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頭條系”的知乎 是不是一家好公司?解構知乎的“十年答卷”,價值潛力有多大?來新浪理財大學,看資深投行大咖蕢鶯春全新專欄《蕢鶯春教你選公司》,用一級市場的眼光教你穿越周期,投資好公司!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程怡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過去10年是內容平臺誕生、發展的黃金10年,搭乘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一批內容社區相繼崛起。
2009年6月,B站成立,主打二次元動漫;2010年下半年,周源在創新工場寫字樓里醞釀項目,并于次年1月份上線知乎。2個月之后,快手創始人程一笑帶領銀鑫、楊遠熙在天通苑的兩室一廳居民樓里創辦快手的前身GIF。
十年之后,三家不同類型的內容平臺,都在向資本市場提交答卷。而從日前知乎提交的招股書來看,深感這家公司創業10年的慢半拍。它的月活用戶數以及營收規模,同其他兩家不在一個量級。
截止2020年末,知乎的月活用戶約為7570萬,全年取得營業收入13.52億元;B站2020年月活用戶約為2.02億,全年收入約120億元;跟快手相比,2020年前11個月,月活用戶數為4.81億,總收入約為525億元。
知乎的月活用戶數約為B站的三分之一,是快手的六分之一。從營業收入方面看,B站的收入是知乎的8.8倍,快手是知乎的38.8倍。
同樣是10年時間,知乎創造的收入,跟其他兩家相比,已相距甚遠。只能說,選對方向,踏準節奏是多么重要。
移動互聯網初期,知乎是明星項目,早期接觸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大多是高知識群體,知乎是很受歡迎的問答社區。“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成為一時的流行語。
但是隨著技術平權,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群體迅速下沉,五環外的老鐵經濟成為互聯網不可忽視的群體。得下沉市場者,才能成為國民級平臺。
此外,代際的更替也是收入增長的一部分。2015年,B站的全年營收只有1.31億元。去年已經漲到120億元,相當于過去5年,B站營收暴漲近100倍。這是資本喜歡90后的年代,B站的用戶畫像最年輕,人群更集中。
在變現方式上,知乎也沒有過多的商業突破。廣告,是知乎收入的頂梁柱。2020年廣告收入為8.42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62.4%。
可是,廣告是百度時代,互聯網企業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它是前浪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B站有游戲和以大會員和直播為主的增值服務,快手不愿意重復講陌陌的直播故事,對資本市場講起了電商業務。
就連廣告業務的集大成者——字節跳動,也不愿意講廣告收入,開始宣傳電商業務、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收入遠比廣告更有想象力。
內容平臺已經不是比拼種草能力的階段了,開始向拔草階段進化。品牌方看中轉化率,平臺間比拼誰能從用戶身上最大程度的拔草。只有商品成交轉化率高的平臺,才能夠笑到最后。
內容是社區最不值錢的產品,它已經變成博主用來打造人設的一種手段。
如果是免費內容,推廣知識型內容,難以避免小紅書的模式,變成“這不是安利,是你主動點來的廣告。”小紅書口碑下滑,主要原因就是平臺上的廣告安利有些失衡。
如果是內容收費,這條商業邏輯就更難以講的通。在抖音、快手、B站,知識內容是免費的。知乎所推崇的,挖掘創造優質內容的知乎用戶,再通過平臺包裝,成為某領域的大神,進而推出相關付費內容的方式已經落后于時代。
這項程序過于繁瑣,短視頻平臺只需要進行算法推送就可以,不需要平臺介入包裝、以及后續的造神環節。
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夠創造內容的人太多了,知識不是核心競爭力。喜歡知識付費,可以移步得到,選擇相關課程。知乎包裝大神用戶,推出的鹽選專欄、電子書、Live講座等內容模式,沒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構不成用戶付費的吸引力。
只能說,移動互聯網尾聲階段,內容已經沒有定價權了,它是知識服務的引流端口,已經難以成為獨立售賣的商品。
這是知乎增長乏力的命門,不是知乎的用戶摳門,是其他內容平臺搶走了知乎用戶的消費力。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