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量子位
紫光集團,要破產了???
這家出身清華、市值3000億半導體巨頭,猝不及防放出一條公告:
資不抵債、無力償還、積極配合司法審查….
重點更在于,破產重組申請,是債權人直接向法院提起,紫光集團被動應戰。
真的是債主討債無門對簿公堂?
但是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紫光國微,前兩天市值剛剛突破千億,創下新高。
公開資料也表明,當下集團各主要實體企業核心團隊穩定,生產經營穩定向好。
咄咄怪事。
紫光破產始末
先從公告本身看起。
其中提到,審理此案的司法機構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順著這條線索,我們發現了7月9日下午4時左右,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了(2021)京01破申307號案件,徽商銀行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破產重整,經辦法院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所以能確定,債權人之一,就是徽商銀行了。
不過,截至發稿,徽商銀行方面未對此作出回應。
但還要注意,公告中明確,目前紫光集團并沒有開啟破產重組程序,只是由債權人向法院提出了申請。
接下來,法院將開始對紫光的債務違約、資產情況進行審查,視情況決定是否對紫光進行破產重整。
而根據從事破產工作的四川豪誠企業清算事務所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根據目前的信息,法院方面僅僅是收到債權人申請紫光集團重整后,在審查是否裁定受理時對紫光集團發出通知書進行調查。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也認為,目前法院針對紫光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尚處審查階段,并非是啟動了重整。
所以,現在言破產尚早。
但問題沒解決,好好的紫光集團,怎么突然就有了破產風險呢?
如果紫光集團真的資不抵債走向破產,對整個集團業務有哪些影響?對中國關鍵的半導體產業,會有嚴重沖擊嗎?
并購一時爽,一直并購…
其實,紫光債務危機,早有跡象。
對紫光集團的危機關注,源于去年10月29日其決定不行使“15紫光PPN006”永續債的贖回權。
這一公告成為了紫光集團債券風波的導火索,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后,紫光集團連續發生到期債務實質違約、所發行債券價格暴跌、主體信用評級被下調等情況,只是除了業內和資本市場,外界少有人關注這家“清華系”半導體公司的破產危機。
2020年11月2日,紫光集團相關債券“19紫光01”等出現異常波動,盤中停牌,之后又有多個交易日盤中停牌。
去年11月16日,“17紫光集團PPN005”未能與投資人達成展期協議,是紫光集團首支違約的債券。
去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中誠信國際三次下調紫光集團的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B。
今年3月,中誠信國際將紫光集團主體評級調降為C級,據Wind數據,該公司自2016年至今共發行了8只債券。
除了前面的徽商銀行,3月花旗國際有限公司(2億美元債券信托人)作為原告向紫光集團下屬公司紫光芯盛發出《起訴書》,案由為債務糾紛,訴訟請求為償還2億美元債的本金及相關的利息。
而紫光集團今年6月30日主動公開披露,其旗下已有6支債券違約,并且表態:公司已啟動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將積極與持有人溝通制定債務解決方案。
根據Wind的數據,紫光集團當前違約本息共計約68.83億元。今年12月底,紫光集團還有一支13億元規模的債券將到期。
紫光集團欠下將近82億元,主要是有公司發行債券所致,那么紫光集團為什么在業務良好的情況下還要發債募這么多錢?
這筆錢又被用到哪里去了呢?
紫光集團起始于1988年。
彼時,清華大學成立了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即紫光集團前身,后該公司改組成立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并于2005年完成改制,正式更名紫光集團。
從2013年開始,紫光集團開始了自己的“并購之旅”:其先后收購在美國上市的集成電路芯片公司展訊通信、物聯網芯片公司銳迪科微電子,收購了“新華三”51%的控制權和法國微連接器公司立聯信(Linxens)接近100%股權等,還合并成立紫光展銳、組建長江存儲、開工武漢存儲基地、控股上海宏茂微電子。
6年時間,紫光集團及下屬企業先后對20多家企業發起了并購要約,投入資金超過1000億元。
嗯…這還真是一直并購一直爽。
有觀點認為,通過并購以及不斷的研發創新,紫光集團成為世界級高科技產業集團,在集成電路領域逐步擁有國際級競爭力。
但也有人擔憂,動用大量資產收購,尤其是集成電路行業資金技術密集的特點非常明顯,投資回報周期長,這些均會使得集團累計負債規模過大。
而且,紫光集團負債期限多為“短貸長投”,流動資金嚴重吃緊。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集團總負債規模達到2029.38億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億元暴漲了近44倍。
在這2000億元的債務中,僅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就達794.28億元。
另外,外部融資環境也在生變。廣發證券研報指出,企業在2019年一季度發行了2只境內債之后,再無新債發行。
也就是說,紫光集團在2019年開始遇到外部融資環境趨緊,債不好發了,錢不好融了。
實際上,受到外部環境變化、部分投資回報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紫光集團近年出現了大幅虧損。
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巨虧45.44億元。
到了11月份,集團開始出現債券集中違約的情況,同時觸發多項融資的交叉違約條款,債務危機就此引爆,最終走向可能破產重整的局面。
清華紫光,還能支棱起來嗎?
當然有希望支棱起來,否則就不是破產重整,而是破產清算了。
企業破產法對啟動初步審查的條件是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司。
但針對有明顯經濟價值等具有挽救價值的企業,可以通過重整引進新的戰略投資人等,讓企業“復活”,破產重整對于債權人是利益最大化的可能選項之一。
明顯,債權人認為紫光還能搶救。
事實上,紫光集團曾幾次試圖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自救。2018年8月以來,紫光集團多次表示將引入國資作為戰投。
比如,2018年9月,清華控股與蘇州高鐵新城、海南聯合分別簽署了相關股權轉讓協議;同年10月,實控人清華控股與深投控及紫光集團共同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去年6月,紫光集團、清華控股和北京健坤與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但企業的“自救”并不成功,上述幾次紫光集團的股權轉讓都因內外部環境變化,被迫終止,引入國資共掌實控的想法也接連落空,以失敗告終。
所以紫光集團這次破產風險,幾乎精準復刻“步邁得太大,不小心扯了XX”。
那紫光的業務呢?與中國科技、經濟關系密切,牽一發動全身的半導體芯片產業,會受沖擊嗎?
目前看來,并不會。
因為紫光集團只是頂層控股母公司,與紫光系各公司是投資者和企業的關系,并不參與具體運營。
可以參考谷歌和其母公司Alphabet之間的關系。
昨天紫光集團披露消息后,“紫光系”上市公司紫光國微、學大教育等先后發布公告:“如紫光集團進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將可能對本公司股權結構等產生影響?!?/p>
但同時強調,重整未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造成直接影響,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均正常開展。
所以,股權結構會變,業務不受影響。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短期也不會受到沖擊。
參考鏈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1334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GNAMVO0531S6N2.html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