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德國正加大從國外進口重要的化工品,因能源價格飆升推高了生產成本,該國化工巨頭被迫減產。國內化工品產量銳減突顯出德國能源危機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是該國經濟危機的早期跡象。
隨著能源危機不斷加深,德國今年迄今的化學品進口量幾乎翻了一番。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該國在2022年上半年進口了約28億噸無機化學品。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左右。
化工企業紛紛削減產量
由于天然氣成本高昂,德國化工企業紛紛減產,導致國內化學品產量急劇下降。
“氣荒”從兩方面影響化工巨頭:生產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能源,并且一些產品缺乏關鍵原材料。以重要的化學品氨為例,天然氣是氨生產的關鍵原料,由于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氨產能已經減少了約四成。
氨減產帶來的潛在影響從農業延伸至碳酸飲料行業。氨在化肥、工程塑料和柴油機尾液的制造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同時,氨的生產還會產生食品級二氧化碳作為副產品,二氧化碳這種氣體是肉類和碳酸飲料行業所需要的。
德國最大的化工生產商巴斯夫(BASF)7月份表示,已開始購買氨,而不是生產氨,以減少其路德維希港工廠的天然氣消耗。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bu Dhabi National Oil Company)本月向德國發送了第一批低碳氨。
“我們將看到能源和天然氣密集型產品出現大量的進口替代。”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奧利弗?拉考(Oliver Rakau)表示。“未來幾個月,相關證據可能會越來越多。”
經濟危機醞釀中?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對俄制裁層層加碼,擾亂了能源市場供應,導致歐洲能源價格大幅飆升。而在俄羅斯近日宣布“北溪1號”輸氣管道無限期停運后,歐洲能源危機進一步發酵。
由于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高度依賴,相較于鄰國,該國在能源危機中“更受傷”。德國國內化工品生產下滑可能是該國正在醞釀中的經濟危機的早期跡象。
德國是傳統的工業制造強國,而化工行業在德國工業體系中發揮著系統性的重要作用:該國幾乎所有工業產品的生產都依賴于化學產品,例如汽車、計算機芯片、絕緣材料、藥品,以及洗滌劑和清潔劑等。
責任編輯:王茂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