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傭金率那么高,外賣平臺一定很賺錢吧?

2021-06-03 23:12:54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表外表里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周霄 陳子儒 編輯/付曉玲

  來源/表外表里(ID:excel-ers)

  數據支持/洞見數據研究院

  半個多月前,陳生突然收到美團外賣平臺業務經理的電話,被告知將會調整配送抽傭。

  據了解,美團新的配送計費方式,從原來的“一刀切”按單抽傭,細化為根據配送距離、訂單價格、配送時段綜合抽傭。差不多同期,餓了么也被曝進行了類似的傭金改革。

  作為廣東一家線下咖啡門店的老板,從去年疫情后,陳生的生意越來越依賴線上平臺銷售。“如果每天賣掉300杯咖啡,大概有150~200杯咖啡都是從美團外賣平臺送出”。

  事實上,在外賣平臺上,像他這樣側重線上銷售的餐飲賣家正越來越多。據美團2021Q1財報顯示,活躍商戶數量達710萬。

  在此前的按單抽傭模式下,外賣商家普遍承受著高于電商行業平均水平(5%左右)的傭金率。

  也由此,“傭金率那么高,外賣平臺一定很賺錢吧?”是普羅大眾的一貫想法。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本文將從美團的收入和成本入手,對外賣平臺的盈利邏輯和能力進行分析。

  傭金賺的是辛苦錢,且增長空間有限

  雖然都是消費平臺,但美團和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的運營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服務電商,后者是實物電商。

  對實物電商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的賣家來說,如果貨源不缺,顧客當然是多多益善,平臺價值在賣家眼里沒有天花板。

  但在外賣平臺上,每個商家(餐館)每天的接待能力與外賣提供能力有上限,這意味著平臺價值存在天花板,持續增長的用戶數量并不會對商家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而不同的產品屬性,決定兩種平臺模型收入構成的不同。

  如下圖,阿里、拼多多等平臺的收入來源,主要由客戶管理收入和傭金收入(交易服務費)兩部分構成,其占大頭的客戶管理費,基本來自廣告營銷收入。

  美團與之相反,外賣業務主要收入來源為傭金,2021Q1傭金收入占比高達90%。

  可以看到,實物電商壓根不靠傭金賺錢,所以其傭金率高低對實際收入的影響有限,其業績增長空間主要在客戶管理費用,也就是廣告服務收入上。

  而美團實實在在是靠傭金增收,如果采用和實物電商一樣“佛系”的傭金率,再多的錢也不夠燒。

  那么,美團為什么不和淘寶一樣,靠“賣廣告”賺錢呢?答案是:賣不了。

  廣告服務對商家來說是買量經濟,特別是電商行業,講求“一分錢一分貨”的投資回報。

  就實物電商而言,隨著國內電商線上化率程度不斷上升,很多中小商家拋棄實體經營模式,全面轉戰線上。

  貨源充足、多賣多得的業績驅動下,為了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流量傾斜,商家在平臺上的廣告推廣花費往往上不封頂。

  比如,“雙11”的時候,淘寶的廣告費往往是平時的10倍。也就是平時關鍵字競價排名費用500的話,雙11會漲到5000元。然而這樣的高價下,商家也“趨之若鶩”,有中小商家當天能燒600萬的廣告費用,用來引流。

  但更多的流量對餐飲外賣商家來說,并沒有這樣的吸引力,原因在于:

  ①餐飲業買量意義不大,每個店鋪覆蓋半徑有限,商家吸納的最大流量范圍只是附近幾公里之內。

  ②商家生產力有限,一天只能承受一定量的訂單。

  ③消費者選擇一家店的外賣,主要是看口碑、風味,而不是促銷信息。

  商家投放廣告的動力不足,因此雖然美團外賣業務的廣告收入逐年上漲,但拉動規模仍得靠傭金。

  然而現實是廣告才是創收利器,傭金收入賺不了錢。為什么這么說?接著看。

  電商平臺的廣告收入取決于商家的銷售費用——線下開店時,商家要做廣告、做推廣,挪到了線上,廣告支出一樣不能少。

  目前對各大實物電商平臺來說,服飾美妝都是或正倚重、或要爭取的大品類。以其為例,來看看平臺廣告收入的增長空間。

  如下圖,2021Q1服飾行業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在20%左右;而美妝行業的銷售費用率普遍在40%左右(2020Q1-Q3)。

  商家持續并提高銷售費用投入占比,代表著平臺廣告收入的高上升空間,且這種效應在流量紅利見頂,產品競爭激烈時,將更加彰顯。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產品品類,都能給平臺貢獻高的廣告收入。比如3C電子品類的營銷費用普遍不高:小米營銷費用在5%左右;家用電器在10%左右。

  不過,這些品類往往是平臺為擴充SKU,豐富消費群體所用,并不在拉動增長,畢竟其相比其他品類,傭金收入也不高(事實上主營3C的京東一直被認為是在賺“辛苦錢”)。

  電商平臺(外賣電商和實物電商)的傭金抽成,實際上相當于商家在線下交的房租,是剛需。

  某種程度上來說,商家選擇線上開店或增加線上業務,一為獲得更多用戶;一為節省或轉嫁部分租金成本。

  不以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實物電商平臺,傭金費率定的比較低,和商家的訴求基本一致。而以傭金為主要收入的外賣平臺,為維持平臺運營,本身的傭金費率其實對應的就是餐飲企業的房租占營收的比例。

