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主持人:巴菲特今天在會議上還表示美聯儲和國會的貨幣刺激發揮了作用,現在經濟正以超高速的速度發展,我想問一下這對風投和創業方面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還是請David開始。
David Cao:我今天特別把新浪關于巴菲特大會的總結認真地學習了一下,確實前兩年主要是看新聞。
其實我剛才已經大概講了一下,巴菲特大會今年我非常關注的重點是巴菲特對未來的經濟基礎的政策是什么看法,對經濟走勢的看法,總體來看巴菲特對美聯儲的政策是持正向支持的態度,這個支持的態度會對美國的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影響。我們希望能夠跟蹤一些對未來在美聯儲貨幣寬松政策下持續發展的行業,我剛提到那么幾個行業,特別是二級市場現在很發達,對風投整體來講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機會,這個機會能持續多久,說實話對我來講是很難講的一個事情,但是有一點,二級市場在短期和中期對風險投資是一個利好的事情,對好幾個行業,特別是對貨幣寬松有正向沖擊的行業,比如說房地產行業,是非常好的沖擊。我其實想講另外一個行業——健康行業,是目前政策的受惠者。因為寬松政策導致全民特別是過去的低收入人群的政府補貼獲取量會比過去大得多,政府的福利也會比以前加強,也就是說人均在健康、醫療方面的消費會持續性地增長。再加上人均年齡在不停地增長,MIT有一個研究,現在出生的小孩子,你們的孫子們很有可能活到120歲以上,這是個average position,那些有良好的基因和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孩子有可能會生活的年齡遠遠超過120歲。這會導致什么問題呢?如果你活得比較健康、比較長的情況下,消費習慣特別是老年人的消費習慣會發生大規模的改變。
過去人到了60、70歲以后把錢存下來,旅游一下就完了,錢就留給小孩子。你還要再活幾十年的時候,不管是消費、健康等等支出都會大幅增長。
總體來講,對健康、醫療等行業有很大影響。
張璐:我特別同意,我接著David講的對醫療方面的促進和增長。因為現在確實一個大的問題是社會老齡化的問題,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整體社會發展的趨勢,會導致我們整體的福利系統在醫療層面上的投入會越來越多。
所以,這側面也會加速很多資本包括創新在醫療領域的投入。我們從2015年開始一直做醫療,我自己之前創業也是做醫療,看到這兩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數字、數據的力量和傳統的醫療器械結合之后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機會,真的非常非常讓人興奮。
另外一方面還有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就是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本身來講無論是我們能想到的像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現在針對老齡化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腦部疾病。比如說老年癡呆、帕金森,甚至像抑郁癥這一類的精神類疾病,都是對于保險公司來講很大的潛在的醫療負擔。
所以,我們看到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很多新型的醫療創新公司不一定要直接做醫療系統的對接,它甚至可以和保險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把保險公司作為自己初期的客戶和合作方,通過他們的一個網絡去更快地將自己的技術產品推進到世界,推進到產業中。這是非常利好的方向。
除了醫療之外,另外一些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另外包括一些深科技的投入也在增加,大家看到更多的資本進入市場之后,大家也希望可以多樣化自己的投資選擇,這個時候就不會只執著于傳統純以軟件為基礎的創新,它對一些相對可能需要周期稍微長一些,但是未來潛在回報也非常巨大的方向產業投入也會增加,比如很明顯的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航天科技,因為我們除了space X,也投了其它的航天科技的公司,會看到過去這一年多它發展得非常快,進入的資本、產業的資源也非常多。另外,網絡技術。因為我們從2018年開始就在著重投資邊緣計算,邊緣計算和5G時代的帶來是非常至關重要的技術,無論是在延遲性的解決上,包括耗能層面上,都是我們為更好地服務數字化轉型、數字傳輸的網絡技術提供非常重要支持的一個技術。所以,這方面的投入也在大規模地增加,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年。
這是利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直接體現在估值越推越高,二級市場上面資產的價格在變高,在一級市場層面上資產的價格也在被推高,因為有大量的資本流入。尤其是在早期階段,其實這種情況也不是在硅谷第一次發生,可能在2015年、2017年的時候就發生過。所以,這個時候可能就更需要我們作為投資人包括創業者,作為企業家,對于早期公司的估值、公司的價值有一個健康、理性和長線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要被大量涌入的資本去將市場的平均價格推得太高,到后期可能會反噬整個公司的發展。
主持人:李強先生,可以請你講一下這方面的感受嗎?
