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左林大叔
來源:左林右貍(ID:Left-Right-007)
左林大叔蹭熱點今天八一八知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知乎被稱為中國版的Quora ,我們與Quora的人聊過,問過一個問題,他們為什么不做個中文版,回答是,英文表達的門檻更高一些,中文版容易水化。
不過,對于知乎的起源,除了早期融資要借Quora這個概念說事外,周源提得最多有二,一是他在老東家《IT經理世界》做的N3—一個新技術、新商業、新趨勢的網站,當時和周源一起做這個網站的還有3 個人,《商業價值》雜志的技術總監林森;小米生態鏈的產品總監夏勇峰;成遠則成為知乎早期創始團隊的成員。
二是Apple4.us。Apple4.us由當年頗有影響力的商業雜志《環球企業家》的主編助理張亮在2007年底創辦,主筆胡維是張亮在《環球企業家》的實習生,也是一位忠實的“果粉”。胡維是張亮的個人博客“旁觀者的奇思妙想”的讀者,也是在張亮的博客上看到《環球企業家》要招實習生,于是胡維給張亮寫了很長的郵件申請加入。
負責搭網站的是Woody,他當時在搞工業設計。Woody在張亮博客下面留言,兩人因而結識,Woody還給Apple4us設計了那個蘋果里加兩點當眼睛的logo。張亮在《環球企業家》的同事黃繼新也被張亮拉了進來,但就這兩三桿槍要做一個科技博客還是不夠。張亮隨即想到兩個人,一個是自己很多年前就認識、當時正給上海很多大眾讀物寫科技專欄文章的負二,一個是知名博主飛豬。
這是一個流行用Google Group(谷歌論壇)郵件組的時代,某種意義上,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萌芽來自兩個郵件組,一個是吳宏創建的天朝安卓開發者郵件組,另一個是Apple4.us的郵件組。
不鳥萬如一、Willow、木遙、李如一、Rio、李楠等等,都齊聚Apple4.us的Google Group郵件組,經常分享有趣的想法。王興也在這個郵件組里分享他師兄做多點觸控(Multi-touch)的信息。
2009年夏天的某個晚上,張亮、黃繼新和飛豬3人在西單的馬路牙子上聊天到半夜1點多,圍繞科技人群的T恤碰了好多設計思路。于是一個名為Da Code的項目啟動了。最初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如下:3人定期見面海聊一番,然后飛豬把聊出來的想法做成設計,張亮負責聯系生產,黃繼新負責客服。后來為配合Da Code項目做網站,飛豬又找了他的一個朋友幫忙,這個人就是后來成為豌豆莢CEO的王俊煜。
Da Code當時有個競爭對手Hellotee,也是做針對科技人群的T恤設計的,創始人是戴雨森和楊遠騁。后來戴雨森與陳歐聯合創辦了聚美優品,楊遠騁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了街旁。這個世界不大。
周源也是Apple4.us的成員之一,按照張亮的說法,周源信誓旦旦的說一年要20更,但最后只更新了一篇。
周源和黃繼新都是貴州人,是高中校友,黃繼新比周源大三屆,同一個語文老師,讀中學的時候周源就聽過黃繼新的名字,因此2005年來北京后周源就找上黃繼新,也由此認識了黃繼新在《環球企業家》的同事張亮。周源準備創業前,張亮也想過請周源加入《環球企業家》。
2008年夏天,在黃繼新選擇去搜狐做財經主編后不久,受當時淘寶CTO路鵬的影響,當時周源與他在雜志《IT經理世界》的同事杜晨一起創辦了一家SEM(搜索引擎營銷)公司Meta,周源的中學同學、當時在谷歌中國工作的李大海,擔任他們的技術顧問(李大海后來加入知乎擔任CTO),這家公司的起家客戶是茅臺酒廠。這個單子與周源的長輩與茅臺酒廠的密切交往有關。這家公司維持了兩年的時間,2010年年中,周源與杜晨分手。杜晨轉身去了360,成為360公關“天團”的成員之一,在3Q大戰中也出力不少。而周源則與妻子一起去了一趟西藏。
2010年8月第一個周六的中午,張亮和剛從西藏回來的周源在清華科技園樓下的干鍋居吃飯喝酒,周源說,自己有可能去一家公司當產品經理。兩人聊了很久Quora(一個問答SNS網站),越談越興奮,飯畢,張亮說,你還是別去當產品經理了,我們仨(還有黃繼新)還是一起做個中國版的Quora吧。
