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五年后,滴滴重遇Uber,Uber變成美團,美團搶食滴滴

2021-06-14 08:00:00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來源:吳曉波頻道

?文?/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合并Uber中國五年后,6月10日,滴滴出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與Uber在美股市場重逢。

2016年,滴滴與Uber在中國本土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戰,戰役的結果是滴滴收購Uber中國。

收購后,滴滴在對外發布的新聞稿里,如此總結:

“偉大的對手,史詩般的對決。

彼時滴滴與快的已經合并,納入Uber中國后,滴滴在當時成為占據網約車領域全國90%以上市場份額的互聯網巨頭。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如今,兩位昔日冤家都來到了全球這個更大的市場里,于是有了新的對決。

滴滴出行的估值據說在700億—1000億美元之間。滴滴能否超過Uber?當前930億美元的市值,成了吃瓜群眾關心的話題。

今天,我們就從兩家公司的財報入手,來品一品財務上的瓜味。

財務表現

翻開滴滴首次公開的財報,2020年滴滴全年收入為216億美元,Uber為111億美元。看起來Uber只有滴滴的一半。

但是要注意的是兩者在收入的計量方式上是有區別的。滴滴把乘客支付的全部金額算作收入,而Uber只是算了Uber提成的部分,也就是乘客付費減去Uber支付給司機的錢,所以二者缺乏可比性。

一個更適合比較的指標是總交易額。滴滴叫它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Uber叫它Gross Booking。這個指標可以看出兩者的體量。

得益于中國對抗疫情的成功,滴滴的收入在2020年初下滑之后快速反彈,不到六個月就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而Uber的出行業務,到現在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不過,它的外賣業務(以Uber Eats為主)卻因為疫情有了大幅增長,甚至反超了出行業務,從疫情前占總業務的不到30%到2021年占到總業務的60%之多。

看完業務體量,我們再來看看它們的盈利能力如何。

滴滴在2021年第一季度,終于首次實現了盈利。相比之下,Uber還在持續虧損中。

但仔細看一下,我們會發現滴滴第一季度的盈利其實來自于一次性出售“橙心優選”業務取得的14億美元的利潤。

如果只看主營業務,兩家都是虧損狀態。以2021年第一季度為例,滴滴虧66億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Uber虧15億美元。

實際上,Uber現在還持有滴滴12.8%的股份,也就是五年前出售中國區業務換來的。

如果滴滴上市成功,這些股份也會隨之升值。如果滴滴總體估值可以達到700億—1000億美元,那么Uber估計可以確認30億—60億美元的收益,足以使下個季度扭虧為盈,甚至2021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也似乎不是夢。

* 招股書顯示,IPO之前,包括程維柳青在內的滴滴管理層擁有超過50%的投票權,公司股東軟銀將退出董事會。

最后,再來看一看現金流。兩家在經營主業上也都還是在燒錢。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的經營性現金流為負9.4億美元,Uber為負6.1億美元。

體量上來講,Uber略大于滴滴,但是在主營業務上,兩者離盈利都有一定距離。

市場份額

講市場份額,先來看看各自在自家門前的表現如何。

根據Statista.com的數據,滴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91%,占絕對的主導地位。而Uber在美國市場上的份額只有68%左右,面臨著來自強大對手Lyft的競爭壓力。

但是,滴滴目前93%的業務來自中國,而Uber在美國本土的業務只占其全部業務的55%。顯然,在國際化上滴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滴滴也在招股書中表示,會將IPO融得資金的30%用于擴張海外市場。

在國際市場上征戰多年的Uber,摸索出了一條“撒錢搶占市場份額”“搶不過就賣/買”的路徑。2016年,Uber在中國和滴滴打了兩年后退出中國市場,把中國業務賣給了滴滴,換取了滴滴的股份。

2018年,Uber又用類似的手法剝離了俄羅斯和東南亞的業務,同樣,換成了對當地勝出的網約車公司的投資。畢竟拼補貼拼到最后兩敗俱傷,財報不好看,又要和當地監管部門扯皮,不如換成間接投資坐享其成比較好。

