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許怡雯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
“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我們是不是就傻了”,2012年華為在任正非的這種焦慮之下開始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
任正非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正是智能手機蓬勃發展的時候: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功能機、喬布斯執掌下的蘋果大殺四方、小米憑借“互聯網思維”炙手可熱。而這一年,華為第一款旗艦智能手機Ascend P1上市,全球只賣了50多萬部。
六年后,任正非的“杞人憂天”成為了現實——美國一紙禁令斷了華為的“糧”。也幸虧任正非的“無中生憂”,華為得以在徹底斷糧之前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
經過八年的研發、兩年的試水,6月2日晚上八點,華為舉辦鴻蒙發布會,正式推出了全新的Harmony OS,以及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Huawei Watch3 和Matepad Pro等一眾新品。發布會上,華為宣布了鴻蒙OS的升級名單,華為會根據名單的順序在兩年內逐步對這些機型進行升級。
目前的鴻蒙應證了那句話:“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鴻蒙系統想要成功——或者說活著,還面臨著開發生態不夠完整、商業模式尚且不明、三方廠商難付信任的局面。
鴻蒙雖難卻是不得不為。2006年,侯為貴說“核心技術要有自己的,才能不被別人牽著”,但是中興沒有做到,于是中興敗了。15年后,華為因為同樣的問題被卡著脖子,但是鴻蒙誕生了。它不僅僅決定了華為能否在下一個智能時代取得先機,更寄托了我國在操作系統上實現技術自主的希望。
鴻蒙系統對華為有哪些意義?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鴻蒙系統的首要任務就是滿足華為在軟件層面的自主權,這也是華為目前迫切需要鴻蒙上線手機的需求。
芯片和系統是一部手機的大腦和靈魂,美國禁令掐斷了這兩個關鍵部分的供應。麒麟芯片和鴻蒙系統是華為實現自主行走的兩條腿。
上個月舉辦的谷歌全球開發大會上,谷歌公布了安卓12系統的首批測試版本廠商。在OPPO、realme、小米、vivo、中興、一加、聯想、華碩和TCL等一眾熟悉的名單中,華為正式消失。這說明,鴻蒙手機是駕在弦上的箭,不得不發。
而不久前海思也宣布,繼麒麟9000芯片之后,麒麟9010即將完成設計,這款芯片采用了最為先進的3nm工藝,在性能以及功耗上實現了對于麒麟9000的全面趕超。
身處手機行業多年,旭日大數據董事長孫燕飆向鋅財經表示:芯片問題在短期內沒有解決辦法,只能依靠貿易關系的緩和或是國產芯片制造商的技術突破。這個問題只能交給時間,非華為一力可以克服。而操作系統作為華為的第二條腿,早晚都要上線。
不過在他看來,鴻蒙系統之于華為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一個備份系統,而是徹底顛覆了華為之前的發展邏輯:自有系統意味著華為手機可以走蘋果的路線,從系統底層出發構建軟硬件生態。
此前,小米的內部人員在回答“小米的pws耳機什么時候能夠追趕上蘋果的Air Pods”時,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長期的工程”。兩個“非常”詮釋了自有操作系統和開源系統之間的差距。連小米這種首個靠定制ROM系統建立護城河的廠商也不得不承認,自有系統在軟硬件發展過程中具有天然優勢。
過去,中國的消費電子——無論是家電、電腦,還是后來的手機、手表、智能穿戴——都遵循了同一套設計思路,就是拼裝。決定一個產品形態的往往不是消費者的需求,而是廠商可以采購到怎樣的零件,再根據已有的供應商零件設計產品的功能和賣點。而操作系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過是谷歌這個供應商提供的零件。這導致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非常糟糕。
最開始改變這種狀況的其實是小米的MIUI系統。2010年雷軍從金山公司中拉了幾個人,開始研究在安卓系統上做一個定制化的ROM系統,就是之后的MIUI。一年后,MIUI擁有了50萬的發燒友用戶,刷機成為了手機界的時尚。就在MIUI一周年的時候,小米手機正式發布了第一款手機,順利將落后的國產手機市場撕開一個口子。
小米的崛起證明了,通過定制化的ROM系統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功能的自主設計,最終在終端效果上產生巨大的變化。華為、魅族、OPPO、vivo等其他廠商紛紛覺醒,開始采用定制化的操作系統。這一波浪潮造就了整個國產手機市場的崛起。
盡管如此,ROM系統仍舊建立在安卓的開源系統之上,受制于谷歌,和蘋果IOS系統的自主性不在一個等級。所以,鴻蒙系統的出現,使得華為在系統的自主性上比安卓廠商們更進一步,完全顛覆了以往的硬件設計思路。這才是鴻蒙系統之于華為手機乃至其整個硬件生態更加深遠的意義。
