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張進 編輯/吳先之
來源:光子星球
繼阿里、百度紛紛宣布自研AI芯片后,過去一年以來騰訊、字節跳動也開始親自下場造芯了。
今年7月中旬,騰訊在官網公開高薪招聘芯片行業相關技術人才。隨后騰訊回應稱,基于一些業務的需要,他們將在特定領域做一些芯片研發的嘗試,比如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非通用芯片。
而據字母榜報道,今年7月,字節跳動從百度手里截胡了3個芯片相關人才。百度HR部門人士透露,原因是字節“給的錢更多”。
巨頭紛紛下場,掀起了中國又一波造芯熱。其實除了近幾年很火的汽車芯片、手機芯片等,芯片已無處不在,包括我們使用的智能手表、電腦、冰箱、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機器人等都需要芯片,芯片應用到社會中多個場景。
在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基于中興事件再到華為手機折戟的一次次教訓,還有全球缺芯危機爆發,中國芯片自主研發已然勢在必行。
國內造芯賽道,以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造芯不再依賴投資,轉而親自入場達到一次小高潮。同時,一眾創業型芯片公司前仆后繼,傳統芯片企業開始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危機,眾玩家紛紛排兵布陣,搶占先機。
一直以來,國內造芯火力也主要集中在芯片研發階段,其中,人才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重要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芯片不同于互聯網等其他行業,每個環節都重且緩慢,包括人才的培養,當后來者想要迅速占位,各家公司便開始“搶人”。
他們開出高薪資、重期權等重磅條件,誘惑著這群芯片從業者們,整個行業蠢蠢欲動。
可以說,芯片行業目前的發展態勢,完美地顯形于這部正在進行中的行業人才爭奪戰。
招人難
芯片行業招人很難。
這是一個“高精尖”人才匯集的行業,從業者大多需要相關專業的985、211學校的碩士研究生。“我們公司大多都是研究生,很少本科生。”27歲的姚路說,在聯發科某內地分公司工作兩年,他稱自己還是一個菜鳥。
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指出,201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為820萬,集成電路專業領域高校畢業生人數約為20萬人,占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的2.5%。相關人才培養教育發展式微。
國內出名的開設有芯片相關專業的高校屈指可數,如清華大學于今年建校110周年剛宣布成立了集成電路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及復旦也有自己的微電子學院,中科大、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學生也成為各大企業爭搶的對象。
粥少僧多,每年招聘季各芯片企業搶人大戰在這些學校激烈地進行著。
即便如林立所任職的某老牌大公司,也面臨著常年招不到人的困境。這些學校的學生早在大二、大三都被各企業給“預定”了,過去一年時間里,他所在方向沒有招到一個合適的人,而老板給的招聘目標是“無限人數”。
校招是需要預約的,各個企業在這些學校被劃分成了不同梯隊。第一梯隊大多是那些軍工企業和研究所,第二梯隊是如那些經常在學校舉辦各種行業競賽、對學校有資金投入的企業,第三梯隊則是那些在行業內有名氣的企業,按所處梯級越在上面,被學生選擇的機會越大。
相關專業畢業人數本來就少,一部分學生畢業后還轉行去了互聯網。張東本科微電子專業,畢業后去了某互聯網大廠做程序員,他告訴光子星球,“我們同學中只有近一半的人從事芯片行業,其中一部分去了芯片研究所,一部分想要從事該行業的人都在考研,只有幾個很厲害的去了芯片公司,另一半像我一樣轉行了。”
現在半導體公司校招,好些崗位都要碩士起步,這意味著培養一個芯片人才,從本科起到公司大致需要七年時間。
而芯片行業要招到合適的人更難,學校的人才培養很難直接對接到企業需求,往往招一個應屆畢業生意味著還要花四年時間來培養,才能讓他獨當一面。
企業間人才爭奪非常激烈,最近一年時間里,林立所在公司好不容易發出去五個offer,最后全被“放了鴿子”,直到現在,下了班后他還要繼續面試,過去一周面了四個人,全都不合適。
