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亂云飛渡
數(shù)據(jù)支持 | 勾股數(shù)據(jù)
自蘋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來,其股價表現(xiàn)驚人,2018年成為第一個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的上市公司,至今股價漲幅超21倍。
盡管蘋果三季度的凈利潤仍同比增長32%,但其三季度出貨量僅增長0.4%。出貨量低于預期讓其股價在上周五下跌6.63%,創(chuàng)2014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巴菲特持有的蘋果股票市值也下跌了35億美元。最近一連串下跌,蘋果不僅跌破萬億,還跌去了20%,進入技術熊市。
iPhone銷量似乎已經(jīng)出現(xiàn)見頂?shù)恼髡祝头铺貙μO果仍充滿信心。在今年5月接受CNBC采訪時,巴菲特稱并不在意短期的業(yè)績波動,iPhone的價格被嚴重低估,并希望繼續(xù)增持股票。
若iPhone銷量停止增長,蘋果除了不斷提價外,還有別的增長方式嗎。手表、智能音箱,有很多選擇,但這些業(yè)務相比于手機業(yè)務來講空間太小,要重新扛起萬億市值的大梁,似乎有些勉為其難。
那么,下一個增長空間在哪里?
特斯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線索。近日特斯拉公布其三季報,業(yè)績扭虧為贏,9月銷量達3萬輛,并且在9月最后一周產量達到5000輛。受這一消息刺激,其股價從最低點攀升40%,A股特斯拉產業(yè)鏈股票隨之大漲。
特斯拉越來越像電動車產業(yè)的“明日之星”。Model3預定量大獲成功后,眾多傳統(tǒng)汽車巨頭后知后覺,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試圖追趕特斯拉的步伐。除“造車新勢力”外,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也想切一塊傳統(tǒng)車企的蛋糕,谷歌、Uber、百度都大膽下海。
汽車是居民消費中單件價值量最大的消費品,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約1億輛,產值5萬億美金。相比于手機產業(yè)6000億美元的年產值來說,要大的多。
在汽車市場,蘋果有足夠的增長空間,但如何實現(xiàn)呢?
實際上,蘋果制造汽車的想法早已有之,但至今并未推出一款汽車產品。我們不禁想知道,蘋果汽車研發(fā)到什么階段了,iCar到底靠譜不靠譜。
先從蘋果與汽車的淵源講起。
喬布斯與汽車的淵源
喬布斯,是一個保時捷迷。
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是,喬布斯為贏得羅斯·佩羅的投資,把自己的保時捷911藏起來,以免佩羅認為NeXT很有錢。
Macintosh電腦的問世,也和保時捷息息相關。在開發(fā)Macintosh電腦的過程中,喬布斯常常要求研發(fā)團隊把電腦做出保時捷的感覺,因為這樣才能讓機器變的優(yōu)雅,才能稱為電腦行業(yè)的“大眾汽車”。
1985年,在蘋果和IBM打了一場硬仗后,喬布斯還買了不少保時捷944來犒賞其銷售團隊,足見喬布斯對保時捷的熱愛。
多種傳聞顯示,喬布斯生前對生產iCar的想法產生過興趣。2007年,一家德國報紙報道,喬布斯曾秘密會見大眾汽車CEO馬丁·文科特,討論生產一輛蘋果品牌汽車的話題。《紐約時報》記者Nick Bilton和蘋果董事會成員Mickey Drexler也曾表示喬布斯考慮過生產iCar。也許是由于汽車生產的高度復雜性,這一設想并未得以實現(xiàn)。
可見,蘋果長期以來對汽車產業(yè)覬覦已久,但蘋果為什么要進入汽車行業(yè)呢?
蘋果為什么要生產汽車?
