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六里投資報
8月18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中歐基金中期策略會上,與中歐基金首席策略分析賈鋒展開對話,就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資本市場及產業未來的發展,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李迅雷提出,以1-7月房地產投資數據來看,房地產已經成為了拖累經濟的一項重要因素。
房地產在經濟中的重要拉動作用縮減后,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可以得到更大發揮。投資者理財中,金融產品的配置比例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他認為,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也將從賺存貸差轉向金融創新,中國金融監管政策未來或將進一步放松,“混業經營,分業監管”或會是未來商業銀行走向的新局面。
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中,中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內需市場,中國車企也將隨之成長,未來的全球領軍車企未必就是特斯拉。
先來看投資報整理提煉的交流要點:
1.從七月份數據來看,1-7月房地產投資是-6%以上的負增長,已經是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首先我覺得,我們國家從政策層面要堅持房住不炒。同時的話,也要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所以我覺得我們更可能的一種態勢,就是房地產慢慢地在經濟當中的體量占比下降。
房價的話,可能會出現滯漲。
同時,這對于我們金融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
2.日本已經是負利率,歐洲歐盟也是負利率。
那就有個問題來了,為什么人家是負利率,銀行一樣還是能夠掙錢?
那么顯然,他們銀行不是掙存貸差的錢。
那么他們在掙什么錢?
那還是增值服務,還是各種理財產品,直接融資所帶來的各種金融創新。
我覺得這是以后商業銀行經營的模式,而不是傳統的來獲取一個存貸差的這樣的模式。
3.我相信我們國家今后金融的監管政策也會進一步寬松,我們可能就會走到一個“混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
所以對于金融機構來講,還是有它的發展機會,尤其對商業銀行來講,轉型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比如說像房地產,雖然銀行貸款這塊可能要弱了,它可以發REITS。
REITS在美國的話,它的體量非常大,我覺得這在中國也是可以借鑒的。
4. 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我們的利率是不是還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我們會不會在將來也實現零利率?
完全有可能,因為金融機構在轉型了。
整個社會經濟下行的話,需要有更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支持實體經濟。
5.記得我在2001年的時候,曾經組織我們的行業研究員出過一本書,叫《未來藍籌》。
我們選擇了其中的30個企業,進行跟蹤。
跟蹤的結果,發現其中有40%還是被我們選對了,他們確實成為未來的行業龍頭了。
這個組合,它具有很高的超額收益。
即便你沒有選對,但是它是屬于頭部,屬于次龍頭,同樣可以獲得一個很高的超額收益。
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的話,我們首先要選行業,成長性行業,即便你選不中它的龍頭,它只要發展,那超額收益也很高。
對于夕陽行業,對于傳統行業來講,你即便選中了龍頭,你的投資回報率可能還是要跑輸整個市場。
房地產體量占比會慢慢下降,
融資結構會發生改變
問:從人口的角度,我們怎么去看待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房地產的投資機會?對于家電、家裝、鋼鐵、建材等相關產業,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迅雷: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大,
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直接跟間接的大概要占到25%-30%。
居民家庭的資產配置當中,房地產要占到60%以上。
銀行的貸款結構里面,房地產大概要占到30%左右。
對政府的土地財政,房地產的貢獻也是巨大,所以房地產至關重要。
從七月份數據來看,1-7月房地產投資是-6%以上的負增長,已經是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首先,我覺得,我們國家從政策層面要堅持房住不炒,同時的話,也要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所以我覺得我們更可能的一種態勢,就是房地產慢慢地在經濟當中的體量占比下降。
房價的話,可能會出現滯漲。
同時來講的話,這對于我們金融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
日本在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前,日本的金融當中,
它的融資結構里面,間接融資占比是75%,直接融資占比是25%。
現在,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后,直接融資跟間接融資各占50%。
說明什么?說明日本的融資體系發生了變化。
1990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個公司。日本的銀行占了六家。
現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里面沒有一家銀行,更沒有一家日本銀行,說明整個結構發生了變化。
那么,這對于我們資本市場來講是不是好事?
我覺得可能是好事情,因為這樣的話,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投資者的理財當中,金融產品的配置比例,會得到一個顯著地提升。
整個金融行業里面,資產管理行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得到更大的關注,可以把規模做得更大。
舉個例子來講,像前兩年有數據體現出來,公募基金的規模擴張已經超過了IPO的規模,更何況還有私募基金,
所以說,中國資本市場在將來,會發現資金的流入量非常大。
最近已經出現了資產荒,資產荒為什么會發生?
就是因為,過去我們的銀行理財產品里面有一大塊是跟房地產相關的產品,現在這個產品沒法發了。所以說,出現了資產荒。
其實,我們講到人口老齡化,講到房地產,現在看到的只是現狀。
我們再如果往下推演20年,20年以后,可能這個跡象會更加明顯。
所以我覺得,現在大部分的投資者,大部分老百姓,對這樣一種變化根本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
我們應該看到,這樣一個以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我們要著重研究、著重分析的,就是可以借鑒過去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它的結果是怎么樣;
或者美國次貸危機之后,它整個房地產走勢是怎么樣的,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是怎么樣的。
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話題。
商業銀行在負利率下會存在新的盈利模式
中國未來也可能出現零利率
問:你提到,地產板塊對商業銀行過去的利潤貢獻了30%。接下來,商業銀行它的整體利率是比較低的,它要怎么樣更好地去支持實體經濟?
