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南 來
來源:華商韜略
事實證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白馬股順豐今年第一季度突然暴雷,巨虧10億,震驚行業。而比暴虧10億更可怕的是,順豐的成長根基與邏輯也在發生動搖。
01 巨額虧損,只是一個開始
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將虧損9億-11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0億-12億元。而去年同時期,順豐還是盈利的,達9億元。
一正一反接近20億的落差,震驚了整個產業。
在第二日的股東大會上,順豐創始人、董事長王衛親自向股東們低頭道歉,坦稱“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管理上有疏忽,類似的問題不會出現第二次?!?/p>
于此同時,針對這10億虧損,順豐投資者關系總監陳希文也曾解釋稱,“一季度虧損不是長期的問題,只是我們投入一下加大了,二季度利潤會好起來。不用太擔心,基本面沒有太大問題?!?/p>
陳希文還表示,“運力很多是租用的,價格一下貴了很多,我們始料未及。還有件量變化方面的影響。目前網絡剛性成本比較多,有些件量沒有預期多,攤分不均勻。”
總的來說,應對巨額虧損,順豐給出的解釋是:1、前期投入加大,影響利潤率;2、客件量低于預期,導致平均成本變高;3、基本面沒問題,虧損只是暫時的,不要慌。
然而,王衛的道歉并沒能阻止股民的恐慌。第二天一開盤,順豐股價一字跌停,第三天再度跌停……截至目前,順豐的股價已經跌去了超過20%,市值蒸發千億。
在疫情與貿易摩擦的雙重沖擊之下,航空、娛樂等服務業都曾在最近兩年里出現過巨額虧損。然而對于順豐而言,事情卻沒有那么簡單。
最近半年以來,快遞行業被某個橫沖直撞的“愣頭青”攪了個天翻地覆。
僅僅用了不到半年,極兔快遞就從名不見經傳變成了快遞業內人人皆知、異軍突起的代表。憑借著低于1元的快遞客單價,極兔以極快的速度血洗著快遞業的風向標之地:義烏快遞市場,即便在“通達系”的合力絞殺之下也依然蓬勃發展。
恰巧就在順豐巨額虧損公告的前一天,極兔宣布完成18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投后估值78億美元,體量已超圓通、申通、韻達,僅次于中通。
反觀順豐,電商市場節節敗退、直營模式成本居高不下、商務市場逐漸萎縮……包括豐巢快遞柜也因強制收費風波而遭批評抵制,2019年虧損7.81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更是虧損2.45億元。
而結合市場未來趨勢看,順豐這些看似眼前的困難都越來越可能成為制約其長期發展的困擾,進而動搖其成長根基與邏輯。
人們因此擔心,順豐此次的虧損,有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02 錯過的機會,丟失的市場
1993年成立之初,順豐也是靠著“零售”與“低價”發家崛起的。
九十年代初期,低廉的人力與土地成本吸引了無數制造業工廠從中國港臺搬入內地,以香港為銷售門面、以珠三角為供應廠房的“前店后廠”模式迅速崛起。
“幾乎每天都有企業開張,天天都是鞭炮不斷?!表樀驴h委書記歐廣源曾經回憶道。
18歲高中畢業后就在順德打工的王衛,則從中看到快遞物流的商機。
當時,廣東與香港分屬不同關稅區,商務快件的郵寄加報關超過一個星期,一旦缺少哪個緊急零部件,工廠哪能等得起!于是,王衛成為了最早一批背包“水客”,靠著幫兩地商家運送緊急文件、緊急零部件賺些小錢。
1993年,“水客”生意越做越大后,22歲的王衛開始顯露出他的野心。當年,他向父親借了10萬元人民幣——在當時堪稱一筆巨款,與其他幾個兄弟一起注冊了順豐速運,自己又當老板又當工人,快速將“水客”生意拓展到了順德、香港、番禺、澳門等地方。
草根的順豐沒有強大的資本加持,王衛和工人們只能每天15-16個小時的早出晚歸,跑市場、送快件,以“割價搶灘”的超低價策略招攬客戶。