蘋果汽車的發(fā)展歷史或許可以透露一些端倪。
在IBM主宰的大型機時代,鑒于電腦的昂貴價格,普通消費者難以企及。蘋果公司生產出小型的個人電腦,以人性化的圖形界面,美觀的造型和低廉的價格迅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iPod的產生,是喬布斯希望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加便捷的聽音樂產品。當時的便攜音樂設備以索尼的Walkman為代表,使用CD或者磁帶為載體,體積龐大,播放歌曲少,待機時間短。蘋果收購東芝的1.8英寸5GB的小型硬盤專利,推出了可裝載1000首歌曲,續(xù)航10小時的第一代iPod。
iPhone的產生基于同樣的模式。蘋果采用最先進的多點觸摸技術,取消了實體按鍵,并提供3.5英寸的大屏幕。當時的手機只能提供通話、短信和相當雞肋的應用程序,相比之下,由于iPhone較大的屏幕和觸摸式的操控,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程序,因此得以迅速顛覆手機行業(yè)。
蘋果公司長期以來的生意模式,是在傳統(tǒng)消費品中創(chuàng)造差異化產品。而這些差異化的來源,則是采取革命性的新技術。
汽車逐漸變成一種電子產品是蘋果選擇汽車行業(yè)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汽車是一種機械產品,而最近幾十年,整車中電子產品的價值占比迅速上升,截至2015年,全球汽車電子價值量占比已上升至40%。
鋰電池技術的成熟,為蘋果進入汽車產業(yè)奠定基礎。
電動車不是一種新技術。19世紀早期,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車曾與燃油車、蒸汽汽車三分天下。但隨著內燃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電動車一度沉寂。兩次石油危機之后,一方面石油價格高漲,另一方面燃油車造成城市污染,汽車制造商開始重新關注電動汽車。由于早期電池技術不成熟,整車廠的重點放在研發(fā)氫電池汽車上。直到特斯拉創(chuàng)新性的使用18650電池組裝的電池包,生產出廉價可用的電動車,全行業(yè)才開始轉向鋰電池路線。
電池技術在安全性和成本上的進步,為電動車普及創(chuàng)造了條件。2010年,三元電池的價格為1000美元/KWh,至2016年,已經(jīng)下降至不到300美元。三元電池的價格以每年約40%的速度下降,大規(guī)模量產電動車成為可能。
另一個蘋果進入汽車領域的理由是,電驅動技術帶來產業(yè)重心的遷移。
第一個變化是,汽車復雜度迅速下降,新興造車勢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智能駕駛和用戶體驗上。
內燃機的原理是空氣和汽油混合物的爆炸,每分鐘幾千次的小型爆炸構成了發(fā)動機的動力來源。由于燃燒的不可控,導致傳統(tǒng)汽車具有極高的復雜度。
在發(fā)動機內部,為保證燃燒效率,汽車廠商不斷引入類似于電子噴射系統(tǒng)、可變氣門技術等附加系統(tǒng)。高轉速容易損壞氣缸,因此需要潤滑油,外部需要額外添加機油系統(tǒng)。在發(fā)動機外部,變速箱用于保證發(fā)動機始終保持在最佳轉速區(qū)間工作,排氣管和廢氣處理系統(tǒng)用于處理燃燒產生的廢氣。此外汽車還需要油箱和水箱等部件。
復雜的系統(tǒng)導致汽車零部件數(shù)量超過2萬件,產業(yè)鏈極為復雜,因此汽車被稱為工業(yè)化之王。燃油系統(tǒng)復雜且易出錯的特性,導致汽車制造商極為保守,因為一個零部件發(fā)生故障產生的召回成本和聲譽損失足以把生產該車型產生的利潤消耗殆盡。
第二個變化是,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消失,瓦解了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的護城河。
傳統(tǒng)上,汽車的三大件,發(fā)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其中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是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的主要護城河。依賴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技術優(yōu)劣形成的等級體系,導致新興汽車制造商難以形成品牌認可。以豐田為例,盡管雷克薩斯在質量和性能上與BBA差距很小,但傳統(tǒng)認知上雷克薩斯還是更低一檔的汽車品牌。
不存在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時代,新興汽車制造商更容易形成品牌認可。特斯拉在5萬美元以上高端車的市場份額突飛猛進就是一個最新的案例。
蘋果面臨的兩條路:自動駕駛平臺還是完整的汽車?
