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證券徘徊生死之間 市場化重組抑或直接破產(chǎn)(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3日 11:19 和訊網(wǎng)-《財經(jīng)》雜志 | |||||||||||||||||||||||||||||||||||||||||||||||||||||||||||||||||||||||||||
積重難返 平心而論,華夏證券能夠在短短四年時間內(nèi)迅速歸還41億元的客戶保證金,在證券行業(yè)內(nèi)是少有的。但在融資成本的巨大壓力下,華夏證券已難東山再起。
截至2002年底,華夏證券對外融資余額達到52.37億元,比年初增加14億元,全年平均融資規(guī)模保持在41.27億元。這些資金大部分用于歸還了保證金,部分用于公司日常經(jīng)營周轉。由于融資支撐的資產(chǎn)大部分屬于不良資產(chǎn),贏利性差,融資利息成為公司巨大的成本負擔,吞噬著公司正常業(yè)務收入。 2002年華夏證券的支出為12億元,其中9.33億元為營業(yè)費用,2.69億元為資金業(yè)務支出;到2003年,營業(yè)費用和稅金降低到9.1億元,但對外融資的資金成本高達3.6億元。 此外,華夏證券于2001年10月轉讓了25.14億元的實業(yè)資產(chǎn)給華證資產(chǎn)管理公司,之后,華證還在不斷接收華夏證券轉讓的非證券類資產(chǎn)。到目前為止,華證已經(jīng)接收了華夏證券42.56億元的非證券類資產(chǎn)。在剝離給華證的非證券類資產(chǎn)未變現(xiàn)歸還的情況下,對外融資仍需持續(xù)。 為此,華夏證券盡量降低融資利率,2002年的平均利率水平從2000年的9.9%降低到7.5%,盡管這樣,華夏證券近幾年的融資成本仍達到了10億元以上。 記者從國有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了解到,中國建設銀行是華夏證券的主辦行,與華夏證券有股票質押貸款業(yè)務,有一些資金上的往來。此外,因為華夏證券只有銀行間拆借市場網(wǎng)下會員的資格,銀行只能和它做隔夜拆借,因此華夏證券融資的主力不是銀行,而是機構。 伴隨融資壓力而來的,還有管理風險特別是道德風險。事實上,華夏證券的眾多營業(yè)部都曾承擔融資任務,因而產(chǎn)生了大量賬外經(jīng)營。2002年,華夏證券上海青浦營業(yè)部經(jīng)理姚海川被殺,就是因對外融資1500萬元委托理財無法償還引發(fā)的糾紛所致。然而這一血淋淋的教訓并沒有被眾多營業(yè)部汲取。 華夏證券的一位高層稱,2004年3月前后,華夏證券就將部分委托理財變現(xiàn),目的是不要把矛盾集中到總部。但事實上,在去年發(fā)生支付危機之后,總公司無能為力,分公司因無法向客戶交代,出現(xiàn)了挪用客戶國債數(shù)億元的情況。 時至今日,與眾多陷入資金困境的券商一樣,華夏證券惟有重組、破產(chǎn)、“破產(chǎn)加重組”可行。理論和實踐都已經(jīng)表明,無條件的注資重組并非上策,與其耗費公帑挽救一家病入膏肓且有著種種前科的券商,不如尋求真正市場化的重組之路,抑或直接破產(chǎn)。 華夏證券問題最終如何解決,正在進一步考驗監(jiān)管部門和有關政府理解市場規(guī)則的智慧和見識。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