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尋找救命稻草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黎明 編輯 | 魏佳
來源:深燃
“有點驚慌,這次看來是要動真格了。”
3月下旬,工信部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的一紙政策,將剛回過血的中國電子煙行業,又澆了一盆冷水。
更準確地說,是“一句話政策”。因為這條讓行業“炸裂”的征求意見稿只有一句話: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附則中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話不長,但威力不小——美股上市剛兩個月的悅刻電子煙,當天股價幾乎腰斬,市值蒸發超百億美金。
而在不久前,一些投資人剛重新拾起對這個行業的興趣。深燃接觸的一位大型國資背景的投行人士,當時正在國內尋找悅刻之后能夠IPO的電子煙項目。悅刻IPO當天的股價暴漲,讓他看到了潛在的投資機會。另外深燃獲悉,政策出臺之前,國內排名靠前的另一個電子煙品牌,已經在籌備美股IPO。
但現在,猛然砸下的監管重拳,可能讓這些潛在的投資和IPO化為泡影。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現在我們就是案板上的魚肉。”一位電子煙品牌CEO這樣說。
根據這位CEO的預判,新政策的征求意見截止到4月22日,正式落地大概會是在年底,征稅、發牌照、或徹底收編,大概率會在明年上半年。這也就意味著,電子煙創業開啟倒計時模式,是生是死,將取決于這一紙政策最終的落地情況。
行業玩家開始彷徨。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是:國家隊入局,電子煙創業還有戲嗎?對于他們而言,現在是不是到了say goodbye的時刻?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游戲或許還將繼續。本文試圖帶你厘清,這份殺傷力十足的政策背后,藏著哪些博弈和角力,電子煙這個驚險的創業游戲,還能玩多久。
電子煙的“華麗”過山車
很多人存在一個誤解,認為過去一年,電子煙行業陷入了低迷。因為2019年11月線上禁售令發布后,電子煙行業被嚴管,資本撤離,行業仿佛從大眾視野中消失了。
但事實上,頭部的電子煙品牌不僅順利度過了危機,還活得很好。
趙楊博為國內某頭部電子煙品牌合伙人,他告訴深燃,2019年底的時候,國內整個電子煙行業的確非常低迷,“除了頭部某幾個品牌,有很多品牌真的是快不行了。”但是,2020年5月份,尤其是疫情過完之后,行業增長非常快。
悅刻在財報中披露的業績情況,與趙楊博的觀察正好吻合。2020年一季度,悅刻的煙彈出貨量是2200萬顆,二季度幾乎翻倍至4080萬顆,三季度6190萬顆,收入從一季度的3.69億元,增至三季度的11.2億元。
除了悅刻,頭部玩家陣營的YOOZ、鉑德、雪加、魔笛等品牌,也發展非常迅猛。一位接近魔笛的投資人告訴深燃,悅刻IPO之前,有投資機構在和魔笛洽談新一輪融資。
資源和市場加速向頭部玩家集中,這是過去一年整個電子煙行業的情況。
市場情緒真正被點燃,再次引起投資人注意,電子煙出圈,則是在今年1月22日,悅刻美股上市。
IPO當天,悅刻股價暴漲145.9%,市值超過450億美元,讓很多人驚掉了下巴。多位電子煙從業者也表示很震驚,但同時又很高興,“悅刻市值高,對行業是好事,有利于我們接下來融資。”當時一位電子煙公司創始人對深燃說。
悅刻上市沒幾天,一家國際大投行的中國區團隊就開始了電子煙行業調研,此前,他們從未覆蓋過這個行業。該投行的一位分析師對深燃透露,他們開始尋找行業專家,以加深對電子煙的了解,試圖發掘合適的投資機會。
“主要是上市刺激了。”一位在去年關閉了電子煙項目的連續創業者對深燃表示,過去兩個月,有不下10個人來找過他,希望他重出江湖繼續做電子煙,其中包括二級市場投資人。“之前對悅刻上市有預期,但沒想到上了之后市值這么高,還能融這么多錢。”
于是,各種人都想入場,為這個行業又點了一把大火。
但這個行業的根本問題其實并沒有解決——電子煙究竟是否合法,誰來監管,如何征稅,監管方并未給出明確答案。換言之,電子煙這塊大蛋糕,誰有資格瓜分,是不明確的。
本質上,電子煙屬于煙草,拋開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電子煙最核心的元素,是尼古丁。尼古丁最大的特點,是成癮性。正是因為這一點,這門生意才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電子煙創業者汪鵬對深燃透露,為了規避監管,他們曾嘗試過開發零尼古丁電子煙,然而市場并不買單——沒有尼古丁,電子煙就是一個組裝起來的電子玩具。所以本質上,電子煙瓜分的,是卷煙的市場。事實上,投資人也習慣用電子煙對傳統煙草的滲透率這個指標,來測算市場空間。
也正因為此,即便是經歷了2019年底的線上禁售打擊,又疊加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線下沖擊,雙重暴擊下,電子煙行業不但沒有消沉,反而飛速發展起來了。“因為市場需求真的是太大了,供不應求。”汪鵬說。
但中國煙草行業實行專賣專營的管理體制,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煙草不可能放任電子煙做大。而中國煙草總公司和國家煙草專賣局,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這也就意味著,監管的大刀落下,是必然的事情。
于是在3月22日,工信部和國家煙草專賣局出手了。但是在工信部官網發布的“公開征求對《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的意見”中,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正如那句調侃,字數越少,事情越大。“官方已經定性了,電子煙屬于卷煙,這相當于給行業先把帽子扣好,所有灰色地帶和擦邊球都被掃清,接下來就是具體怎么執行了。”汪鵬說。
但是站在更高的層面,對于整個電子煙行業而言,這不一定是壞消息。
高臨咨詢(Third Bridge)的論壇專家表示,政策如果真正出臺,其實是把電子煙抬到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正式的臺面上,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市場進行流通和銷售,讓大家真正教育市場、認知電子煙。這對電子煙整體市場是利好。
電子煙整體將得到正名,但創業者擔心,國家隊進場后,這個行業可能跟他們沒什么關系了。
誰最受傷?誰最彷徨?