黃繼新很快通過自己在搜狐的同事于威找到于威的前老板現代傳播董事長邵忠做天使投資人,并借了現代傳播在三里屯SOHO的幾個工位,周源召喚回了自己Meta搜索的搭檔李申申以及王電輕、馬驍等舊部(另一位Meta聯合創始人白潔稍晚些加入),李申申在Meta舊部的基礎上補充了楊昆、奚衡、安江澤、董成城等人形成知乎的早期技術班底。
張亮則鼓動短暫在《創業家》棲居的胡維成為知乎的004號員工,按照知乎官方的描述,胡維是第一位運營,但當時知乎還沒有上線,胡維本人又對產品設計有濃厚的興趣,于是胡維在知乎上線前其實是承擔產品經理的角色。上線后不久,從大學時代就活躍在社交網絡上寫得一手好博客的黃海均應周源的邀請,從網易微博離開,加入知乎,成為知乎的第一任產品經理,黃海均今天是職人社的創始人。
知乎早期員工中還有一位Apple4.us的主要作者陳青,與胡維幾乎同時加入,不過因為個人原因,陳青在知乎呆的時間不長,只呆了6個月后就離開北京回到廈門。
知乎很長時間都是邀請注冊,所以,胡維的運營工作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邀請碼的發放。開始是給高質量的用戶發一些數量的邀請碼,讓他們來邀請;之后首頁提供了一個申請入口,用戶填寫理由,胡維負責審核,至于給誰發,全憑胡維的主觀判斷,原則只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人會發。其中有一個人寫的是從三聯苗煒的微博看到過來的,胡維一看,是自己安徽大學的校友,就給她發了。后來胡維還把她找來知乎實習,這個妹紙就是知乎很重要的一個運營顧惜朝,顧后來去了字節跳動做產品經理,這是后話,容后再敘。
除了胡維和顧惜朝,早期知乎的內部運營團隊還有李奇、黃捷文等。
知乎運營團隊的工作第一是提問,給重要大 V 定制匹配問題邀請問題,請他們回答。胡維的幾個賬號都有上千個提問;其次是編輯問題,確保每天 3000 左右問題本身的內容和語法都正常。同時整理前 10000 個高質量用戶擅長的領域。同時還需要結合新聞熱點的問題和精彩回答,運營微博。Apple4.us是胡維的重要題庫來源,胡維從這里整理了幾百個問題,成為知乎最開始的題庫。
胡維2012年4月離開了知乎,他在知乎上披露上自己離開的原因,因為兩地分居,2012年清明,胡維在杭州給老板黃繼新打電話,表示自己回不了北京,胡維在杭州后做了一段時間設計的工作室,之后去了淘寶,2012年年底,他結婚了。
同樣是因為家庭原因,黃繼新也淡出了知乎,接替他擔任知乎首席運營官的是周源在Meta的合伙人白潔。黃繼新的另一個出圈行為是參加了相親節目非誠勿擾。
知乎的第二位運營人員也是外部運營團隊的牽頭人成遠也是最后一位三里屯知乎成員,如前所言,成遠之前和周源是《IT經理世界》的同事,周源看中Quora時就與成遠交流他要做這件事,后面產品出來,周源邀請成遠作為首批用戶進入測試,成遠不僅僅自己用到上癮 ,還利用自己媒體背景拉一些大V和對知乎早期有幫助和指導的人,所以等周源提出邀請時就欣然答應了。
按照成遠的回憶,自己正式被說服來是周源和開復老師談好的那天,開復老師和周源兩人談完,隨后開復去見邵忠,調整知乎股權架構,便于后續VC機構進入,而周源則找到成遠,表示現在知乎開始已經準備起飛,歡迎其加入。
創辦知乎的時候,張亮和黃繼新已經在創新工場做投資經理,但當時知乎并不在李開復和汪華制定的移動互聯網投資賽道里,所以他們很明確地和張亮說創新工場不投,這才有知乎種子輪黃繼新找邵忠,邵忠三分鐘決定投150萬占40%的故事。
邵忠之所以愿意做知乎的超級天使,與其對知乎這個團隊的認可有關系,與當時微博大熱有關(邵忠自己也說如果要不是社交網絡興起,早半年不會對知乎感興趣),也與當時還在其旗下的沈一鳴團隊的風生水起小有關聯。這是另一段故事,有興趣的鄰里可以等大叔馬上要出版的《沸騰新十年》上卷。多說一句,這幾天,邵忠在上海以知乎上市名義連番請客吃飯,想想知乎上他至少幾千倍的回報,比他在現代傳播上賺到的錢也有幾十上百倍之多。
按照周源自己披露的,知乎上線時間是拿到邵忠投資后6個月上線的,其實只有4個零10天,邵忠答應給錢是8月9日,2010年12月19日,知乎上線。之所以提前上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聽聞對手要上線,想搶先推出。李申申回憶里,張亮當時在三里屯辦公室看著漫畫書做監工催進度。
