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蔣芳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每個突發(fā)事件、公共議題出現(xiàn),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極端言論——一言不合就開杠,三句不到就開撕,情緒先行、理性缺位、共識難得?;ヂ?lián)網為何越來越容不下理性討論?情緒為何總跑在真相的前頭?抵制運動為何風行?凡此種種,皆已成為當代網民共同的疑問與痛點。
“鍵盤俠”、噴子或杠精是網民司空見慣的表面 “搗亂者”,其實網絡上暗藏著一大批專職“帶怒黨”。
何為“帶怒黨”?簡言之,就是我們常說的“挑事者”“引戰(zhàn)者”“帶節(jié)奏者”。他們致力于放大、擴散沖突事件,推動輿論快速走向極端化。更有甚者,沒有沖突制造沖突,把正常的事情斷章取義、標簽化解讀,制造群體對立?!皫h”已逐漸成為網絡輿論亂象背后不容忽視的推手。如果說網絡輿情貴在個體發(fā)聲、集成民意,“帶怒黨”則是激發(fā)戾氣、裹挾民意的操盤手。
初期,“帶怒黨”是部分追逐流量的KOL(即所謂“關鍵意見領袖”),依靠激進觀點吸引眼球。市民看不起農村人、民工被女司機痛罵……極端的觀點更容易獲得流量和關注,以此為生的自媒體為了流量,慣用手段就是通過標簽化,引導公眾對問題討論陷入極端化。
后來,出現(xiàn)左右互搏的KOL,一手捧一腳踩兩頭吃。典型之一就是“左手粉紅,右手憤青”的部分自媒體和大V。他們炮制夸張標題,反裝忠,黑裝粉,有時是公知,賺恨國的錢;有時又是“愛國”大V,收割愛國的流量。
再后來,矩陣式帶節(jié)奏的MCN機構不斷涌現(xiàn)。所謂MCN機構,就是批量制造營銷號或網紅的孵化機構,它們可以在同一平臺定制出無數(shù)個各有專長、個性鮮明的“意見領袖”。這些“大號”在同一機構的運作下,或相互炒作,或故意互掐,挑動情緒,不氣死你決不罷休。
值得警惕的是,“帶怒黨”已成為網絡輿論發(fā)展、走向的新變量,熱點事件中的輿論態(tài)勢和傳播機制變得更為復雜。有的平臺為了收割情緒流量,也對“帶怒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鑒于此,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從中央層面對網絡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部署安排;10月18日,國家網信辦召開“清朗·互聯(lián)網用戶賬號運營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全國視頻工作會議,劍指亂象背后的“煽動網民情緒的賬號”“引發(fā)網民互相攻擊的賬號”;一周后,《互聯(lián)網用戶賬號名稱信息管理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發(fā)布;11月19日,中央網信辦聯(lián)合10余個部門共同舉辦“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發(fā)布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和共建網絡文明行動倡議……緊鑼密鼓的舉措充分顯示出監(jiān)管部門治理網絡頑疾的決心和力度,也彰顯了網絡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網絡強國建設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防止“帶怒黨”傳播戾氣、綁架民意,既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做好制度設計,也需要多方加強自律、共同努力。
首先,網絡平臺管理者切勿貪戀“帶怒黨”帶來的情緒流量。平臺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及時對虛設標靶、通過激起民憤進而渾水摸魚、貽害輿論生態(tài)的賬號進行整治。對引戰(zhàn)造謠、屢教不改者堅決關閉賬號;對MCN機構簽約的KOL或營銷號進行標記,規(guī)范管理;對于經常出現(xiàn)在平臺置頂或推薦位的各類大V,應依照其粉絲擁躉的不同量級加強審核及分級管理……焦點事件后,平臺尤須注重調查復盤,厘清哪些是真民意、哪些是KOL、MCN與水軍共謀制造的假輿情,以便針對性治理。
其次,“意見領袖”要加強自身約束,做好示范。不少“意見領袖”在垂直領域各有所長,吸引了大量粉絲擁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大V們理應更珍惜自己的話語權,愛惜自己的影響力,在眾聲喧嘩中做到明辨是非、謹慎發(fā)聲,尊重事實、敬畏真相,時刻謹記“互聯(lián)網非法外之地”。
第三,網民要擦亮雙眼,切勿被情緒綁架,共同增強尊重事實、獨立思考、守護常識等理念。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22期 原標題:《“帶怒黨”該消停了》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