李強:首先,巴菲特對宏觀經濟的認可非常好,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確實是貨幣是一個社會的血液,如果卡住了,這個事就沒法干了。這次美聯儲的一些政策等等得到巴菲特的支持,確實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定心丸。另一方面,確實從長遠來看,能不能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地增長,對于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的挑戰蠻大的。剛才張璐提到資金價格的問題,實際上2020年上市的公司的總數已經超過了2000年上市公司的總數,應該是比較警覺的一個事情,同時一半以上的上市都是殼先上市了還不知道要投什么。從高科技公司上市這方面來講,確實要引起大家的謹慎,泡沫有可能再過幾個月,整個經濟不錯,但是高科技會有一個泡沫出現。這是一個我們非常擔心的事。包括現在很多初創的公司的估值也特別高,reasonably high,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殼公司,再加上疫情期間高科技的股票不錯,就不斷地往里砸錢。實際上本質來講,我們覺得公司的估值高本身并不是一個問題,我們投資上要看它會不會漲得更高,如果創始人把它做得更好,我們不在乎它的估值高。關鍵是大量的錢涌入之后,造成不該創業的人、沒有能力創業的人創業,或者造成一些沒有能力管這么多錢的人管這么多錢,你管10個million跟管100個million有不同的區別。管人也是一樣,管10個人,1個人就夠了。管100個人,必須有10個人,每個人再管10個人。所以,大量的錢引入造成管理能力跟不上,造成大量的公司失敗,這是我們作為投資人根本上要警覺的事情。估值稍微高一些,本身不是個大問題,大問題是管理能力問題。
大家經常開玩笑,硅谷不缺人,更不缺博士,更不缺科學家,缺的就是CEO,就是誰能把這些資源管起來,把它執行起來,把事情做起來,Vision、Insight都要有,但是最后做不出來,光講還是不行。所以,需要大家警覺的是,我們現在比較警覺,很多公司的估值確實高得不像樣子,我們也是非常小心。
主持人:好的,謝謝你的分享。沈瀚?
沈瀚:我覺得估值偏高在有一些賽道在美國是非常明顯的。舉個例子,企業服務這一塊,我有些朋友在這里面不管是做投資也好,做創業,有些公司剛剛融了第一輪,私下也會跟我透露一些融資的情況。有的公司的估值讓人直接覺得世界上還有這么高的估值?
一方面從我們自己做早期投資,能不能說把到位,說我們投進去的價格,到時候以那個價格退出,這里有很多變量。與此同時,創業整個生態圈從一塊能夠帶動另外一塊。具體來說隨著企業互聯網服務這方面價值的提高,讓很多消費領域的創業團隊的入門的門檻降低了很多。以前上一波做電商,亞馬遜的年代,搞一個電商平臺,可能要小十幾號工程師搭建自己的服務器,壓根兒沒起來。現在有了亞馬遜的AWS,它一堆的云端數據、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的服務,其實把這個門檻降低了很多。因此,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接下來的五年、十年,有很多商機在美國,其實跟中國有相似的,不管是消費升級也好還是消費下沉也好,尤其是美國這個市場因為足夠多樣化,人口分布又不均,人口變動等等,在我看來只要有需求沒有被滿足好,總會有人找出一些新的方式,把它做好,讓用戶滿意。
所以,這個里面在我們看來令人興奮的是消費端的創新永遠會持續發展下去。
我前面講到奧斯汀這邊的公司,舉個例子,有一個公司叫Bumble,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它是做線上男女交友的。美國有另外一家公司叫match.com,這個公司90年代就有了,兼并了一家又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在這個環境下你就會覺得怎么可能再來一家在線上交友這個賽道里做一個新的公司,果然就出了一家公司,今年還上市了。對于用戶的洞見、觀察力和團隊自身的能力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再加上它們自己用到了很多現在市場上已經成熟的商業化的軟件,能夠把這個事情在5、6年的時間里面做起來做大。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這個話題跟大家都有一個很自然的共鳴,作為華人投資人,大家都會說中國的消費市場、消費互聯網太紅火了,很多到美國來的朋友都覺得美國市場落后了。我也是同樣的觀點,作為華人,親自跑到中國去投資,需要體量足夠大。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說,我們是時時刻刻在關注國內的消費互聯網這里面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自己有些LP也是當年在國內創業超級成功的人士。所以,我們其實是積極地把國內消費和消費互聯網里的動向也好,認知也好,甚至是經驗教訓,有選擇性地運用在我們在北美不管是投前的一些投資策略也好,或者是投后的一些對于被投企業的扶持、幫助也好,這種認識的轉化在我們現在好幾個被投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其實起著非常好的一個效果,這一塊我倒是將來有機會跟國內的朋友,也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討。
責任編輯:李園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