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唐亞華 編輯 | 黎明
來源:深燃
顏值經濟盛行,容貌焦慮成了當代人新的關注點。曾經讓人聞之色變的整容,搖身一變包裝成醫美后,很快就風靡了起來。
有人想擺脫原生缺陷帶來的自卑,有人不斷追求完美,也有人陷入醫美陷阱并對其上癮……不管目的為何,醫美徹底火了,同時帶動了醫美機構、平臺、原料企業的發展,醫美股一路飄紅。
打一次水光針,做一次光子嫩膚、黃金射頻花費高達幾千元,熱門的熱瑪吉更是價格過萬,而玻尿酸原料并不算貴,光電類項目的儀器可以重復使用,很多人好奇,這不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嗎?
事實上,開辦一家正規醫美機構要投入上千萬,加盟一個皮膚管理的門店也要過百萬,如果二者互不越界,嚴格守法經營,靠幾千塊錢一次的醫美和幾百塊錢一次的護膚很難支撐這門生意。反倒是在設備、產品上動手腳,在“小作坊”無證經營的“黑醫美”,靠著打擦邊球賺得盆滿缽滿。
在醫美路上,有多少誘人的商機,就有多少隱藏的深坑。創業者用低價換取一時利益,卻斷送了長久的生意,消費者看重眼前利益,薅羊毛反被割韭菜。只有徹底摸清這個“水很深”的行業,創業者和消費者才能在博弈中找到平衡。
投入2000萬,四年難回本
很多人容易把醫美和生活美容混為一談。
小壹美醫療美容診所胡院長解釋,生活美容也叫皮膚管理,也就是以前人們常說的美容院里開展的項目,包括皮膚、身體護理等,一般是加盟模式;醫美是醫療美容,性質上更偏向醫療,要開辦一家醫療美容機構,要到衛健委去做審批拿到資質。它和生活美容最大的區別是涉及到手術、醫療器械、從業人員資質等。醫美機構經營目前以直營為主。
一般來說,醫美機構分3個級別:診所、門診部、醫院,包含4個科室:美容皮膚科、美容外科、美容口腔科、美容中醫科。據胡院長介紹,初級的醫美診所需包含1-2個科室,一般是美容皮膚科、美容外科,能做的項目有光電類、注射類項目,診所的美容外科只能做雙眼皮埋線這類一級以下的小手術;門診部要求在4個科室中選3個,可以做二級的全麻手術,如肋骨鼻、吸脂、豐胸等手術;醫院則4個科室都必須配備,上述項目都能做。
Julien是上海雙孖醫療美容門診部聯合創始人,他和身邊很多朋友都是醫美重度用戶,他和幾位合伙人從2017年開始籌備開一家醫美機構。
但現實情況遠比他想象中復雜。首先,開醫美機構需要的醫療資質非常難拿。據Julien介紹,從選址到裝修都需要向衛健委報備申請,選址有嚴格要求,因為會產生醫療廢物、污水,周圍環境要適合,還要提供裝修設計圖,裝修過程中會有相關負責人上門檢查,通過申請之后,裝修就不能改動了。
Julien回憶,“整個2017年我們是廢掉的,承擔著房租,一直到年底才拿到所有的資質。”正式開始運轉之后,Julien發現自己高估了人們在醫美上的消費能力,也高估了有錢人的數量。
“剛開始我覺得我身邊的人都能消費,他們在別家醫院動不動一年消費二三十萬,我們幾個核心成員帶來的顧客有將近100人,但因為都是朋友,推薦的項目都非常良心,做的頻率不會太高,朋友們人均年消費15萬,但靠這些遠遠撐不起一家醫院的運轉,我們開始想辦法拓展客戶。”Julien告訴深燃。
跟新氧合作了一年,引流效果不明顯,收入還趕不上投放,和大眾點評、更美、小紅書等平臺的合作也是這樣,Julien決定不再續費投放這些平臺了。
在他看來,平臺競價排名的游戲太“流氓”,而且,醫美的決策門檻很高,從來就不是沖動性消費項目,很少有人因為沖動花2萬塊錢,沒有那么多有錢人,也沒有那么多人會輕易聽信介紹就花這么多錢。
醫美行業是一個重資產、重人力的存在。Julien指出,醫美機構相當于醫院的一個科室,很多儀器的價格在30萬-100萬,普通醫生的平均月薪不低于3萬,還有業績提成。為了搶顧客,還需要聘請咨詢顧問,人數一般是醫生人數的2-3倍及以上,另外還有耗材、藥品等成本。
現在,Julien的機構月營收在120-150萬元,還沒有回本,他們也不做推廣了,改為靠口碑傳播、朋友推薦。因為經營狀況不理想,Julien和團隊最近在謀劃轉型。
都說醫美行業一本萬利,為什么在很多從業者眼中不是這樣?
