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長三角。
作者 I 陳曉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深圳,剛剛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
投資界獲悉,華潤微近日披露子公司增資方案:潤鵬半導體擬增資擴股,引入大基金二期、國調基金二期等一眾外部投資者,擬募集資金總額為126億元。按此計算,潤鵬半導體估值將達到150億元。
這當中,深圳色彩濃厚——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引導基金、深圳寶安區引導基金等國資機構集體出手。據悉,潤鵬半導體成立于2022年6月,由華潤微與深圳市地方國資共同出資設立。成立剛滿一年,公司就已肩負起了預計耗資220億的深圳300mm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
如此大手筆,這是深圳在重大項目引進上的一個超級案例,也是大灣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更是眼下全國招商浪潮下的一縷真實寫照。
成立滿一年
深圳最快獨角獸出現
潤鵬半導體的故事,始于母公司華潤微。
1983年,原四機部、七機部、外經貿部和華潤集團聯合在香港設立香港華科電子公司,建立起中國首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隨后十幾年,華科電子開啟“買買買”模式,先后整合上華科技、無錫華晶、中航微電子等企業,2006年通過注資實現港股上市,并更名為華潤微電子。
浮浮沉沉,華潤微后來選擇退市。直至2020年2月,華潤微重新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科創板紅籌第一股。
作為國內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大廠之一,華潤微的生產運營模式是縱向一體化的IDM模式,類似于美國的英特爾,這會極大帶動相應的半導體設備、材料等產業鏈的發展。因此,華潤微這幾年在各地政府中頗為搶手,也順勢開啟了“長三角+成渝雙城+大灣區”的布局。
正是在這樣背景下,潤鵬半導體在深圳的推動下應運而生。資料顯示,2022年6月,潤鵬半導體由華潤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地方國資相關法人等在深圳市共同出資設立。
根據公告,潤鵬半導體主要任務是負責建設華潤微電子深圳300mm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即“深圳12吋線項目”)。這是一個耗資巨大,耗時較長,又極具戰略意義的項目。據了解,其總投資規模約220億,聚焦40納米以上模擬特色工藝,項目滿產后將形成年產48萬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產能力。
要知道,12英寸功率芯片代表的是當下芯片行業的最高水準之一。通俗地說,晶圓的尺寸越大,能切割出的芯片數量越多,而且邊角浪費相對較少。12英寸半導體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意義非凡。
但是,制造難度也擺在眼前。截至 2022 年底,全球僅有167座12英寸晶圓廠。潤鵬半導體12吋線項目一旦落成,將成為深圳市第二座12英寸晶圓項目,也是大灣區的第三座12英寸晶圓項目,有望實實在在地彌補大灣區的半導體短板。
深圳罕見大手筆
引導基金參與引進重大項目
透過豪華投資方隊伍,可以看到不少深圳國資的身影。
公告顯示,潤鵬半導體此次增資引入的外部投資者不僅包括大基金二期、國調基金二期等國家級基金,還包括深圳市寶安區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前海中船(深圳)智慧海洋、綜改試驗(深圳)股權投資基金、前海中船(深圳)智慧海洋私募股權基金等。同時,華潤微、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深圳市引導基金、深圳寶安產業資本等原股東也都參與到本次增資。
其中,大基金二期和國調基金二期,此次認繳注冊資本分別為37.5億元和15億元,持股比例分別為25%和10%,分別成為潤鵬半導體的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
但進一步看,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寶安產業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區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綜改試驗(深圳)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等5家深圳國資總計增資39.7億元。增資完成后,深圳國資方面總計持股比例為26.4667%,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半導體產業歷來被譽為電子信息產業皇冠上的“明珠”,而最近兩年,深圳頻頻大手筆引進多個重大引領性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其中站在臺前的便是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
據悉,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于2019年8月正式運營,是深圳市政府重大引領性產業戰略投資平臺、市國資委直管的國有獨資企業。截止目前,該平臺已成功導入百億級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IDM項目、順利推進中芯深圳12英寸28nm芯片制造、戰略并購方正微電子,謀劃入股芯鑫租賃等多個集成電路領域重大項目,十分活躍。
另外,我們也在股東列表中罕見地看到了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的身影。作為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政府引導基金之一,深圳市引導基金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發起設立,深圳市財政局出資,圈內VC/PE圈無人不識,地位非比尋常。
以往,深圳市引導基金都以LP的身份活躍在創投圈,主要是出資VC/PE機構。而潤鵬半導體是深圳市引導基金唯一一家參與出資成立的高科技企業,算是直接投資的項目。
這也許意味著,政府引導基金除了扮演LP角之外色,也正在嘗試以直投的方式參與引進重大項目,實現精準招商。
大灣區吹響半導體號角
追趕長三角
深圳這一幕,不難讓人想起粵芯半導體之于廣州。
曾幾何時,“珠三角為何在半導體上落后于長三角?”這一問深深刺痛珠三角產業界。當長三角在半導體高歌猛進時,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卻幾乎在半導體產業上隱身。
用一位資深投資人的話來說,珠三角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不平衡,設計產業很大,芯片制造產業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發、高端科技支撐不足,芯片人才供給體系不完善,總體競爭力受到影響。
這一點,不少本地投資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們的接觸中,不少初創公司可能拿著來自珠三角的投資,卻傾向于在長三角落戶。
而從歐美日韓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歷史來看,得制造者得天下,芯片制造強,則芯片工業恒強。于是,從深圳到整個大灣區,都不約而同地吹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號角。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6月,《深圳市培育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出臺,計劃目標明確,2025年,深圳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值要突破2500億元,并提出加快建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高質量人才保障體系,包括高端人才引進、 政產學研聯合培養等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等政策。
今年3月份,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印發了《深圳市2023年重大項目計劃》。根據計劃清單,涵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近20個。緊隨其后,深圳市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土地整備暨“工業上樓”項目現場推進會舉行,在20大先進制造園區中,有六大先進制造園區布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
省會廣州同樣不甘示弱。2021年,《廣州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廣州將打造“一核兩極多點”的產業格局,南沙作為其中一極,重點打造寬禁帶半導體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全產業鏈基地。而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則成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的核心承載區,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放眼整個大灣區,大力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已成為共識,東莞、佛山、珠海等核心城市正在快馬加鞭。所以,我們才看到過去三年半導體投資人密集活躍在珠三角這一幕。
路漫漫其修遠矣,中國半導體崛起是一場漫長的征程。過去一度缺席的珠三角,正在全力追趕。而一個個正在落地的超級項目,也許便是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一個個注腳。
責任編輯:韋子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