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沒有人會想到,市值高達3736億的美的集團,也會裁員。
5月19日,社交平臺脈脈突然流傳起了“美的集團要裁員50%,有的事業部已全裁”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對于美的集團的大裁員都是議論不已。
而針對裁員,美的集團脈脈平臺官方賬號回應稱,“鑒于對內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多措并舉,進一步夯實增長潛力,提高經營業績?!边@基本佐證了美的集團“大裁員”消息的真實性,不過是否有50%的裁員比例,官方并未明確回應。
作為家電巨頭,大家多少都會對美的集團的大裁員感到疑惑和不解,畢竟和身處泥潭的互聯網企業不同,從業績來看,去年全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高達3434億,首次突破了3000億大關,同比大幅增長20.18%;實現凈利潤285.7億,同比增長4.96%,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為什么在業績大好的情況下,美的集團卻選擇了“逆勢”開啟了裁員?在這一輪大裁員的背后,美的集團和方洪波是否看到了一些我們還沒有看到的問題?
與生俱來的變革“基因”
雖然這一輪“大裁員”來得有點突然,但如果你對美的集團足夠了解,或許不會感到意外。
實際上,自從成立以來,美的集團便經歷過多次的大變革,這家如今的世界500強、市值高達3736億的大型家電企業,素來都有著不斷變革的“基因”。
關于美的集團的歷史,最早還要追溯到54年前的1968年,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歷史上的一段特殊時期,全國工業產值大幅下滑,經濟萎靡不振。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由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亨健領頭的23位北?鎮居民以“生產自救”的名義,每人集資50元,組建了“北?街辦塑料生產組”,而這正是如今千億家電巨頭――美的集團的前身。
在剛開始的時候,美的的主營業務并非如今的家電,而是通過簡單地加工尼龍紙、塑料布等廢舊塑料,生產塑料瓶蓋、玻璃瓶和皮球等產品;隨著企業的逐漸壯大,美的集團還嘗試過五金配件、汽車配件等多個領域,憑借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美的集團成功地“熬”到了1976年改革開放時期,而這也是美的集團正式崛起的開始。
時間來到1980年,隨著大環境的不斷好轉,何亨健帶領的美的集團開始了第一輪、也是其自創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全面進軍家電行業。因為剛開始時技術有限,美的集團選擇了“風扇”這個細分產品作為突破口,并成為了當時暢銷全國的“鉆石”牌風扇配件供應商。
從現在來看,何亨健當時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自從選擇了生產風扇之后,美的集團便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到1985年,美的集團已經實現產值3748.4萬元,利潤244.6萬元,職工人數657人,成為了當地的一家大型企業,在后來的幾年,美的集團甚至將風扇賣到了國外。
1990年,隨著風扇市場的逐漸飽和,美的集團又將目標瞄準到了還沒有興起的空調領域,花費重金投資興建了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美的工業城,這也是美的集團的第二次變革――從簡單的風扇產品向更有技術含量的空調產品轉型。
1992年,美的集團順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從之前的鄉鎮企業改制成為股份制企業;在完成了改革之后沒多久,美的集團成功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了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造的上市公司,隨著公司的成功上市,美的集團的1.0時代基本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2011年的第二輪“大變革”
美的集團的變革“基因”并未隨著上市而發生改變。
如果說1993年的成功上市意味著美的集團1.0時代的完美落幕,那么2011年的“大變革”,則是美的集團2.0時代的開始。
在1993年上市后到2010年的這17年時間里,美的集團一路穩健發展,這背后既有美的集團自身不懈奮斗的因素,當然也離不開國內經濟高速發展這個時代的大背景。到2010年的時候,
美的集團的營收已經突破了千億大關,成為了中國家電產業第二家“千億集團軍”。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美的集團卻做出了一個讓人十分意外的決定――進行“大變革”。