國外的人才渠道更微不足道。光子星球和多位國外芯片相關專業留學生交流了解到,他們一般能留在國外的就都留下了,往往只有那些在當地找不到工作的才會回國。至于原因,大多是恐懼于國內的996加班文化,不想太累。直到去亞馬遜總部入職的前一天,華為還在和遠在美國的李姜溝通,讓他回國面試。
國內初創企業開出的薪資很誘人,周強畢業回國后入職了一家初創小廠,月薪可達2萬以上,而他一位學霸校友則拿到了40萬年薪。
國內的芯片設計研發公司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各類軍工、研究所;擁有國企背景的如紫光集團下的“紫光展銳”和“紫光國微”;以湖南國科微電子、中國臺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老牌民營企業;還有最近兩年勢頭很猛的一眾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等公司也不甘落后,都有自己的芯片布局;剩下的就是那一波接著一波的創業型芯片公司。
他們共同搭建了我國芯片事業的基石。當芯片公司變多,人才培養的速度遠跟不上人才需求,后來者眾,率先冒頭的一眾新興創業型公司遂將目光鎖定在業內老牌民營大公司身上,他們擁有現成的業內最大的人才資源庫。
雙倍薪資加期權搶人
王權是上海某知名芯片上市公司的一名芯片前端設計工程師,對于他這樣擁有八年工作經驗的資深從業者,在業內就是一塊“香餑餑”。
他手機里加了二十多個獵頭,之前每天都能接到兩三個獵頭的電話,為尋耳根清凈,他將自己的簡歷從招聘網站上“卸了下來”。
不只是王權,據光子星球接觸到的十多位芯片工程師分享,無一例外,他們每個人都被獵頭“關心”過,包括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新手”。“我們這個行業,積累經驗最重要,以前工作年限到達4年跳槽的就很多,現在疊加了行業風口,2~3年也很頻繁。”
多位芯片行業從業者告訴光子星球,他們公司離職的人很多,大多去了幾十人規模的小公司或初創團隊。“前幾天都是獵頭的電話,挺瘋狂的。在招聘網站撤下了簡歷后,仍然有很多挖人介紹公司的電話,今天已經接到了3個,最多的時候一天可能有5通。”
“在芯片行業,每年年前年后都有一波離職潮,這很正常,技術人員就是靠跳槽吃飯的,不過最近兩年確實要頻繁很多。”
他們更喜歡跳去那些明星創業型公司。在王權研究的GPU領域,最近比較火熱的四家公司,包括登臨科技、沐曦集成電路(上海)有限公司、壁仞科技、摩爾線程,都給他打了面試邀約電話,每一家公司都大有來頭。
這些公司因其創始人而有名,他們大多是來自業內頭部企業的高管,恰逢風口出走自己創業。如壁仞科技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文,就曾任職于商湯科技并擔任總裁。
“不只是高出30%的薪資,還有期權,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迎來一次爆發。”王權坦言。他周圍的朋友都跳了,也給他介紹了一些公司。
一直以來,芯片行業因資金投入不足,基礎從業者的工資水平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樣高,和互聯網更沒得比。
隨著外界關注、國家扶持,資金大量涌入行業,創業型公司將工資拔高到20%、30%,甚至還有double,來“挖大公司墻角”。
目前,王權計劃隔兩周一一面試完這些公司,但又擔心面試太頻繁,引起老板懷疑,畢竟這個圈子很小,一不小心就遇到了熟人。
一周前,王權剛去了其中一家公司“詢價”,他說能讓自己跳槽的心動值主要在兩點——“錢”給到位,和自己研究的方向相匹配。面試全程兩個半小時,四個技術面試官,一個主管公司技術的CTO(首席技術官),最后是HR。兩點半的下午,辦公室里很熱,該公司在園區周末沒有空調,一輪下來,他頭都暈了。
當面試官要求王權做書面測試題時,他拒絕了,“麻煩得很,我才不做”。擁有較多選擇權的王權,對面試公司的要求并不一一答應。
王權的直屬上司上個月剛離開,跳槽去了一家創業型公司。在剛面試的公司,“他們的CTO曾是我們公司上游供應商公司的,和我BOSS相識。”這個行業人來人往,保不齊哪天王權會再次遇到他的前任上司。
當問到他對該公司的想法時,“辦公區太擠,工位不是格子間,我不是很想去。”而該公司正在大肆擴張,面試官透露公司還租了一個一千平米的辦公區,后續會搬過去。
面對新興公司的“進犯”,被挖“墻角”的老牌大公司也不是吃素的,也祭出相應對策。
“2018年左右跳槽的比較多,都是公司骨干,后來公司把工資漲起來了,再用股票套牢,近兩年這種情況變少,跳槽的大多是新員工,因為他們工資普遍較低。”重慶某芯片公司員工和光子星球交流稱,“薪資漲幅在50%-100%左右”。