除此之外,鴻蒙系統對于華為來說還有第三重意義。鴻蒙系統是華為搶占loT時代領導性地位的最重要的武器。
一個新的操作系統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創造新的商業空間。目前電腦系統Windows一家獨大,Mac OS靠著蘋果生態尚且能分一杯羹;手機操作系統中安卓和蘋果二分天下。鴻蒙想要再在這兩個領域里分蛋糕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隨著物聯網的到來,loT是鴻蒙彎道超車的最好機遇。
無論是百度、阿里、360、谷歌這種互聯網企業,還是蘋果、小米、OPPO、vivo、魅族這種手機廠商,都已經投身于loT領域多年。但是,目前為止,在這場IoT生態大混戰中仍舊沒有跑出絕對的龍頭廠商。不同于手機行業的激烈追趕,loT領域各個系統的起跑線是一樣的。
鴻蒙系統就是華為沖著物聯網時代打造的一把利劍。分布式、跨平臺設計的特性使得鴻蒙相比其他系統更加具備有效性。再加上,在IoT領域,華為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品牌影響力,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因此,借助鴻蒙系統華為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撬動整個市場。
系統自主性、生態底層基礎和物聯網搶跑權,這是鴻蒙系統之于華為的三個主要的意義。不過,鴻蒙系統真的成功形成生態,還需要時間。
國產手機大廠上不上鴻蒙的這艘船?
OPPO公關人員發表反對鴻蒙言論一事在行業鬧的沸沸揚揚,最終以該員工辭職終結。榮耀CEO趙明也在公開發言中表示目前榮耀會更傾向于安卓系統。這兩件事情都反映了短期內鴻蒙在第三方手機廠商中的受歡迎程度并不樂觀。
三方廠商對鴻蒙的遲疑皆在情理之中。在商言商,正如任正非所說“狹隘的自豪感是會害死華為的”。如果三方廠商們單純因為鴻蒙的“國產”性質而貿然采用鴻蒙,也會害死自己,甚至會害了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國產智能手機行業。
首先就在于,相比安卓,鴻蒙在技術成熟度上仍有距離,這一點恐怕華為也得承認。鴻蒙從面世到從真正推向市場,從有終端產品到正式搭載手機不過才兩年時間。而安卓從2008年開始到今天,已經走過了13年。任何一個三方廠商都沒有必要放棄一個使用了十余年的成熟系統,不顧對用戶可能造成的困擾。
其次,對于三方廠商來說,華為本身就是競品,來自技術和商業利益方面的顧慮必然會侵擾到他們選擇系統時的抉擇。
此前,OPPO公開發言的前公關人員表示:“用了華為的鴻蒙系統,自家的服務將會被華為掌控,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命門交到華為的手中”。采用了鴻蒙的系統,就意味著底層技術都來自競品,這對三方廠商來說的確需要勇氣。
回顧安卓的發展史就會知道,安卓之所以能夠打敗塞班系統,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谷歌和眾手機廠商不存在競爭關系,而諾基亞則在長達二十年代的時間里把他們按著打。兩者之間,孰親孰疏,不言而喻。
再加上,國產手機廠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以定制系統為核心,衍生出分成、系統預裝、廣告等多方面的營收方式。以小米為例,2020年財報顯示小米廣告收入達到了127億。一旦要他們搭載鴻蒙系統,這些收入歸屬于誰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無論是從技術顧慮還是利潤角度出發,三方廠商都沒有理由舍棄已經成熟的安卓系統,而轉向鴻蒙。
最后一點就是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鋅財經,盡管從商業規則上來說并不符合常理,但是考慮到目前的中美貿易關系,政治風險的確是國產廠商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是手機廠商們必然要廝殺的下一個戰場。如果這個時候因為搭載了鴻蒙系統,而被某些國家通過政治理由擋在市場之外。對于國產手機廠商們來說是無妄的損失。
因此,盡管華為方面表示鴻蒙系統完全開源開放,歡迎第三方的手機廠商一起開源共建。短期內也不會有三方廠商貿然下場。頭一個宣布接入鴻蒙系統的魅族也只是用旗下的loT產品試水,而沒有直接接入手機系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樂觀態度:“我不認為國產廠商會完全拒絕鴻蒙,因為目前從廠商的競爭情況來看,命運握在華為手上,總比握在美國人手上保險一點。”
地緣政治因素對鴻蒙來說是一道阻礙,更是一份動力。只有形勢越緊張,鴻蒙作為國產操作系統的重要性才越突出。換句話來說,鴻蒙是國產三方廠商的系統后盾。
因此也有行業專家認為,三方廠商目前不搭載鴻蒙是正確的,因為海外市場需要三方廠商去搶奪。蛋糕就這么大,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更是連年下跌。如果為了馳援鴻蒙系統而放棄了海外市場,對于整個國產手機行業來說是得不償失。
鴻蒙系統面臨哪些挑戰?