Julien表示,如果完全合規合法運轉,大多數機構不賺錢,因為成本太高,有太多事情不能做。比如目前國內有證書的水光針劑只有5個品牌,如果完全合規的話,其他品牌都不能用。
事實上,醫美不是一個大眾行業,正規醫美也從來都不便宜,有很強的消費壁壘。“醫美需求是一個額外的非剛性需求,這種消費是屬于少數人的,本來就不大的群體分散在各個城市,無數醫美機構在搶這些客戶。近年來涌入行業的年輕人雖多,但他們消費能力有限。其實醫美是一個重度相信熟人的行業,所以獲客很難。”Julien說。
在他看來,做正規的醫美項目就是比較貴,因為門檻就在那,降成本和保證效果很難平衡。從商業角度來講,好生意來源于剛需,他不認為醫美是個好生意。
20萬加盟、百萬開店,
淪為韭菜
和醫美相對應的生活美容,也就是近年來同樣大熱的皮膚管理,也是眾多創業者逃不過的坑。
某皮膚管理工作室老板陳瑋從2015年就開始接觸皮膚管理,他的經驗是,行業內加盟的品牌基本都是在割韭菜。
陳瑋也曾嘗試過加盟,加盟費要20-30萬,房租和裝修等也要20-30萬,開店需要購置的儀器成本差別很大,進口設備一臺就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產的相對便宜,但算下來在北京開一個店也至少得100-150萬。
“當時,招商品牌承諾統一扶持,幫裝修、教技術,結果加盟以后就開始推銷,他們經常組織全國各地的培訓,前期收費很便宜,去了以后就給加盟者講課洗腦,第二天就開始推銷他們的產品,賣儀器、耗材、營銷課,最后大多數加盟商都得花很多錢。”陳瑋說。
加盟還面臨著核心技術是否要傳授給員工的問題。陳瑋曾經加盟過的一個品牌,概念很好,主打“一人一方”,也就是從總部拿配方、原料,針對每個顧客的皮膚來調配要使用的產品。“到最后發現這也是一個坑,非常考驗個人水平,我去參加他們的培訓發現太難了,而且即使學會,這項技術如果傳授給員工,可能員工很快就被別人挖走了或自立門戶,招人和擴張也是一個問題。”
陳瑋發現,加盟之后就開始虧錢,后續還要持續投入,隔幾年更新設備,很多時候品牌宣傳得天花亂墜,到了臉上沒有效果,一年后,第一批辦卡充值的用戶消耗完之后就不會續費了,顧客越來越少。
幾年下來,他看透了加盟的本質,完全是在給招商的品牌打工,跟現在的加盟奶茶、餐飲類似。2017年,他所在的樓層開了7家皮膚管理門店,不超一年就有5家倒閉,跟他家挨著的那家開了近兩年,最后打出的廣告牌是“水光針990元”,結果也沒撐過去。
陳瑋及時止損,停止了加盟。后來,他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效果最好的產品和設備,跟媳婦兩個人專心經營老顧客,靠口碑傳播才得以維持下來。
那么,到底是加盟商的個人原因,還是這門生意本來就難以賺錢?