三里屯時期知乎的老人還有測試工程師譚柯以及遠程做設計的杜瀟。
知乎上線后很快就引爆中文互聯網,張亮黃繼新周源利用他們的人脈邀請諸多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創業者加入,包括著名的PonyMa都是知乎的首批用戶。
百度產品部的老大邊江也是知乎的前50號用戶,這位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的重要推動者對所有信息獲取類產品都有天然的興趣,他不僅是早期知乎的重要答主,也對社區治理給了很多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做好基礎建設不要為管理而管理。百度貼吧當年也是重點做好發帖速度快和反垃圾即可。
張亮也與飯否的和菜頭交流社區管理的經驗,和菜頭滔滔不絕,其中一句不要涉政說者無意,但張亮和周源聽者有心,知乎一開始就不讓討論政治相關話題,避免麻煩的同時也讓自己更加聚焦,正好keso在新浪微博因涉政話題封殺,知乎把他請過來,由于規則事先明確,氛圍也很好,keso很快有了900多的話題。
阿北同樣被張亮請到知乎來做交流。周源提到的要去讀城市治理的書目來自阿北的啟發,左林右貍頻道去小紅書交流,小紅書的CPO鄧超也提到這本書,好吧,社區人員培訓課程里是不是把這本書列進去啊。
很快,到了2011年春天,就有投資人找上門,比較積極的有兩位,一位是當時還在紅杉的曹毅,另一家是陳小紅。也許是因為有比價的原因,最終開到投后1000萬刀的term。
張亮去請教汪華,此時的知乎值多少錢,汪華回答也就200-300萬刀。張亮聽完就不說話了,等到汪華得知知乎外部報價到1000萬刀的時候,汪華不說話了,1000萬美元已經超出了創新工場的射程。
這讓創新工場多少有些被動,第一是知乎這個項目是兩位當時僅有的投資經理肉身參與的項目,自己還投不了;第二是要面臨投資團隊重建的風險。
創新工場并不想失去張亮和黃繼新,但又不想為知乎改變自己的原則,最后創新工場以800萬美金的投后Close知乎的天使輪,同時受讓了很大比例邵忠以及張亮黃繼新的老股(同時約定張亮必須再工作一段時間,張亮之后也沒有全職加入知乎,但他的游戲公司和知乎樓上樓下),大叔聽到的版本是100萬美金拿到超過20%以上的股份,當然老股部分并沒有堅持到上市,在之后的輪次里早就賣掉了,創新工場的600倍回報的說法也是基于50億美金首日發行價與天使輪800萬美金相除來對應的。
創新工場的這輪投資雖然錢不多,但對于知乎還是蠻關鍵的,李開復2011年2月注冊成為知乎用戶,很快成為超級大V,同時李開復的金字招牌對于知乎招募工程師還是幫助蠻大的。知乎也從三里屯搬到中關村的第三極大廈。
創新工場連續投了知乎5輪,知乎也成為創新工場最重要的標桿項目之一,如果大叔沒有數錯的話,這應該是創新工場第一個在美國上市的IPO。
有了知乎這個先河,張亮就此開了一個移動互聯網外的賽道,游戲和文娛內容方向,今天游戲和文娛TOP級的投資辰海投資合伙人陳悅天就是當年張亮團隊成員。張亮把所有的社交游戲玩家聊了一遍,最后找上唐彬森,但唐彬森的智明星空當時已經開始賺錢,本身也出了創新工場的射程,但聰明人張亮很快想出辦法,與唐彬森共同成立一家海外游戲發行公司行云,也就是因為這層關系,創新工場跟著唐彬森還投了沐瞳,在40億人民幣輪次一起出售掉。關于沐瞳的故事,左林右貍頻道最近會有篇文章,盡請關注。
回來講知乎,在拿到創新工場的天使輪后,2011年下半年,啟明以2000萬美金的投后估值做了一個A輪,在左林右貍頻道看來,這個輪次是賭性最大的一個輪次,這個時候知乎也就10萬注冊用戶,因為沒有開放注冊,所以用戶增長速度快不到哪里去,唯一亮點是用戶留存率很高,月留存率在80%以上,季度留存率在70%以上。不過,啟明還是下注了。
話說,啟明是對社區有偏好的一家基金,特別是在甘劍平主持工作以及胡斌回歸的那幾年里,知乎這個案子應該是胡斌的Social和甘劍平做的決定。大叔好奇的是,甘劍平和胡斌新基金和啟明誰會繼續占據社區向投資的第一高地呢。