那么,鴻蒙想要成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操作系統,還需要克服哪些問題?
首先無法避免的是生態問題。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透露:“對于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則是一個生死線”。
對此,無論是華為自己還是業內的其他參與者都把希望寄予了智能設備生態。
張毅表示,“鴻蒙系統上線之后必然會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適用范圍也是從華為全線產品開始。這里華為的優勢在于整個數字產品的產業鏈布局比較完善,可以把系統用到大中小屏幕和各種智能設備上去。”
在5月21日舉行的華為生態大會2021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已經說過,華為計劃2021年將國內1+8的設備全面升級到Harmony OS,預計到2021年年底整體會超過2億臺。同時面向第三方的合作伙伴也在進行全面的匹配,預計到年底將有超過3億臺設備來使用Harmony OS。
目前,美的、九陽、老板電器也已經紛紛發布了搭載鴻蒙OS的智能家居產品。這些設備支撐起了鴻蒙16%的生死線。
此外,孫燕飆認為,部分二三陣營的手機廠商可能會成為最先一批替換鴻蒙的玩家。
畢竟馬太效應顯著的手機行業,末流廠商翻身的機會實在不多。如果能夠靠鴻蒙的這一波熱度取得市場關注度,或許會是一個好時機。特別是如今華為自身因為芯片禁令導致手機嚴重缺貨,鴻蒙手機成為市場上的“奢侈品”。小廠入局,可以以系統“平替”的身份帶動、吸引更多資源。
其次,成功的商業模式是孫燕飆眼中鴻蒙真正面臨的挑戰。在他看來,只有利益才能吸引合作,想要擴大鴻蒙的生態圈,引來更多的開發者,必然要給合作伙伴足夠的利益。生態平衡的本質是經濟平衡。
這一點也直接體現在智能手機發展早期安卓和蘋果之間的區別。彼時蘋果的開發者規模比安卓要大得多,正是因為通過開發蘋果應用且賺到錢的人很多。《瘋狂的小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為當年最火的游戲,《瘋狂的小鳥》憑借10萬美元的成本一年之內狂賺8000萬美元。開發公司Rovio市場和業務發展總經理Peter Vesterbacka曾直言是iPhone的功勞。
而相比之下,安卓世界直到小米等國產廠商的定制ROM的出現才逐步形成完整的商業模式。因此,對于目前的鴻蒙而言,規劃出一種平衡自身和開發者經濟利益的商業模式,才是其逐步向第三大操作系統地位進階的關鍵。
孫燕飆表示,這套模式一定不是復制蘋果或者安卓已有的盈利方式,而是會根據鴻蒙本身的特點有所不同。結合此前華為大舉進入智能汽車領域Tier1的舉動,業界已有的揣測是可能會結合PaaS等互聯網服務生態的模式。
“如果有人擰熄了燈塔,我們怎么航行?”2020年,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任正非在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座談提出這個問題。他坦言,華為經歷過了被美國的大棒打得昏頭轉向的時刻,也更明白了未來有那么多不確定性。
而減少這種不確定性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自己去當燈塔。鴻蒙系統不僅僅承載著華為掌握自主能力、沖擊物聯網時代的希望,也承載著國人對于一個國產系統的希望。所以,盡管如今的鴻蒙還是一只弱小的雛鷹,但是所有人都在期待他成為鯤鵬的那一天。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