重新劃分利益蛋糕是第一步。
電子煙這門生意過去最讓創業者興奮的一點是,做的是煙草的生意,但享受的是普通消費品的稅率。如果監管落地,電子煙按卷煙納稅,那整個電子煙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機制都要改變。
消費稅和煙葉稅屬于煙草行業特有稅種,其中消費稅是征收最重的稅,但電子煙不用繳納。華創證券做過一個測算,一包售價65元/包的軟中華,稅負構成如下:
每包稅額=0.24元煙葉稅+7.48元增值稅+22.64元消費稅+2.7元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5.56元企業所得稅=38.62元。綜合稅負=38.62/65=59.42%。
也就是說,一包售價65元的卷煙,其中38.62元都要交稅,而僅消費稅一項,就有22.64元,占到了整體稅負的58.62%。除此之外,由于煙草是國家專營,中國煙草公司每年還要在稅后利潤的基礎,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和專項稅后利潤。
一旦電子煙也按照相同的標準征稅,那就會帶來兩個最直接的影響:一是終端售價上漲,二是產業鏈利潤率被壓縮。
光大證券做過不同征稅模式對終端價格的沙盤推演:
若電子煙加征20%零售稅及50%批發稅,在一定讓利后,終端價格將分別上漲3.5元和10.5元。征稅20%對終端價格影響有限,50%或將明顯影響終端消費。
但多位電子煙創業者對深燃說,電子煙的終端銷售,在未來大概率不會漲價,因為終端消費者不會買賬,這部分稅收會轉嫁到產業鏈上,也就是說,電子煙的生產、流通、品牌等環節的公司,利潤率都要縮水,并且帶來一些連鎖反應。
一位電子煙品牌的創始人告訴深燃,征稅會直接影響電子煙專賣店的盈利模型,接下來他可能要調整開店加盟政策,征稅落地后,一些過去盈利的點位,可能就要虧損,其他盈利門店可能也要降低利潤預期。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問題,因為對于征稅,行業早有心理準備,企業大不了少賺一些,更根本的問題在于合法性。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全國近4萬家電子煙專賣店,是否一夜之間全部非法?國內的這些電子煙品牌,是否全部屬于違規經營?電子煙產業鏈上下游的工人,又該何去何從?如果要征稅,具體的稅率是多少?
政策落地需要時間,但時間往往最熬人。
上述電子煙品牌創始人對深燃說,現在的局面讓他進退兩難。繼續砸錢鋪市場吧,又擔心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暫停市場開發,又擔心對手趁機跑到前邊去了;撤退解散,就意味著過去的投資打了水漂,他心有不甘。
更緊迫的是,他擔心加盟商失去信心。線上禁售后,電子煙的渠道全部改到線下,專賣店加盟是現在各家都在爭搶的渠道,如果加盟商因為盈利預期降低而撤退,那就真的大勢一去不復返了。
他現在并不是很擔心電子煙行業會立馬崩盤。“中國電子煙的終局,一定是接受國家規范監管,但是現階段監管部門應該不會馬上把電子煙叫停,因為這會讓電子煙產業鏈崩盤。”
高臨咨詢(Third Bridge)的論壇專家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如果算上輻射周邊,現在國內初步統計有350萬左右電子煙就業人員,不太可能一下就完全砍掉,更合理的是規范化管理。
趙楊博認為,監管的細則真正落地執行,大概率還要半年到一年。國內的電子煙品牌,還有一段時間窗口。這個窗口期內,不同玩家可能會有三個動機。一是判斷電子煙品牌在國內長期合法化要克服較大困難,于是趕緊想辦法清庫存;二是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該怎么賣還怎么賣;三是再搏一搏,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加速沖市場規模,同時在合法化上想辦法。
尷尬的地方在于,現在大部分幸存的電子煙品牌,都還沒賺到錢。一位人民幣基金的投資人對深燃透露,除了某幾個頭部品牌和做山寨的通配品牌在賺錢,其他電子煙品牌絕大多數都在虧錢。
過去,這些電子煙品牌是用做消費品的慣用打法在做電子煙——前期投入資金做品牌,犧牲短期利潤,后期靠品牌成熟后再賺錢。所以,很多電子煙品牌把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渠道推廣中去了。
比如現在各大品牌都在搶的專賣店渠道,品牌方最常用的打法,是給加盟商更優厚的開店補貼政策。“很簡單,有經銷商要開店,你一個小品牌怎么跟悅刻拼,就只能是多給補貼。”汪鵬說。
這造成一個結果,看起來熱鬧的電子煙品牌并不賺錢,利潤大部分被生產企業和渠道瓜分了。品牌方原本打算靠做大規模,有朝一日合法化再收割利潤,但現在,監管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電子煙的游戲還能玩多久?