“我們公司都是慣常的年前年后人員變動,對公司影響不大,畢竟是少部分人。”一位聯發科的員工這樣告訴光子星球。作為國內最大的老牌芯片設計公司之一,聯發科似乎因規模大而尚未受到震動。
同樣未受到較大影響的還有華為。一位華為海思內部員工稱,在華中地區,華為的工資已經算很高的了,沒人能挖走華為的人,都是公司正常人員流動, “而且每年很多學校的畢業生大部分被華為收入囊中”。
但面對互聯網企業,華為也開始處于芯片從業者求職的“第二梯隊”。張建上個月剛從華為海思成都分公司離職,而后去了阿里平頭哥,當光子星球詢問他原因時,“你就當一切為了錢吧”。
互聯網巨頭集體涌入
“芯片行業也開始內卷了,因為近兩年公司增多,行業到處挖人,方案、產能競爭加劇,大家壓力都很大,996、加班也逐漸變成常態。”重慶一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芯片從業者向光子星球訴苦。
互聯網企業的加入無疑加劇了這種內卷,但同時也讓這個行業更充滿想象力。
這些互聯網企業招人開出的薪資普遍比傳統企業高。一位華為海思芯片工程師在工作滿兩年之際,最近剛跳槽去了阿里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工資從華為海思的年包29萬+7萬,直接漲到48萬左右。他的計劃是接下來在互聯網大廠先干幾年,鍍鍍金,之后再去初創公司,會更有爆發力。
另一位華為公司員工稱,平頭哥給的薪資沒有高出50%自己不會考慮,反倒會看向那些即將上市的新興芯片公司。
某IBM員工在某社交軟件上求助,對幾家offer進行比較,其中阿里平頭哥和字節跳動薪資年包相差不大,但都超過華為年包20萬。最后他選擇了字節跳動,因為正遇到字節期權漲價,比阿里多了150萬。
對一些從業者來講,互聯網造芯企業成為下一個爆發地。
楊宇在一家新型半導體公司負責SoC方向芯片設計,他也想跳去互聯網公司,但目前成都除了平頭哥有分舵,互聯網半導體企業仍然較少,也并沒有與之相關方向的崗位。
近期在BOSS直聘上,騰訊芯片相關的崗位月薪2萬起步,最高能達到10萬(16薪),基本是目前行業的平均水平。工作經驗上,基本要求都在5~10年甚至更長;“設計公司一線技術專家優先考慮”。
隨著騰訊官宣造芯,幾大互聯網巨頭已全部入局。
最早的阿里平頭哥于2019年9月就已經發布了首款AI芯片含光800,當時的推理性能刷新了全球最高記錄,被很多芯片從業者所青睞。
百度昆侖實現量產已久,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有新品發布。字節跳動組建了相關團隊后,美團也開始投資半導體企業。互聯網巨頭、新貴一一入場,芯片從業者有了更多選擇。
劉念今年剛入職美國Marvell,做數字芯片設計,畢業季她面了包括蘋果、思科、Facebook等多家公司,其中不乏字節跳動北美的崗位,但他們是一個新部門,主要是自研,想設計一些硬件來支持自己的軟件。
同字節一樣,國內一眾互聯網公司都集中在自研自家業務專用芯片領域,如百度自動駕駛、阿里達摩院、騰訊AI Lab和機器人實驗,三家近幾年的技術路線與AI高度相關。
對比初創企業,很多老牌企業出來的人更愿意去這些互聯網公司,因為潛(錢)力更可觀。
一位在阿里平頭哥工作的實習生稱,對比國外的芯片公司,感覺中國公司管理制度還不太完善,“技術部門不給實習生開權限,我啥都干不了,只能每天讀Paper,做PPT。”
但楊宇認為,“雖然成立時間不長,管理制度比不上老牌企業,但背靠BAT這樣的巨頭,肯定差不了。”
有這些企業人才輸血,互聯網公司并不缺相關造芯人力。
同時,這些平臺公司擁有巨大應用場景,每年的采購量很大,他們不一定要自己造芯,但一定會影響制造。
“半導體行業,未來就兩大陣營,一是華為這種新IDM全能模式,擁有核心技術,強獨立價值鏈,二是平臺公司的模式,他們擁有龐大的應用場景。” 一位長期關注芯片行業的人士稱。
互聯網公司有錢、有技術、有資源,基于當前行業現狀,在人才缺口和應用缺口方面,他們更容易解決,BAT這些公司注定會是半導體行業的核心玩家。
對于互聯網公司造芯,業內人士普遍持看好態度。“他們一造芯片,對國內的芯片行業刺激更大,會加速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對我們從業者也是個好事。”
也許并不是好機會
當行業變熱,這也許只是一部分人的風口,對一些“深謀遠慮”的人并不是“爆發”的好機會。
“初創公司很多,幾年后都是一地雞毛,大家都很謹慎。”三年前從中興微電子跳到一家小公司,何宇已經是有七年從業經驗的行業“老炮”。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行業流動性確實比三年前大一些,但這不足為奇,“芯片行業的流動性一直居高不下,我入行以來看過太多分分合合,周圍朋友跳槽的并不是很多。”目前,他也并沒有換工作的打算。
