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寧德時代宣布將斥資190億元進行產業鏈投資后僅一年,便開始了減持。
上周五收盤后,永福股份發布公告稱,寧德時代擬減持不超過546.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3%。自8個月前投資永福股份至減持公告日,寧德時代僅此一筆投資便浮盈5.6倍,增值12億元。
除投資永福股份大賺外,在已上市的公司中,寧德時代還投資了鋰電設備企業先導智能,浮盈約60億元;投資鋰電池檢測企業星云股份,浮盈約1億元;投資參股資源的企業天華超凈,浮盈約2億元。寧德時代在對外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布局的同時,還能夠通過“低買高賣”,獲得數額不菲的投資收益,可謂一舉兩得。
受益于當下的最大風口——新能源汽車浪潮,在未來業績預期的支撐下,寧德時代股價節節攀升。
借助火熱的行情,在股價高位時,寧德時代再次拋出新一輪定增和產能擴張計劃,試圖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市場份額和龍頭地位。不過,如果從利潤的角度看,寧德時代或將面臨“遠憂”。
行業“軍備競賽”式擴產埋惡性競爭隱患
隨著滲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期。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產銷量創歷史新高。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47.8萬輛,同比增速達204.12%,銷量已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滲透率超10%,已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電動汽車的巨大銷量帶來了動力電池的海量需求,但隨之而來的也是鋰電企業“軍備競賽”式的競相擴產。
8月12日,寧德時代對外披露定增預案,擬發行不超過2.33億股,募集資金約582億元,擴建共計137GWh動力電池產能和30GWh儲能電柜,進行新能源先進技術研發,并補充流動資金。
據券商測算,按照公司已披露的各輪擴產計劃,寧德時代鋰電池的新建規劃近600GWh,產能將從2020年的約70GWh增加至2023年約500GWh,2025年,產能有望進一步增至700GWh。屆時,公司的總體產能將達到全球總需求的30%。
除寧德時代外,國內外其他主要電池廠的擴產速度都在加快。
公開資料顯示,億緯鋰能擬在荊門投資建設年產104.5GWh的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中航鋰電成都、武漢、合肥等地的生產基地也將先后落地,五年內的產能規劃調高至300GWh;國軒高科規劃在2025年達到100 GWh的動力電池產能;孚能科技的擴產目標為120GWh,其中今年計劃開工的產能不少于20GWh。
國外巨頭也同樣虎視眈眈。拆分后的LG新能源將于年底前完成IPO,已規劃產能430GWh;SK創新則計劃分拆電池業務,并將2025年的產能規劃由100GWh提升至200GWh。
實際上,考慮到成本問題和供應鏈安全,整車廠近來也紛紛自建電池廠。長城汽車母公司旗下蜂巢能源的電池已開始量產,并將未來兩年的產能規劃從4GWh提升到100GWh;長安汽車也對外宣布,幾年內將投300億元布局動力電池。
電池廠、整車廠,甚至上游鋰鹽加工企業(如贛鋒鋰業等)紛紛布局和加大動力電池的擴產節奏,“軍備競賽”式的擴張無疑將加劇未來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作為行業龍頭,寧德時代利潤空間將面臨挑戰。
警惕固定資產折舊吞噬利潤
根據披露的定增預案,寧德時代此次將新建和擴建包括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廣東瑞慶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四期)、寧德蕉城時代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以及湖西鋰離子電池擴建項目(二期)在內的多個項目,總投資額約530億元。
而動力鋰電池作為重資產行業,寧德時代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十分迅速。
2020年末,寧德時代的固定資產余額196.22億元,相比2016年末的37.27億元增加約5倍,近四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達51%。2021年一季度,公司固定資產進一步擴張至207.60億元。
在建工程同樣飛速增加。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賬面余額56.02億元,相比2016年末的12.26億元增加4倍。
隨著新擴建項目的不斷推進,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還將繼續成倍增加,由此帶來的折舊金額不斷積累。
可以看到,2016年,寧德時代全年折舊約7.3億元;2020年,公司全年折舊額達到45.77億元,四年時間增加6倍。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此巨額的固定資產投資,會大大提升寧德時代的經營杠桿系數,即凈利潤的變動對銷售的增長更為敏感。一旦行業需求萎縮,或競爭加劇,或鋰電池技術被替代,寧德時代凈利潤萎縮的速度將會是“光速”。
上下游兩面擠壓盈利空間
今年以來持續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也讓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電池企業倍感壓力。
據券商統計,今年年初至7月末,絕大多數電池材料的售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最上游的碳酸鋰和氫氧化鋰,7個月的漲幅分別達到70%和90%。中游材料六氟磷酸鋰的漲幅最大,達到270%。受此影響,電解液售價也增長達到120%左右。占動力電池成本最高的正極材料,今年前7個月漲幅也達到30%-40%。
而據上海鋼聯的最新數據,8月17日,碳酸鋰(99.2%工業零級/國產)售價繼續上漲3000元/噸,氫氧化鋰(56.5%,工業級/國產)上漲2000/噸,六氟磷酸鋰上漲10000元/噸。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企業的下游——新能源乘用車的售價卻一降再降。
以電動車龍頭公司“價格屠夫”特斯拉為例。7月8日,特斯拉宣布國產Model Y標準版車型正式上市,售價為27.6萬元。這個價格,較此前上市的長續航版Model Y下降7.19萬元,一次性降幅達到20%。
不僅如此,根據官網最新消息,特斯拉將Model 3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車型的補貼后售價調整為23.59萬元,相比此前下調1.4萬元。
實際上,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作為特斯拉在國內的主力車型,Model 3已經完成了多次售價下調。
2018年底,進口Model 3剛進入國內,售價最高的高性能全驅版價格一度高達69.80萬元;2019年10月,特斯拉發布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售價降至35.58萬元;2020年,Model 3更是加快了降價頻率,最低售價已降至目前的23.59萬元。
盡管風口之上的寧德時代雄心勃勃、意氣風發,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長遠來看公司的利潤增速能否達到市場預期,或許還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