除了知乎,啟明壓中的社區類項目還有B站、最右,如果再往前數,還有馬蜂窩和開心網以及博客中國。當然啟明也有錯過,譬如小紅書,這個是童士豪的心頭肉,也是童從啟明轉投GGV后的里程碑案子,啟明很難搶到。再譬如快手,啟明當時重注了美圖,美圖同期的美拍壓了快手一頭。也正是美拍逼著陽陸育朱駿二人出海做了Music.ly,對了,啟明也投了Music.ly,這段故事大叔在《沸騰新十年》里有詳細闡述。
知乎之后的投資雖然不能說一馬平川,但遠比啟明這個輪次要順利很多,畢竟相對明牌。知乎的尷尬是,不增長愁死,增長則丑死,但不管怎么樣,在有質量的圖文內容生產這塊,知乎是頭一份的,這種稀缺性保證了知乎的自我成長,也能迎來風險投資和戰略資本的追逐。
所以知乎后面的融資,1億美金輪次是軟銀賽富領投(羊東也是博客中國的投資人,他對社交網絡也是真愛啊),3.5億美金輪次是騰訊領投、搜狗參與;10億美金輪次是今日資本領投,老股東們跟投;上市前這輪則是快手百度。一輪VC,一輪戰略,在風口和產業競合中左右搖擺,螺旋上升。
今日資本的這個輪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沾了美團的光,徐新老師在壓中美團后有段時間醉心于超級平臺這個詞,于是在知識付費這個小浪潮起來后開始尋找這個領域的超級平臺,有江湖傳言是徐新也和得到聊過,但得到是人民幣結構,而今日資本是美元基金,所以徐新轉投知乎。
徐新老師對知乎超級上心,沈麗從美團出來,被徐新邀請加入今日資本,然后被徐新當半個知乎的執行董事用,知乎的商業化這個事情上,沈麗也參與蠻深的,包括阿樂等一票人都是沈麗在百度的老部下。
2016年果殼姬十三推出的語音社交產品分答,立成現象級產品,對知乎的沖擊不小,坊間傳聞,分答最終下線,是知乎的舉報,從動機上合情合理,但知乎對此的回復是分答類產品其實知乎早就有籌劃,沒有及時推出也是在監管上沒有想清楚。而左林右貍頻道與當事人獲取的信息是,讓分答翻船的是某位地產企業家的過激語音言論,不是潘十一,而是另外一尊大炮。這段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等待《沸騰新十年》下卷。多說一句,UGC產品在2016年后幾乎沒有什么亮眼的產品,即刻算半個,也來回折騰得夠嗆。一起等待吧。
知乎能拿到快手百度的融資,很大程度與知乎在與頭條問答的戰爭中全身而退大有關聯,字節跳動過去六年里漲了五千倍,以光速前進,但也不是統統戰無不勝,可數的小敗局中,有一場是種草們輸給小紅書,另一場則是問答輸給知乎。西瓜目測看來也會輸給B站。說到底,字節再強悍,在遇到有推薦引擎加持的社區產品前還是無法全身而退。畢竟效率再高也只能通殺那些通用場景。
好像就這兩天,B站香港二次上市來著,對知乎來說,B站是更直接的對手,中視頻戰爭更加緊迫和直接,從場景上,主動的瀏覽和搜尋還是有一定的比例,也是高端用戶的選擇,但這些本該是知乎滿足的,正在被B站滿足。
著名的四番群里有個討論,說面試了20應屆畢業生,問其看什么APP,統一答B站,而沒有抖音,這顯然不科學,但映射出一點,那就是年輕人認為刷B站遠比刷抖音有B格,而B格這個事情,不正是知乎的護城河嗎?
Anyway,還是得祝福周源,祝福張亮,祝福黃繼新,祝福胡維和成遠,祝福這些媒體的前同行們。媒體人互聯網創業成功的老一代的有李學凌李甬方三文唐巖這個網易系列,如今又多一個Apple4us群像,別問大叔為何成功者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想為何建立明朝的都是朱家村的村子里的人,是鳳陽這個地方人的足夠優秀嗎?之所以為什么人總是一群一群的成功,是因為人總是喜歡尋求認知一致的人做朋友,形成圈子,進而形成相互碰撞相互激勵相互前進。
2010年7月,在西藏旅行的周源收到張亮的一段短信:“人并不是僅僅在尋求結果,如果只是為了尋求結果,人是很容易走捷徑的。在走捷徑的過程中,人會很容易迷失真實,甚至連滿腔的熱忱也會逐漸喪失。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追求真實的意志。只要有了這種向真實前進的意志,即使這次失敗了,我們也終于會達到終點。”
這其實就是為何一開始王興阿北keso俞軍邊江和菜頭愿意支持幫助周源張亮黃繼新的原因所在,在本質上,他們是現實主義眼中的理想主義者,是一群追求自我活得真實充滿熱忱的人。這樣的人,在越來越功利越來越焦慮的中國,永遠稀缺,永遠值得珍惜。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