“最近兩年新成立了上萬家公司,但倒閉得也差不多了。”似互聯網行業一個風口出現,大眾跟風般涌入芯片行業,但它又不同于互聯網行業,芯片是一個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賽道,很多小公司沒能撐到商業化就開始因資金鏈斷裂倒閉。在最近兩年里,多地芯片公司倒閉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
主要原因在于三點。一部分公司是“假心”做芯,騙國家扶持;第二是行業人才緊缺;最后在于生產芯片的資源有限,小設計公司在這些制造企業根本排不上隊,實現不了量產變現。
創業型公司有風險。在上述提及的GPU領域的四家明星企業,其中一家面臨著融資問題,另一家公司100天內就融到10個億似乎有點太過“招搖”,“這些創業型公司因為有創始人光環,拿著一套PPT就能融到資,其實公司啥也沒有。”一位資深業內從業者認為。
他們遠比不上老牌企業穩固,這也是很多人“挖不動”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那些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在老牌大廠的“新手”,很是謹慎。一位在AMD上海分公司的員工稱,“找我的獵頭太多了,期權給的不多價值也有幾十萬,但我工作年限只有三年,還想在大公司積累經驗。”
一位Marvell科技公司的員工卻不這么看,他認為無論行業怎么變化,對于“打工人”來講都是利好。“自己有多年工作經驗,即使現在跳到的公司后續發展不好,我還可以回去大公司,又能豐富工作經歷。”
所在項目組的老板離開后,部門大領導有意想要王權“臨危受命”接替上級的職位,升到更到位置,但他和光子星球交流時表示,自己還要平衡一下,看看外面的機會。
對于一些既得利益者,即公司內部的高管,他們沒太大動力跳槽,“創業型公司也不會挖他們,一是給不起‘錢’,二是很多只會磨嘴皮子,不是干實事的。”由此看來,芯片行業挖人其實是一部資深工程師跳槽記。
業內人來人往,這種離職跳槽的人員變動卻也刺激了長久僵化的芯片行業,帶來無限活力。
多位企業招聘者都遇到過很多從其他專業、行業轉到芯片的應聘者,如煤礦專業、計算機專業。其中很多都是在外面的培訓機構簡單培訓后,包裝了一下簡歷,便來應聘,“這些稍微一問,就能發現他們學習并不深入,不能用。”
行業火起來的另一個現象便是,與之相關的培訓機構嗅到商機,隨之多了起來。據光子星球了解到,一FPGA芯片培訓機構專門針對外行,培訓芯片行業知識。“0基礎興趣課程”定價在1999元,整個系統的課程學習則需要15800元。
兩年前,左強從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畢業后,他看到了芯片行業的潛力,便轉行業到了華為海思,擔任芯片外圍電路支撐工作。
公眾的討論引來外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芯片企業成立,競爭加劇,從業者的待遇水漲船高,這些都給整個行業帶來勃勃生機和活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行業在慢慢發生變化。
最近,以抖音為首的幾家互聯網公司開始先后取消大小周,騰訊實踐“按時下班”。而專屬于互聯網行業的“996”加班文化、高薪這些詞開始和芯片聯系在一起,一眾互聯網企業下場自主造芯,難道,國內芯片高歌猛進序幕就此拉開?
終
“當前越來越多企業跟風進入,這其實更像是一個行業泡沫,”王權認為。
而山東齊魯大學、芯片行業研究學者李正教授卻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這些關注、爆發預示著國內芯片開始“跑”起來了,即便開始加速度有點快,但行業屬性會規制著朝好的方向發展。
一位長期研究芯片的人士告訴光子星球,芯片會是一個長期的風口,但又不同于互聯網其他行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當芯片熱過后,這個行業還是要回歸潛心沉淀期,才能迎來最后一刻的厚積薄發。
就如同李正教授研究的硅探測器芯片,雖然已實現芯片量產,但要實際應用到相關場景,實現商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當芯片制程即將趨近摩爾定律的極限,全球芯片行業的未來仍是未知數,國內的芯片發展同樣如此。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