蘋果下定決心生產汽車是在2014年,在庫克的指示下,蘋果開始了被稱為“Project Titan”的秘密項目。2015年,蘋果在其Cupertino總部附近的一個秘密地點組建了一個約1000人的團隊研發(fā)Titan項目。
但2016年,蘋果汽車團隊遇到了一些問題,Steve Zadesky宣布退出該計劃,由2012年退休的前蘋果公司高管Bob Mansfield重新領導電動車項目。一些傳聞說高管內部對蘋果汽車的發(fā)展路線發(fā)生了分歧,一派認為蘋果應該生產完整的汽車,另一派認為蘋果研發(fā)自動駕駛平臺即可。
蘋果放棄制造整車的傳言一直持續(xù)到2018年8月,蘋果重新雇傭前特斯拉工程師Doug·Fields,這導致人們猜測蘋果重新探索整車制造項目。
蘋果毫無疑問在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2017年6月,庫克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們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我們認為這種核心技術至關重要。某種意義來說,自動駕駛是所有AI技術的基石。這可能是所有AI技術中最難攻克的部分。”
但從目前申請專利的情況來看,蘋果也在探索整車制造。上月蘋果通過美國專利局的一項專利審批,該專利描述了如何將電池組的高電壓轉換為供信息娛樂系統(tǒng)、空調等使用的低電壓技術。此外,蘋果還在三季度申請了座椅反饋系統(tǒng)專利、天窗滑軌系統(tǒng)、智能大燈和抬頭顯示器專利。
似乎蘋果尚未作出選擇,在這兩條道路上皆有探索。著名蘋果分析師KUO曾表示,蘋果汽車將在2023-2025年推出,并使用臺積電代工的汽車芯片。
但基于蘋果追求最佳用戶體驗,和長期堅持軟硬件結合的戰(zhàn)略來看,制造一款擁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整車,才是蘋果最優(yōu)的選擇。
iCar將是怎樣的一款產品
人們很好奇,蘋果汽車究竟是怎樣一款汽車。但我們連下一款iPhone的都無法預計,更難說蘋果汽車長什么樣,甚至蘋果是否最終會推出汽車都存在不確定性。盡管如此,基于現(xiàn)有資料,我們可以對蘋果汽車的一些特性進行判斷。
蘋果汽車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否有iCar,蘋果的自動駕駛平臺是其汽車產業(yè)的關鍵點。基于差異化的戰(zhàn)略風格,蘋果不太可能推出一款L2級的輔助駕駛汽車,至少應該是類似于特斯拉的L2.5級半自動駕駛汽車。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蘋果推出一款L4的高度無人駕駛汽車。
蘋果汽車可能跳票嚴重。傳統(tǒng)上,一款汽車開發(fā)周期是36個月。存在汽車平臺的情況下,開發(fā)周期可以縮短到24個月。考慮一個公司從頭開始生產汽車的情況,特斯拉從創(chuàng)立(2004年)到首款車Roadster上市(2008年)共耗時4年,蔚來汽車從創(chuàng)立(2014年)到首款車ES8上市共耗時4年。蘋果汽車從2014年開始立項,目前還沒有實體的樣車出現(xiàn)。
這取決于蘋果的策略,若蘋果希望在新車上搭載L4級的無人駕駛技術,可能需要較長的研發(fā)時間。但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難以在2020年拿出一款革命性的汽車產品。而蘋果又不愿意生產一款與日產leaf、通用Bolt,甚至特斯拉相似的汽車產品。因此蘋果汽車很可能跳票嚴重,比較有可能的日期是2023年以后。
蘋果將成為你的伙伴,而非僅僅是工具。蘋果汽車將有更多的顯示設備,更強的計算芯片,更多應用功能,在此基礎上可以提供比較滿意的娛樂功能,比如看電影。由于電動車無需點燃發(fā)動機也能維持空調運轉,車主可能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呆在電動汽車里面放松休息。最理想的情況下,完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甚至可以自己完成充電、洗車,接送車主上下班。
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汽車將越來越像人的第二空間或者小伙伴。具有情感附加值的產品,將會給蘋果汽車帶來更高的附加值。
蘋果市值兩萬億???——且行且看
從戰(zhàn)略上,蘋果也需要汽車業(yè)務來獲得新的增長。用波士頓模型給蘋果業(yè)務進行分類,目前iPhone正在從明星業(yè)務轉向現(xiàn)金牛業(yè)務,若沒有新的業(yè)務擴張,蘋果將徹底淪為一個現(xiàn)金牛公司,這也是最近目前資本市場擔心的問題。
其實按照目前全球汽車銷量,年銷售約1億部,假設蘋果汽車業(yè)務滲透率達到5%,其年銷量約為500萬輛。以蘋果汽車可能的定位來看,5萬美元的均價較為合理,因此蘋果的汽車業(yè)務年銷售額將達到2500億美元,與目前蘋果所有業(yè)務的收入大略相等。
但是,這終究是假設。
ipod、ipad和iphone每個產品都是跨時代的產品,但是庫克就是庫克,和喬布斯時代不一樣了。團隊對于新產品打磨的耐心到底如何?定位是科技產品還是耐用消費品?如何和其他汽車產商競爭?這都是庫克團隊要慢慢解決的問題,且行且珍惜吧。
責任編輯:孟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jīng)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