一位順豐前高管曾經透露,“當時王衛搶了EMS不少生意。別人70塊一件貨,順豐收40塊?!边@讓順豐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商家,生意紅火得厲害。
近乎瘋狂的“割價搶灘”戰略下,僅僅幾年間,王衛就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成了當之無愧的市場老大。2003年,借著非典疫情導致的航空運價大跌之際,順豐更是豪爽地一口氣簽下5架包機,成為了全國第一個使用航空運件的民營快遞,穩穩坐上了行業老大的地位。
此時順豐的經營思路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包括從加盟制改為直營制,并且立下了不做重貨、不做大件、不做同城的規矩,將自身定位為高端快遞。
就在順豐買飛機的2003年,一件即將快速而且劇烈改變中國快遞業的大事件也同步發生:淘寶網成立,中國電商市場大幕拉開。
淘寶成立之初和初創的順豐一樣草根,不僅生意進展緩慢,還要解決假貨、支付、物流等一大堆問題,看不到成大事的希望。
而此時的順豐,早已是快遞業內鼎鼎有名的金字招牌,不但是中小件市場的龍頭,還手握利潤率驚人的高端市場。因而,當淘寶開始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不少快遞業同行紛紛選擇與之捆綁時,王衛非但對“三通一達”那樣站隊、捆綁,走低價高量路線毫無興趣,可能也沒把電商市場太當一回事。
如今回頭看,順豐今天的尷尬,可能從那時起就已埋下伏筆。
2003-2009年,我國電商市場增速驚人。2009年,淘寶“雙11”更是一炮打響,為火熱的市場又添一把干柴。到2009年,我國電商市場規模已接近2500億,而2016年,這個數字已再翻20倍,飆升到了50000億,穩居全球第一。
以電商為核心的物流由此成為中國快遞行業的最大增長極,到2016年,來自電商的業務占比已在整個快遞業超過80%,增速貢獻更高達80%-90%。
2020年,中國實現全年快遞業務量833億件,而僅僅是雙11促銷的那11天,電商平臺所生產的包裹量就占到了快遞全年業務量的近1/20。
曾經的小弟們,開始坐著電商爆發的電梯,一個一個地逼近并超越順豐,到2020年,其快遞業務規模已跌至行業第五。
一度對電商愛答不理的王衛,事實上也早有警惕,但還是為時已晚了。
當他真正感到疼痛時,淘寶、天貓之下的菜鳥已深度捆綁“三通一達”,京東自己建了物流,異軍突起的極兔更是搭上了拼多多的快車。這幾大平臺把持了中國電商的絕大部分市場,也就把持了中國快遞業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蛋糕。
而這個蛋糕,卻幾乎與順豐無緣。因此,即便這些年順豐不斷買飛機、建網點、打磨產品、升級服務,卻難以逆轉市場份額節節敗退的慘況。
03 巨變的時代,變幻的機遇
為了繞開“電商件”這個薄利市場,并彌補自身電商業務的缺失,建立可以與對手增速匹配的增長極。順豐從2010年開始做了多番嘗試,包括生鮮、冷鏈、同城、海淘、供應鏈管理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2010年推出的開山之作“順豐E商圈”。這是一款號稱打磨了兩年的獨立電商平臺,與之一同推出的還有順豐專用支付工具“順豐寶”。
但結果怎么樣,大家都知道了。
從2010年至今,順豐在這些多元化賽道上的投入數以億計,非但沒能找到任何一個第二賺錢飛輪,還因源源不斷燒掉的資源導致公司利潤增速不斷下跌。
但電商的發展,還是讓王衛割舍不下,想要在未來的快遞市場占據主動,除了死磕電商外,順豐似乎沒有第二條出路。
2019年5月,順豐推出特惠專配,再度朝著薄利多銷電商件市場吹響了號角。
但各大電商都被同行深度捆綁,而且此前低價但服務欠缺的同行,服務品質都在持續提升,讓順豐想要挖角變得異常艱難:既在服務上不再那么優勢,也無法與其他同行拼低價——一個強制推行豐巢快遞柜收費制度,不僅引來大批客戶抵制,還直接驚動了官媒點名批評。
