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理財藥師
來源: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除了繼續重倉醫藥股外,高瓴也買起了SPAC。
現如今,管理規模達近千億美元的高瓴,已成為中國本土投資圈無法繞過的高地,高瓴的持倉,更是成為眾多基金和投資人緊盯的目標。
資本牌桌上的玩家,彼此都有實力,一家機構被跟風,一定是因為它做對了什么。
從2000萬美元起步,到近千億美元的管理規模,高瓴僅用了15年。
目前,高瓴在美股共持有91家公司股票,總市值達101億美元。
高瓴的持倉中,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本文將給出答案。
01 宏大的故事:重倉中國
作為高瓴的掌舵人,張磊當年向恩師史文森募集資金時,并沒有推銷一個行業或者一個賽道的未來,而是講述了一個宏大的故事——“重倉中國”。
重倉中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體現在行動上。
在美股不斷創新高的背景下,高瓴在美股的持倉市值卻已經降低至去年二季度末的水平,而中概股的持倉占比卻創出新高,超過了60%。
十大重倉股中,中概股強勢地位盡顯,6家公司上榜。
與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其中的一些變化,值得重點關注:
(1)京東遭大幅減持942萬股;
(2)嗶哩嗶哩遭大幅減持200萬股,退出前十;
(2)拼多多被小幅減持7000股;
(3)天境生物被大幅增持512萬股。
除了十大重倉股,高瓴新進的部分中概股也引來市場的注意
(1)阿里巴巴
去年四季度剛被清倉的阿里,如今又被高瓴買了回來。
過去半年,出于對宏觀經濟、競爭環境以及反壟斷的擔憂,許多人對阿里巴巴的前景持懷疑態度,大批投資者選擇作壁上觀。
而查理芒格旗下的Daily Journal卻在今年一季度“抄底”阿里,直接買成了第三大重倉股。
對此,他的解釋是:中國仍舊會允許企業蓬勃發展。
(2)蔚來、小鵬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車企股價迎來大幅調整,高瓴則趁其下跌再度建倉,蔚來、小鵬等個股悉數被買回。
其實,前兩年,高瓴就曾全面押注過新能源,從鋰電池到整車,再到光伏,到處都有它的身影。
這是因為,高瓴一旦看上某個行業,就是全力扶持,押注該行業的各個細分賽道。
畢竟只有小孩子才會做選擇題,成年人不做選擇,我都要。
如今,在新能源技術、材料、工藝等“綠色新基建”領域,高瓴按照“碳中和”技術路線圖,再度出手,布局光伏、新能源汽車和芯片等產業鏈上下游,并組建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
02 重倉新藥研發
醫藥行業是出名的“燒錢”,但高瓴不怕。
因為,在張磊看來,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正處在一個技術和產品創新爆發的“寒武紀”時代,這個領域存在著巨大價值。
所以,你會發現,在高瓴,醫療健康的投資一直是遙遙領先的。
從藥物研發到醫療器械,再到研究型醫院和醫藥零售,高瓴的投資幾乎覆蓋了醫療健康全產業鏈。
其中,藥物研發是高瓴特別看重的,往往都是大手筆。
百濟神州就是其中的一個,作為高瓴在美股的頭號重倉股,從最早的A輪就開始投,往后每輪投加倉,上市后增發還繼續增持,到現如今,百濟神州的倉位幾乎占據了高瓴在美股投資的1/5。
盡管“燒錢黑洞”的百濟神州在其招股書中早已明示:“可能永遠不會盈利”,但高瓴依然選擇奉陪到底。
除了百濟神州,高瓴最新的十大重倉中,還有3只醫藥股,它們是綜合性血液制品類生物醫藥企業泰邦生物、基因靶向療法企業BridgeBio Pharma、專注于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領域的創新藥公司天境生物。
當然,高瓴在醫藥上的布局遠不止這些,91只持股名單中,醫藥領域的企業占了一半。
下注賽道是表象,投資邏輯才是根本。
沒有生命的健康,沒有高質量的生活,后面的所有的東西都是0,但有了這個東西以后,人們便會更長、更有生產力也更開心的生活,這個因素首先驅動了生物技術當前很大體量的投資。
03 長線投資≠永不退出
在投資界,張磊有一句名言: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這句話,至今還掛在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的官網上。