雖然業績一路攀升,但當時的管理層認為當時的美的集團不過只是“虛胖”,這樣的模式將難以持續,而方洪波更是直接點明“美的現在這種單純依靠規模優勢、成本優勢的家電發展模式沒有希望,必須換一條新跑道,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就這樣,在剛剛創出千億營收紀錄的大背景下,美的集團拉開了轉型、改革的序幕,先是一刀切地停止了傳統的、粗放式的投資,然后再進行了以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投資布局,提出了“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戰略,圍繞這三方面構建新的競爭能力,“必須要轉型,必須要有壯士斷臂的決斷,這才有出路。”方洪波后來回憶道。
在轉型的影響下,那幾年里投資者對于美的集團也一直爭論不已,特別是伴隨著業績的下滑――2012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026億,同比下滑23.46%;實現歸母凈利潤32.59億,同比下滑6.14%,美的集團更是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不過,從現在來看,美的集團當年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雖然經歷了陣痛,但從2015年開始,美的集團的轉型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2017年營收直接越過了2000億大關,來到了2419億,同比大幅增長了51.35%;而到了2021年,美的集團的營收更是突破了3000億大關,直接來到了3433億,同比大幅增長20.18%。
而除了業績之外,經歷了2011年的“大變革”之后,美的集團也超越了“老對手”格力電器,成為了家電龍頭企業。根據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收盤,美的集團的總市值為3736億,格力電器的總市值為1879億,美的集團已經遠遠超過了格力電器。
10年之后的第三輪“大變革”
時隔10年之后,2022年美的集團又有了開啟新一輪“大變革”的跡象。
最先體現美的集團“大變革”的是人事方面的變動。5月19日,社交平臺脈脈突然流傳起了“美的集團要裁員50%,有的事業部已全裁”的消息;而根據媒體報道,美的集團正在開啟第二輪裁員,目前已接近尾聲,但在未來不排除之后會有第三輪的裁員。
除了裁員之外,美的集團還對相應的業務作出了調整:To C業務,保留家電核心品類,母嬰、寵物電器等品類優化;To B業務,保留“四大四小”核心業務,其他關停并轉。To C業務要轉型升級,結構優化,加強海外業務。同時堅定地向To B業務轉型,加大投入,越困難越要堅定。
不難看出,在目前家電市場已經逐漸飽和的大環境下,美的集團正在慢慢縮減“To c”業務、發力“To B”業務,希望通過“To B”業務實現企業的轉型。
實際上,雖然最近這幾年美的集團在高速發展,業績屢創新高,但“變革”、“轉型”這樣的字眼,其實從未消失過。據媒體報道,雖然2018年美的二次入圍世界五百強企業,但在當年的年會上,方洪波卻用“危機已經在堆積”來敲打沉浸在掌聲中的美的人:“時不我待,美的這次變革要比2012年更堅決、更徹底、更迅速”。
到了2019年初美的集團經營年會上,方洪波自問自答式拋出“美的集團如何實現重生?改變,就是答案”。而在2020年年會上,“改變”再度成為核心詞:52年來從不走平凡路的美的集團,‘改變’是從未改變的唯一選擇。
而從實際的行動上看,美的集團也很早就開始為日后的轉型做準備,和之前的幾輪內部變革不同,美的集團的這一次變革主要寄希望于外延式收購。
據統計,自2017年以來,美的集團便不斷對外收購優秀的企業,如2017年以292億元的價格收購德國庫卡、2018年以143億收購小天鵝、2020年以7.43元收購合康新能18.73%的股權、2021年3月以43.57億元收購萬東醫療45.46%的股份等等。
當然,美的集團瘋狂并購的背后,也帶來不少的隱患。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目前美的集團的商譽高達273.7億,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僅次于中國電信,未來的壓力非常大。
而在最近這兩年里,雖然美的集團的業績依舊亮眼,但股價卻跌跌不休,截至5月25日收盤,美的集團的股價僅為53.4元/股,市值則為3736億,和2021年的最高點106.4元相比,美的集團的股價接近腰斬,市值則蒸發超過了3600億。
除了股價下跌之外,對于當前的美的集團,機構的持股信心也有所下降。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的基金持倉家數為511家,和2021年四季度的1338家相比,有超過800家基金退出了。
很顯然,在目前的環境下,美的集團的這一次變革充滿了不確定性,想要從家電企業變成一家科技企業,難度并不小,最近的股價和機構持倉都已經充分體現;至于美的集團能否通過變革再上一個臺階,這或許只能等待時間給予我們答案。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