  一般來說,能夠生存的餐飲企業,房租占比基本都在15%左右,如海底撈頂尖水平,大概在6~8個點;太二酸菜魚在10個點出頭;奈雪稍微差一點,甚至部分店鋪達到20個點,但總體基本都在15個點左右。

  前面已經分析過,餐飲行業并非“買量經濟”的業務屬性,因而房租成本的上限,自然也就是外賣平臺傭金率的上限。

  如下圖,2020Q1美團的貨幣化率(變現率)為14.4%。這樣的背景下,大幅提高變現率很難實現。

  據職業餐飲網的報道:進入2019年,外賣平臺抽成不斷上漲,由于抽成高漲,許多外賣商家退出外賣平臺。

  另外,就客單價來看,美團外賣的客單價不到50元,遠低于淘寶、京東的客單價。這也限制了美團傭金收入。

  雖然餐飲外賣相對更高頻的消費屬性,可以彌補客單價低的問題,但這也使得外賣生意對商家和平臺來說是一門“賺辛苦錢”的買賣。而且把成本算進來,可能還不見得能賺到錢。

  騎手成本一直“水漲船高”

  電商存在的意義,就是滿足消費者“多快好省”的需求,而實物電商和服務電商分別承擔著消費者不同方面的訴求。

  憑借阿里的“多”,京東的“好”,拼多多的“省”,實物電商滿足了消費者購物線上化的自由。而對及時性的要求,則在服務電商端得到了最大實現。

  午休時間,拿起手機按動幾秒鐘,點個外賣,然后戴上了耳機進入放松時刻,自由穿梭在游戲、抖音、熱搜。半個小時左右,伴隨著一聲“謝謝”,外賣就到手上了。這是服務電商端才能享受的高效便利。

  然而追求極致“快”,背后需要龐大的騎手隊伍做支持。

  數據顯示,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美團外賣的騎手規模也在不斷擴充,延伸送達范圍。

  由此,平臺不得不承擔高昂的騎手成本。如下圖,美團外賣騎手成本占總交易額的10%左右。

  事實上,平臺的傭金收入絕大部分都花在了這里,真正落到平臺手上的收益并不多。根據其年報,2020年餐飲外賣傭金收入586億元,騎手成本486億元(占比83%)。

  而且基于外賣行業勞動密集型的屬性,這項成本很難降低,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還會越來越高。

  就我國人口結構來看,16-59歲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正在逐年下降。這意味著勞動力價格將會越來越貴,對勞動力需求較高的行業,人工成本支出也將“水漲船高”。

  這種趨勢下,時間并不是外賣行業的朋友——一旦勞動力價格上升的速度超過平臺的貨幣化率(變現率)增長速度,平臺的規模效應將被稀釋。

  相比之下,實物電商除了自建物流的京東,不僅沒有這部分人工成本的支出,甚至阿里入股四通一達,建設菜鳥驛站,還能從中賺一筆,也就沒有類似的困擾。

  目前“二胎、三胎政策”放開,在人口紅利供給上釋放了積極信號,但這都遠遠沒到談勞動力人口結構改善的程度。

  這樣的人口背景下,經營效率提升成為關鍵。外賣平臺如美團、餓了么目前都在通過算法系統,優化配送線路,提高配送效率。此外,在硬件部分,無人配送也是外賣行業的重點探索方向,相關平臺對此都有一些長期投入。

  據美團2021Q1電話會議:開發工作涉及到無人配送車輛以及其他相關的支撐設施,這門技術非常重要,可以進一步優化配送效率。

  這使得美團的研發費用率支出,也一直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如下圖,電商平臺的研發費用率支出里,阿里最高,其次是美團。

  并且無人配送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無法在短期內輔助美團人工成本的降低,還需要持續的研發費用投入,從而疊高成本支出。

  備注:餓了么沒有相關的研發費用披露。

  收入端靠傭金賺的是辛苦錢,且增長空間有限,成本端人力和研發費用的高支出,短期內也很難有改善,讓美團的利潤空間很薄。

  那么,其盈利情況在電商行業究竟處于什么水平呢?

  我們從經營利潤與主要業務交易金額的對比上發現,2020年阿里的經營利潤/GMV是2.4%,美團的該數據為0.57%。

  也就是說每100元的交易金額中,阿里可以從中賺取兩塊四的經營利潤,而美團只能賺5毛7,僅為阿里的1/5。刨除其他業務只看外賣,美團外賣的單均利潤本季度才3毛8。(據調研信息,完全由美團完成配送的訂單部分,至今都還沒盈虧平衡)

  此前王興曾表示:外賣未來有可能實現每天一億單,每單一塊錢的目標。

  然而以現下的利潤水平,以及傭金率增長空間有限的情況看,這個“目標”不會很快實現。

  小結

  長期以來,外賣平臺因較高的傭金率備受爭議,市場一致以為這是一個有“大利可圖”的賽道。但實際上,和實物電商相比,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生意。

  一方面,憑借高頻消費,一單一單的搬磚,拉動業績的有限增長;另一方面,人工成本、費用支出在持續走高,精打細算才能擠出微薄利潤。

  這種苦生意模式,注定了外賣業務,不太可能成為現金奶牛,相反其商業價值是通過高頻交易,產生大量“線索流量”,進而實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平臺經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