在張磊看來,教育是可以跨周期且現金流持續穩定的行業,也是能夠體現時間復利,可以實現“和時間做朋友”的行業,符合其“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理念。所以,你會看到高瓴自創立以來對教育領域的投資就未中斷過。
早在2014年末,高瓴就投資了好未來,那時候還叫學而思。
后來又陸續投資了新東方、博實樂教育、樸新教育、一起教育等公司。
但長期主義終究敵不過政策調整,隨著在線教育行業嚴監管,作為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布道者”的高瓴,最終還是選擇賣出好未來和一起教育。
盡管高瓴今年一季度又重新買回了新東方,并堅定持有著博實樂教育,但其在教育板塊投資比重的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教育板塊,高瓴在今年一季度還大幅減持了京東和嗶哩嗶哩,清倉了富途和“東南亞小騰訊”SEA,實現成功逃頂。
畢竟在投資人的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只買不賣的情懷,利益才是亙古不變的主題。
04 高瓴的B面:投機SPAC的玩家
如果說,價值投資代表的是高瓴的A面,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高瓴的B面——投機SPAC的玩家。
SPAC像是美股界的盲盒,它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特有的一種上市公司形式,被稱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所謂公司,沒有實際運營項目,就是一筆錢和一個公司的“殼”;所謂特殊目的,就是尋找到一家非上市公司,通過合并讓它上市。
這一過程有兩年的時效期,如果超時了,你就得把投資者的錢退回去。
SPAC的機制很復雜,不是本文的重點,這里就不做贅述了。
之所以說高瓴是SPAC玩家,是因為其目前共持有三家SPAC公司,合計持股市值近800萬美元。
(1)MAAC
MAAC是由Patient Square Capital作為發起人的SPAC公司,公司Patient Square Capital是前KKR健康事業部負責人Jim Momtazee成立的投資公司,專注于投資生物醫藥領域的并購標的。
Jim Momtazee在KKR任職期間,協助公司成立的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團隊,先后投資了創新藥公司Jazz 、連鎖醫院公司HCA、創新藥投資平臺公司BridgeBio,以及此前被另一家上市公司ICLR以120億美元并購的CRO企業PRA Health。
(2)DGNR
DGNR是由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發起設立的SPAC公司,Dragoneer在投資界的經驗非常豐富,曾經投資過阿里巴巴、Spotify、Slack、Uber、Datadog、Snowflake、Atlassian和Doordash等知名公司。
(3)LEAP
LEAP是由Ribbit Capital發起設立的SPAC公司,專注于尋找金融科技領域的并購標的,其投資的公司包括免手續費股票平臺Robinhood、加密貨幣交易平臺Coinbase、汽車保險平臺Root Insurance,以及已經上市的美版花唄Affirm。
事實上,高瓴投資的這三家SPAC公司,只是SPAC市場火爆的一個縮影,其上市模式背后存在的諸多隱患,也引來了不少質疑聲。
今年2月,查理芒格就曾對美股大熱的SPAC公司發出過警告,稱其也與華爾街的投機狂潮有關。
他認為,這是早期投資者利用不太成熟的散戶心理而套現的一種方式,對企業的瘋狂投機行為是個令人惱火的泡沫跡象。
同時,查理芒格還表示,SPAC最終會以一種糟糕的方式結束,但他不知道結局什么時候到來。
05 高瓴的作業不好抄
以上,只是高瓴全球布局的一個縮影,早已成為“造雨人”的它,憑借著龐大的體量和巨量的資源,影響著整個投資界。
某對沖基金一位投資經理就曾這樣形容他的投資策略:“跟著高瓴買,大佬買什么,你就買什么。”
但高瓴并不是神,即便在其熟悉的領域,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尤其是在市場劇烈變化的時候,抄作業的難度會急劇增加。
因此,看高瓴在關注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其選擇投資的產業和背后的邏輯,而不是一味的跟隨其買賣某只股票。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在投資領域亦是如此。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