2019年,上了市、融到錢的Uber開始了全世界范圍內的買買買。先是花了30億美元買了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前競爭對手、共享出行巨頭Careem,又花了3.6億美元收購了墨西哥網絡買菜平臺Cornershop。

滴滴從2018年才走出了海外征途的第一步,收購了巴西的出行公司99 Taxi。目前,滴滴和Uber的直接競爭主要在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地區。

要在Uber已經打出一定知名度的市場上站穩腳跟,滴滴可供選擇的路徑無非就是兩條:一是繼續撒錢,靠補貼吸引客戶;二是通過和當地公司兼并收購來對抗Uber的競爭。無論哪條,都得靠IPO融來的資金支撐。

在本土市場上,滴滴似乎比Uber做得更好一些。在國際市場上,后起之秀滴滴還需繼續努力。

業務布局

然而,五年后,兩家卻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都不再是一家純粹的打車公司了。

除了共享出行這一主營業務的高度重合和相互競爭之外,滴滴和Uber向著不同的方向拓展而去。

滴滴出行越來越像一家囊括新能源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等在內的“大出行公司”,而Uber則日益接近中國人熟悉的“美團”。

在招股說明書里,滴滴將出行的未來定義為“四個核心戰略板塊”,其中包括:

共享出行平臺、車服網絡(共享單車、汽車租賃、加油、維修等服務)、電動車(合作開發的電動車、充電站),以及自動駕駛。

反觀Uber,在2021年初賣掉了曾經月燒兩千萬美元的自動駕駛研發部門ATG,不再自主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

與此同時,其他與出行有關的領域也被Uber逐漸舍棄。

它賣掉了共享電動單車與滑板車業務JUMP。和前面提到的地區戰略類似,經營不善的業務,就賣掉,變成間接投資。

然后,它開始發力外賣。

從2020年至今,Uber收購了外賣送餐平臺Postmates和酒類外賣平臺Drizly。在收購了前面提到的墨西哥網上買菜平臺Cornershop之后,Uber也開始將Cornershop的買菜業務帶到了美國本土的一些城市。

在Uber看來,外賣業務可以提高司機的利用率,增加司機對Uber的黏性,和共享出行達到互相促進的協同作用。

從業務的布局上,滴滴屬于在自己的領域一邊深耕,一邊觸角伸到與此相關的其他領域,想方設法要吃下一個出行大生態,而Uber則更像是“精中做細”,一方面把自己不擅長的“外包”出去,另一方面,則專注于增加核心業務的市場份額,即便是做外賣,也是基于這個想法。

這倆公司的策略誰會更棒,還需市場檢驗。

新局面,舊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Uber變得越來越像的美團,早在2017年就在中國本土對滴滴發出了挑戰。

2017年2月14日,美團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

網傳彼時滴滴程維和美團王興還一起吃飯,面對美團事后送給自己的“情人節禮物”,程維發消息給王興,后者回復:“試試”。

就此打開了兩家公司在對方領域各自的“試試”。

2017年,滴滴注冊與“滴滴外賣”商標有關的多個品類,2018年3月,“滴滴外賣”App正式上線,幾個月內,快速登陸無錫、南京、泰州、成都、鄭州等多個城市。同一個月,“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日拿下杭州運營資質。

不過兩家的“試斗”尚未進入白熱化,就因各種原因重新規劃了路線。

2019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滴滴宣布“集體過冬”,非主營業務遭“關停”,其中就包括在國內的滴滴外賣業務;同一年,美團放棄自主經營打車業務,而改成“聚合平臺”模式,接入很多的供應商,做回自己“流量平臺”的身份,把業務從重變輕。

但有意思的是,當滴滴來到國際市場,面對日益美團化的Uber,似乎又能嗅到了當年的味道。

其實在2018年滴滴試圖在國內發力外賣時,也有評論指出,這是抄了Uber的作業,看到了出行平臺做外賣的發展潛力。

如果對于幾年前美團滴滴之戰的結果有些意猶未盡的吃瓜群眾,不妨可以從Uber和滴滴那里“再續前緣”,不要忘了,滴滴的招股說明書上,還提到了三大業務,其中就有國際外賣。

“三大業務”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構成,分別是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