李迅雷:整個全球經濟它是低增長高震蕩,中國經濟可能也還會繼續面臨下行的壓力。
日本已經是負利率,歐洲歐盟也是負利率,當然最近可能做了一個調整,往上調了調。
那就有個問題來了,為什么人家是負利率,銀行一樣還是能夠掙錢?
那么顯然他們銀行不是掙利差的錢,不是掙存貸差的錢。
那么他們在掙什么錢?
那還是增值服務,還是各種理財產品,直接融資所帶來的各種金融創新。
我覺得這是以后商業銀行經營的模式,而不是傳統的來獲取一個存貸差的這樣的模式。
所以我覺得對于商業銀行來講,依然還是有機會。
比如說美國次貸危機之后,那為什么美國的一些高杠桿的投資銀行就破產,就經營不下去了?
然后,他們被商業銀行給并了。
但商業銀行這樣并了之后,它進一步成為全能型的金融機構了。
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商業銀行的模式,
一方面來講的話,它要把一些分業的業務打通。
我相信,我們國家今后金融的監管政策也會進一步寬松,我們可能就會走到一個“混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
所以對于金融機構來講的話,還是有它的發展機會,尤其對商業銀行來講,轉型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比如說像房地產,雖然銀行貸款這塊可能要弱了,它可以發REITS。
REITS在美國的話,它的體量非常大,我覺得這在中國也是可以借鑒的。
那么,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我們的利率是不是還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我們會不會在將來也實現零利率?
完全有可能,因為金融機構在轉型了。
整個社會經濟下行的話,需要有更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支持實體經濟。
在這方面,我覺得大家思路還可以更加打開。
總而言之,天無絕人之路,當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玩不下去的時候,那么它必然會產生新的模式,會倒逼經濟轉型。
那是不是對我們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又帶來了新的機遇了呢?
人口老齡化趨勢
對生物醫藥行業推動作用巨大
問:從醫藥板塊未來5-10年的維度,人口老齡化對這一板塊的影響怎么看?
李迅雷:醫藥板塊,首先它屬于大消費板塊。隨著人口老齡化,投資的需求在下降,消費的需求在上升。
當社會城市化率水平比較低的時候,人口老齡化率水平比較低的時候,那肯定是投資主導。
那么發展到后來,現在像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屬于超級老齡化社會了,那他們肯定是消費主導。
所以說大消費可以繼續看好。
同時來講,我們細分到醫藥板塊,人口老齡化之后,最容易得的兩種病,
一個是心血管病,一種是癌癥。
這兩種疾病的藥物治療需求肯定是大幅上升的,我覺得肯定也是看好的。
另外,隨著我們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如何一個健康,養生保健,體育運動,這類的需求也是在明顯提升。
還有一點,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大,14億人口。
這里面的話,如果說高端人群占比是20%的話,那20%所對應的就是2.8億,美國也不過是3.3億人口。
我們的高端人群一旦對于醫療的需求上升的話,那么其實從量來講是很大的。
高端人群它的比例雖然比較低,但是我們國家的人口基數太大,邏輯上來講,應該會產生一些醫療行業的巨頭。
而且人口老齡化,它還伴隨著預期壽命的不斷上升,對這方面是存在著巨大需求。
這種需求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推動,我想應該還是巨大的。
當然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研發投入,原創藥的比重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智能汽車領域,
全球巨頭未必是特斯拉
問:現在,信息化革命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我們的投資和生活。在產業革命變遷的維度上,你有哪些看法?
李迅雷:產業它是需要不斷地升級。不斷升級的過程當中,就產生新的需求。
比如說現在人口老齡化了,對機器人的需求就大幅上升。
機器人它又會細分,拖地的機器人,廚房烹調方面的機器人,有很多需求是隨著技術實現能力的提升,他會應運而生。
我們中國也經歷了這個時期,比如說在90年代的時候,家電的需求大幅上升。
那么當初日本是全球家電的巨頭,中國的消費大幅上升之后,那么中國的家電企業就成為全球的巨頭了。
汽車一直是日本、美國,這兩國家巨頭,當然是日本更領先了。
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尤其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就是種智能汽車,
就像我們現在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大家現在用的都是智能手機。
那么智能汽車,我覺得在這個領域里面,中國可能就領先了。
中國有這么巨大的人口基數,那未來,智能汽車領域肯定是中國的企業是全球的巨頭。
未必是特斯拉。
這方面我覺得在不斷創新,在技術升級,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看到行業的帶來的機會。
從目前來講,比如說在光伏領域里面,中國已經是領先了,在全球已經成為巨頭了。
那么新能源汽車,我覺得中國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我認為,中國肯定在全球產量和銷量都是最大的,這沒有任何懸念。
未來還有什么?