陳瑋總結,如果正規經營,加盟皮膚管理品牌,要付出高昂的加盟費、設備耗材費,靠一個人一次幾百塊錢的護理費用是很難賺錢的,提高單價保證效果按道理是可以良性經營,但是行業內惡性競爭嚴重,都在打價格戰,誰也提不上價格。
“這也會產生惡性循環,因為不賺錢,有的店就開始偷工減料,進口設備找國產替代,產品換成低配版,雖然初期能靠低價吸引來顧客,但因為效果沒有保證、沒有復購,門店最后還是倒閉。”陳瑋說。
誰賺走了醫美市場上的錢?
老實經營不賺錢,就有商家開始動歪腦筋。
對醫美機構來說,以次充好,調換設備和產品,以此來謀取高利潤是常用的手段;而皮膚管理門店則進入違規地帶,在店內夾帶醫美項目。
先說醫美機構,他們常用的手段有:在大眾點評、小紅書、新氧等平臺刷好評,推出免費或低價體驗項目,將進店的客人轉化成付費客戶后,開始加入一系列“騷操作”。
資深醫美從業者方琪向深燃介紹了其中的一些手法:
首先是加價和以次充好,玻尿酸產品中,國內企業華熙生物生產的潤百顏,幾百元的批發價,到顧客手里售價3000多元,進口品牌喬雅登成本五六千,市場售價普遍過萬,中間還有各個價位的玻尿酸品牌,加價空間很大;更有甚者,把維生素C和生理鹽水混合打到皮膚里,這兩個藥品成本僅幾塊錢,商家收999元都是暴利甚至是黑心了,他們敢這樣操作是因為生理鹽水本身無害,維生素C有一定的美白作用。
另外,標有“妝”字號的產品只能用于表皮涂抹,“械”字號產品才能注射到皮下,但無數機構在注射“妝”字號產品;超聲刀的的合法性存在爭議,很多機構也還是在做;熱瑪吉的設備分A貨、水貨、仿制品,價格天差地別;醫美貸大火的時候,很多機構忽悠顧客貸款做醫美,在金融機構和顧客之間兩頭賺錢;還有醫美機構跟美容院合作引流,美容院從中賺取傭金……
類似的操作不勝枚舉。
胡院長提到,全北京有近一千家有資質的醫美機構,但官方網站上認證的采購了熱瑪吉設備的機構只有四五十家左右。
皮膚管理門店的經營也是如此。
陳瑋指出,如果不做違規的醫美項目,皮膚管理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經營狀況好的,一般都是跟醫美機構合作導流,賺取提成,同時,大多數門店偷偷加入注射類和光電類項目,給人打水光針,做光子嫩膚等項目,最后皮膚管理項目變成了獲客方式。而且這樣的店內通常很難有有資質的醫生操作,上完7-15天速成培訓班就上手操作的人比比皆是。
上述醫美機構中濫用設備、產品的亂象在沒有資質的皮膚管理門店、美甲店、紋繡店、個人工作室同樣存在,危害更甚。
多位業內人士的共識是,規規矩矩經營,拒絕擦邊球的機構很難賺到錢,因為他們為了合規付出的成本極高,而行業惡性競爭,獲客成本高,不少顧客在選擇機構和產品時更關注價格,正規機構在市場競爭中反而處于劣勢。用著低價的產品和設備,收取跟正規儀器接近的價格,這樣的“黑醫美”從業者才是真正賺取暴利的人。
不過,相比開醫美機構踩坑,消費者在做醫美時更容易被坑。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合法醫美機構數量約為1.3萬家,而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超過8萬家,占全部醫美機構數量的86%,另外,正規醫美機構中還有約14%的存在違規經營現象。
未來,醫美行業的規范一方面要依靠有關部門的嚴格執法,另一方面要加強消費者教育。
“近年來國家已經在嚴厲整頓醫美行業了,目的是讓醫美項目發生在醫美機構里,不合規的機構被取締后,正規機構才會好起來,到時候要拼的就是各自的技術、口碑,這才是正常的經營狀態。”Julien指出。
對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去正規醫美機構,讓有資質的醫生操作正規設備。醫美是以醫療為基礎的美容服務,違規操作不僅沒效果,還可能會造成皮膚敏感或別的不可逆損傷。
有需求就有市場,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隨著行業越來越透明,如果無人再去做“黑醫美”,違規謀求暴利的人也會散去。
*題圖及文中配圖均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方琪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