“也許只能再賭一把。”汪鵬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他之所以還想賭一把,是因為卷煙尼古丁的市場在中國真的是太大了,“這是一個四萬億的市場,最近五年移動互聯網浪潮過后,哪里還能有這樣能讓大家搏一搏的機會?”他反問。
有些人還不想退出,或許“搏一搏,單車還能變摩托”,因為政策還存在變數。
有電子煙創業者稱,對電子煙的監管還處在政策的博弈階段,比如北京市控煙協會公開回應《北京日報》稱,建議不將電子煙納入煙草專賣監管,而是交給衛生健康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或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監管。
于是很多人認為,國內大概率不會采用一刀切的手段。現在就下定論認為民營資本會徹底退出、完全實行電子煙專賣的結論,還為時過早。或許在政策的縫隙里,還有機會。
參照國外,美國將電子煙定義為煙草,有嚴格的PMTA審核機制,并限制口味及考慮征稅,但民營資本在符合監管的前提下依然能夠參與。英國對電子煙態度開放且監管完善,政策層面定義為藥品級,但允許消費品級產品銷售。
而對于國內市場的終局,東吳證券做出了三種不同的情境預測:
(1)極端情境:中煙深入到電子煙產業各個環節,實施專營專賣。該情境下,民營企業參與度大大降低,僅能參與價值較小的輔助生產環節;
(2)中觀情境:疊加對上游尼古丁來源的管控,控制尼古丁供應,從而實現對電子煙整體規模的控制。該情境下,電子煙仍將發展,但增速將被限制;
(3)樂觀情境:對零售終端實施牌照管理。該情境下,中小玩家長期面臨出清,而悅刻、思摩爾等龍頭仍可積極參與,甚至實現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如果東吳證券所描述的“極端情境”發生,以悅刻為代表的電子煙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將不復存在,以思摩爾為代表的生產制造商,將只能在大陸保留霧化設備生產業務,且不能接觸煙油。也就是說,國內民營的電子煙品牌商和渠道商將全軍覆沒。
在最樂觀的情境下,電子煙的游戲不但沒有結束,反而對行業頭部玩家是利好。選擇賭一把的人,或許很快就要忙起來了。因為不論電子煙行業未來是發牌照,還是授權,亦或是合資經營,只有成為頭部玩家才有生存機會。
趙楊博認為,如果真要發牌照,民營品牌想拿牌照的話,市場規模和團隊實力缺一不可。“在我們眼里,團隊和公司的整體實力要很強,同時市場規模不能太落后。”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努力沖市場規模,同時保證渠道的合規合法性,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籌碼。
在故事的另一面,有些玩家已經提前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這樣即便國內市場失守,至少還有退守的余地。
悅刻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在2019年上半年,悅刻創始人汪瑩曾透露,當時悅刻海外整體業務量已占到悅刻總業績的15%左右。現在,悅刻國內業務和海外業務,已經拆成了兩個主體公司。
鉑德電子煙是國內少數幾個已經向美國提交PMTA申請的玩家之一。鉑德合伙人兼CMO方輝對深燃透露,鉑德在去年一共提交了6項煙油申請和3項硬件設備申請,累計花費1500萬美元。目前申請已經通過前期審核并進入實質性科學審核階段。
鉑德在美國市場的舉動,甚至引起了電子煙巨頭JUUL的注意。不久前,JUUL在美國北加州法院向鉑德國際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鉑德國際有限公司不當競爭。鉑德國際的母公司鉑德公司回應稱,已經做好了在新澤西州法院發起對JUUL的民事訴訟的準備。
過去兩年以來,美國FDA嚴格市場監管后,JUUL在美國的份額大幅下滑,曾大規模裁員,估值大幅縮水。
電子煙霧化技術研發公司深圳銳麗科技負責人伍鵬飛對深燃說,電子煙國內市場其實只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過去國內大部分電子煙都是出口的,出海也算是國內監管加強后的一個出路。
如今,國內的電子煙行業已經進入到最關鍵的時刻,隨著監管落地,所有玩家都試圖找到那根救命稻草。這個行業在過去兩年一波三折,那些幸存的創業者,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他們的心態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變化。對于接下來的風浪,不知道他們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題圖及文中配圖均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汪鵬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