是不是在大飛機領域里面,中國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為現在飛機無非就是空客和波音,那為什么中國作為一個全球飛機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這么大的人口,我們能不能產生這種巨頭?
這對相關產業、相關行業的帶動是非常大的。
從新材料,到航空發動機,從輪胎,到一些細節產品都會有一個巨大的牽引作用。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圍繞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一些相關的產業應運而生,但是我們的技術在不斷地演進。
在這個過程當中,只要你有需求,那么理論上來講的話,就有應該有一個相應產品的供給。
傳統的產業,它之所以走弱了,是因為有新的產品起來,傳統的需求已經不能夠滿足我們現在居民的消費需求了。
像日本它的人口老齡化,就帶領了日本機器人的普及率,它的使用率是在全世界最高的。
那么我們也會面臨這樣一種情況。
人工成本的上升,也會推升這方面的需求。
所以我覺得,產業的發展,它的涉及面是非常廣的。
從新能源,節能儲能,到那些新的消費的場景,再到與此相關的材料,到互聯網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我覺得,我們需要不斷學習。
沒有一個產業,它能夠確保一成不變的盈利模式,都會有從盛轉衰的可能。
與此同時,新的行業它又會起來。
我想這個過程也給我們的資本市場,帶來了很多投資機會。
從高成長行業中
選出頭部公司的組合
問:一家偉大的公司,它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潛質?
李迅雷:我覺得,一個偉大公司它在各個方面,做得都是比較好的。
我基本上是從三個維度去看。
一個是從公司治理,
就是他的股權結構,董監高的分工協作,股權激勵,期權等等,這是公司治理層面。
第二個,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它的行業的競爭力怎么樣?這里面有專利,有研發投入等等。我們從ROE,從ROIC等指標上面去看。
第三個,主要看它的社會價值。
它對社會的貢獻,社會的責任。
就這三個維度去看一個企業,具體要涉及到某個行業,它是不能夠成為龍頭的時候,就可能它在某一方面會更加突出。
所以我覺得要評估一個企業它是否會成為一個未來的龍頭,確實是個非常專業的東西,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但是,總體來講,我覺得從三個維度去進行行業比較,可能篩選出一個組合。
比如說在行業里面屬于前10%的這類企業,里面可能在未來有一個或者有兩個能夠成為未來的龍頭企業。
記得我在2001年的時候,曾經組織我們的行業研究員出過一本書,叫《未來藍籌》。
我們選擇了其中的30個企業,進行跟蹤。
跟蹤的結果,發現其中有40%還是被我們選對了,他們確實成為未來的行業龍頭了。
那么這個組合,它具有很高的超額收益。
即便你沒有選對,但是它是屬于頭部,屬于次龍頭,同樣可以獲得一個很高的超額收益。
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的話,我們首先要選行業,成長性行業,
即便你選不中它的龍頭,它只要發展,那超額收益也很高。
對于夕陽行業,對于傳統行業來講,你即便選中了龍頭,你的投資回報率可能還是要跑輸整個市場。
所以這就是,我們對這種高成長行業一定要側重。
你選不中龍頭,你可以選個組合,組合跑贏整個資本市場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
機構交易的占比還會進一步上升
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問:現在市場中機構投資占比越來越高,你認為最終A股市場的機構化會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
李迅雷:這兩年來,其實公募基金管理的市值越來越大了,私募基金發展的速度也很快。
那么這說明什么?
說明我們理財的需求是在不斷增強的。
第一個,我們現在的M2,今年以來都是圍著12%左右的增速,這么高的增速。
今年上半年,中國居民的存款增加了十萬億,這個體量是非常大。
那錢不可能一直趴在存款的賬戶上面,它肯定會有一部分要配置一些理財的產品。
這方面,現在股票數量越來越多是,A股是現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所以個人要研究這么多公司是不現實的。
這表明了中國機構化的進程在加速,因為注冊制之下,以后上市公司數量還會繼續增加,直接融資比重還會進一步提高。
目前來講的話,A股市場機構化程度還不算高。
你看一下香港,它的散戶數量很少了,美國的散戶的交易量占到整個市場交易量的份額大概是20%。
我們A股市場在2015年的時候,大概交易量占到80%,現在已經降到了70%。
那么意味著,我們要到美國這個地步的話,個人投資者交易量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但是由于房地產作為一個主要配置資產,今后它的比重會下降,那就意味著居民部門應該有更多的資產要投入到金融領域,要配置權益類的資產,一些理財產品等等。
這就意味著將來機構交易的占比還會進一步的上升,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這個趨勢在美國,大概經歷了70年左右的時間,那么A股市場趨勢會比較快。
我們畢竟現在進入到一個數字化時代,交易越來越便利,信息傳輸也會比較寬裕,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大的趨勢。
再加上三大支柱,養老金,長期資金的進入。
長期資金進入之后,對于資本市場又會帶來深刻的變化。
你看看現在港股跟A股之間的價差還是那么大,這個價差不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的。
這個價差會縮小,而縮小的過程,就是靠這種理性的長期資金進入。
責任編輯:張書瑗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