要義不是為了掙錢,從這方面來看我是一個佛系的人,但我認為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在工作中我希望得到個人成長,有上升空間,我需要為此付出辛苦。
日常生活中動不動就有人問我,你們北京市是不是高考400多分就能上清華北大,實際上北京人考清華北大也很難,我們不僅要跟北京的有優質資源的精英家庭的孩子競爭,還要跟全國各地學生競爭。
我只想說,認為我們“北京人都懶”是很大的偏見。
面試官多次問我:
研究生跟本科有區別嗎?
北北 | 24歲 短視頻行業
“嘖,你是碩士畢業啊?”面試官似笑非笑,語氣里還帶了點嘲諷。我只是在自我介紹環節簡單提了一下我的學歷,他的反應讓我很意外。
面試時,我著重講了自己在互聯網大廠和市級電視臺的實習經歷,還展示了之前的一些作品,他聽完問我:這都是實習啊,沒干過正職?然后甩給我一句:研究生畢業和本科畢業有什么區別嗎?都是沒有工作經驗。
接著,他又跟我講自己剛工作的時候,領導是個99年出生的中專畢業生,“我那時候就覺得,學歷不重要,能力才重要。我還是985畢業的呢。”我很納悶,他為什么要一直強調學歷的問題呢?我趕緊把話題往實習經歷上引,但他繼續說,你這實習經歷跟我們的工作內容也不對口。
整個面試過程,他像念咒一樣說了好幾次:研究生跟本科有區別嗎?
走出寫字樓,我在樓下待了好一會兒,有些沮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后來,我跟朋友聊起這次面試經歷,他們都說我是被PUA了。面試官是怕我有所謂的研究生架子,要價高或者提出什么要求,才會貶損我,滅滅我的威風。
我很委屈,我從沒想過要有什么威風,從始至終只跟他聊專業聊工作,他卻偏要抓著學歷不放,一開始就沒同頻交流過。
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上寫:本科及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優先,20歲-25歲。但是根據我面試的經歷,他們又想要年輕的應屆生,又想要有豐富經驗的行業“老手”,這樣的標準究竟能不能招到人?
我想對初出茅廬找工作的朋友們說,當你在面試中遇到居高臨下、目光短淺、偏見滿滿的面試官,就快點說拜拜吧,因為如果那么多年的工作經驗也沒把他變成一個兼容并蓄的人,說明他真是沒得救了。
老板地域歧視、價格歧視,
HR招人太難了
桃花 | 24歲 某MCN機構代理HR
招聘歧視我也遇到過,只不過我就是那個帶著有色眼鏡的招聘方。
我們公司其實是一個很小的MCN機構。因為公司太小了員工沒幾個,原先一位身兼數職的HR走了,老板就把招聘的任務交給我了。
被迫成為HR的我,不僅要承擔起之前從未承擔過的招聘任務,還得應付老板奇奇怪怪的招聘要求。
老板給我定了不少招聘的要求,其中一條就是——“絕對不要河南人”。
老板的媽媽之前被河南人坑過,然后告誡老板不要找河南人當員工。一開始,老板也沒怎么聽這種建議。前段時間,老板就招了一個來自河南的造型師。這個造型師剛到公司的時候非常守規矩,結果不到一個星期就開始做假賬,隨便拿公司的東西,還把公司采買的一些衣服穿回家占為己有。
因為有監控在,造型師偷東西的事情暴露了,老板火速把他開除了。自此之后,老板就再也不想招河南人了。
除了不要河南人外,我們老板還價格歧視。所謂價格歧視,就是在人才招聘市場看什么樣的人才都覺得貴。主要是,我們公司之前太多天神下凡。一個超級優秀能力特別強的制片老師,一個月工資才8500元。一個貼心、能力強,所有事情能在第一時間想到最優解決方案的同事,一個月工資也就一萬出頭。
這就讓我們老板覺得,沒必要花太多錢招聘人才。但凡要得高的,都是在“哄抬豬價”。在這家公司,所有崗位最高只能要到一萬。有一個有著五年工作經驗的人來應聘要一萬二,老板都覺得太貴了。
面對這些不合理的招聘要求,我其實挺無奈的,之前也給老板提過意見,甚至為此開了三次會議,但依舊沒能改變老板的主意。
好幾次,我看到過往經歷非常優秀的人才,都想打個電話聊聊,但是再一看籍貫或者期望薪資這兩欄——不符合老板的要求,最終只能作罷。這也導致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符合我們招聘需求的,不會接受我們的低薪,愿意接受我們低薪的,能力也不行。
當然,老板也在自食惡果。招聘海報已經掛出去幾個月了,如今依舊沒能招到合適的人。
*題圖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北北、徐穎、王鐵、季鵬、姜巖、桃花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