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量子位
水木番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你的硬盤又漲價了嗎?
多年來,機械硬盤行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價格卻居高不下。
盡管現在固態硬盤用得相當廣泛,但機械硬盤在計算領域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硬盤的存儲容量當然在不斷增加,但隨著我們的媒介需求越來越大,我們需要能夠存儲更大數據量的硬盤。
那么到底能不能再提高硬盤的存儲能力呢?
最近,劍橋大學石墨烯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
石墨烯可用于超高密度的硬盤驅動器,與當前技術相比,每平方英寸數據存儲量可以從目前的1Tb提高到10Tb。
這意味著容量提高了十倍啊!
該研究已經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是劍橋大學與埃克塞特大學、印度CSIR-先進材料與工藝研究所、EPFL、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團隊合作進行的。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石墨烯怎么用于機械硬盤的?
石墨烯怎么用于HDD
HDD (硬盤驅動器)最早出現在 1950 年代,但它們在個人計算機中作為存儲設備的使用直到 1980 年代中期才開始興起。
硬盤包含兩個主要部分:盤片和磁頭。
數據是通過磁頭寫在盤片上的,當盤片旋轉時,磁頭會在盤片上方每分鐘幾千轉快速移動,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盤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數據的讀寫操作。
因此,磁頭和盤片之間的空間大小決定了硬盤的存儲密度。
那中間的空間大小是什么呢?
中間的層名叫碳基涂層 (COC),它是碳基材料,可以用于保護盤片免受機械損壞和腐蝕。
自1990年以來,HDD的數據密度已經翻了兩番,數據密度每平方英寸已達到1TB,相應的碳基涂層的厚度已經從12.5nm減少到3nm左右。
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數據密度的呢?就得考慮還有什么材料能再薄。
要說薄,石墨烯可是具有無與倫比的薄度。
此外,石墨烯還具備防腐蝕、低摩擦、耐磨性、硬度強、潤滑劑兼容性和表面光滑度方面的所有理想特性。
所以,劍橋的研究人員用一到四層石墨烯代替了傳統的商業碳基涂層。
效果如何
多說無益,看看實際效果如何?
研究人員將石墨烯轉移到由鐵鉑制成的硬盤上作為磁記錄層,并測試了熱輔助磁記錄 (HAMR)。
HAMR可以將記錄層加熱到更高的溫度,來增加存儲密度,使數據位更小,更緊密地排列在一起,同時還能保持穩定。
在2020年2月,昭和電工(SDK)公布了下一代全新磁性薄膜,由鐵-鉑(Fe-Pt)合金制成薄膜磁性層,與HAMR技術相結合,可以將數據密度提高到每平方英寸6TB。
看看,這就是結合HAMR技術的威力。
此外,當前的碳基涂層在這些高溫下無法發揮作用,但石墨烯可以。
研究人員表示,單個石墨烯層可將腐蝕降低 2.5 倍。
因此,基于四層石墨烯的COC與其他創新技術結合使用,如HAMR和比特圖案化磁記錄(BPM),可以遠勝過當前的 HDD。
最終給出的數據密度也的的確確破了紀錄,每平方英寸的數據密度驚人地超過 10 TB。
網友:等待石墨烯成為主流
為什么又是石墨烯搞出了新聞?
有網友評論:
因為它是石墨烯! 電子工業中永遠難以捉摸的元素,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
好吧,這解釋的確簡單粗暴。
還有網友表示:坐等石墨烯以后成為存儲行業的主流。
該研究的作者,劍橋石墨烯中心的 AnnaOtt博士說:
證明石墨烯可以作為傳統硬盤驅動器的保護涂層,并且能夠承受HAMR條件是非常重要的,這將進一步推動新型高密度硬盤驅動器的發展。
劍橋石墨烯中心主任 Andrea C. Ferrari 教授也補充說:
這項工作展示了石墨烯可以用于超高存儲密度磁介質的優異機械、腐蝕和耐磨性能。
2020 年,HDD 存儲容量大約為10億 TB ,如果都能換成石墨烯,真是潛力無限。
這一次在數據存儲領域,“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再一次證明了它的神奇。
雖然在之前有很多石墨烯產品是在炒概念,但希望這一次不僅是概念,讓我們期待石墨烯存儲走進我們的生活吧!
畢竟誰不想自己的硬盤容量大10倍呢?
鏈接:
[1]https://www.cam.ac.uk/research/news/ultra-high-density-hard-drives-made-with-graphene-store-ten-times-more-data
[2]https://techenclave.com/threads/graphene-overcoats-for-ultra-high-storage-density-magnetic-media.198770/
[3]https://www.reddit.com/r/technology/comments/nutbnx/ultrahighdensity_hard_drives_made_with_graphene/
[4]https://www.ubergizmo.com/2021/06/hard-drives-made-with-graphene-10x-storage/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