如今,再加上極兔這“不講武德”的1元快遞單價傾銷,已經把自己拱上高位的順豐,想要在電商市場分到一杯羹,就更是價格戰打不起,也打不贏。
仗沒打贏,但成本卻已付出了。
2020年,順豐客單價同比下降12%,達到17.26元,2021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下滑至15元。去年第三季度,順豐的毛利率還有17%,四季度迅速掉到了12%。
于是有了2021年第一季度被迫交出了10億巨額虧損的成績單。
而就在此時,業內更盛傳“電子發票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順豐未來的憂慮。
從2012年開始,國家就在不斷加快電子發票的推廣應用。2019年底,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建成,而到2020年,全國電子發票已以250億份的驚人數量超過了紙質發票。
與此同時,e簽寶、法大大、騰訊電子簽這類電子簽名、電子合同等新技術的出現,也在讓順豐原本引以為傲的高端商務文件市場受到進一步擠壓。
這也意味著,無論順豐的服務多好、價格多低,它都再也無法服務到這些客戶了。因為,這些客戶,已經不需要這樣的服務了。
曾經,順豐不愿當阿里的“馬仔”,拒絕電商捆綁,自信地不斷加設網點、買飛機、提高效率與質量,以為只要有優質產品和服務就一定能打贏天下。
可如今,一邊是在電商這個最大市場的缺位,一邊是發票、合同等速效件市場的快速消失,慘痛的事實再次證明了那句話:“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于是,即便王衛親自出面道歉、解釋,資本市場也不相信美好的意愿,順豐的股價依然大跌不止,市值在短短幾天再度蒸發近千億。
這種專注提高公司內部效率,依靠極致產品和服務贏得一個時代,但卻因為對外部技術革命、環境變化反應遲鈍,而輸在一個新時代的困境,順豐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后一個。
2011年,連續14年蟬聯世界第一的諾基亞終于走下神壇,向后起之秀iPhone低下了高貴的頭顱。諾基亞的手機不可謂不優質,其逆天的穩定可靠性即便放在今天也毫不遜色,然而,一夜間,它的客戶不需要那樣的手機了。
遭遇同樣境遇的還有很多。當所有紙媒刊物為爭搶渠道打個頭破血流時,網絡媒體橫空出世,革新了全民的閱讀習慣。當各大銀行為了推廣信用卡到處送油、送米搞活動時,移動支付的浪潮席卷了整個世界。
換成順豐發票、業務合同的類比就是:
你告訴你的客戶,你能用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質、最低的價格來幫他送發票和合同,而客戶卻告訴你,我的發票、合同不再需要任何人送了。
去年以來,一直鼓吹數字化轉型的下一站,是要用數智化服務商業創新的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曾不斷提醒企業界,數字經濟正極速改變各行各業,企業的數字化目的已絕不能再停留在解決內部流程、提高效率的層面,而是要要學會用數字化工具去認識與連接世界,在變幻的環境中找到新的機會。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更需加倍關注外部的變化并快速反應,順豐的教訓,可謂是對這一論斷的最新注解。
參考資料:
1、《2020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分析》前瞻研究院
2、《順豐虧損11億,干敗順豐的不是菜鳥系?而是另有他人?》宏嘉文化
3、《2018-2024年中國電商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智研咨詢
4、《順豐業績炸雷后,行業“內卷”下的估值困境》21世紀經濟報
出品人:畢亞軍
主編:王曉 責編:周怡
美編:劉彥潮 運營:方樂迪 張嬋 倪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