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 饒守春 北京報道
“7過1”、“5過1(含暫緩表決1家)”、“6過1(含取消審核1家)”,通過率不足17%,這是2018年1月第四周的A股IPO發行審核結果。
這一結果也許將令1月最后幾天上會的企業感到擔憂。
證監會1月26日披露的信息顯示,本周有5家企業上會受審,上會時間均為1月30日。
雖然未披露本周是否還將有其它企業上會,但在已披露的5家企業中,年內第二次上會的蕪湖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伯特利”),和三度闖關IPO的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鱘龍科技”),備受外界矚目。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盡管過會率持續走低,但嚴把IPO質量關態勢不會改變,在此基礎上,監管層對企業規范性問題將更敏感。
伯特利關聯交易承壓
成立于2004年6月的伯特利,主營業務為研發、制造和銷售各類汽車安全系統零部件,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袁永彬,其合計控制公司45.93%股份。此次IPO,伯特利計劃發行4086萬股,擬募集資金6.2億元,用于建設四個汽車系統零件項目。
這并非伯特利年內首次面臨上會。
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伯特利原擬在1月16日的發審會中上會受審,但公司以“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于上會前夜選擇取消發審。
更早之前,伯特利曾在2016年1月掛牌新三板,一年后主動選擇摘牌,掛牌期間融資超過1億元。
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于1月29日多次聯系伯特利,希望了解之前取消審核的具體原因,但披露的聯系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盡管如此,面對發審委日趨嚴格的審核態勢,伯特利能否過會,需要面臨幾個問題的解決,其中最關鍵的一個也許是其嚴重的關聯交易。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4年至2016年,伯特利營收從8億元增至22.12億元,同期凈利潤則從5902萬元上漲至3.2億元,2017年上半年兩項數據亦分別達10.52億元、1.48億元。
2014年至2017年前6個月,伯特利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額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5.73%、93.28%、81.88%和79.81%,同期關聯收入的占比則分別達67.79%、40.71%、40.39%和37.04%。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伯特利涉及關聯方共計7個,且主要來自于公司的二股東“奇瑞系”。
2011年,“奇瑞系”從伯特利原大股東中獲得公司55%股權,一度為第一大股東,歷經多次股權轉讓,目前持股18.05%,為第二大股東。
在此基礎上,2014年至2016年,伯特利對“奇瑞系”發生的關聯交易占比分別達到66.75%、37.70%及32.66%,雖呈現下滑趨勢,但關聯交易金額則從5.3億元,逐年增長至7.2億元。
對于關聯交易,在伯特利的反饋意見中,發審委亦著重提及希望保薦商銀河證券給予充分披露。
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數據,自去年10月大發審委成立以來,對首發企業中存在的關聯交易問題開始給予充分關注。
譬如,在被稱為“黑色星期二”的1月23日中,發審委多次將目光聚焦在6家被否企業的違法違規和關聯交易問題上。
“發審委對企業的規范性問題比以往更關注,對企業的關注點和質疑點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關聯交易,由于隱秘而且復雜,可操作性強,所以現在對這一塊異常敏感。”1月29日,上海一家券商策略分析師說。
鱘龍科技三度闖關
成立于2003年,以生產魚子醬等為主業的鱘龍科技對上市的渴望,可從其頗為“坎坷”的IPO之路窺見一二。
2012年,首度籌劃IPO的鱘龍科技雖然走到上會發審階段,但遭發審委否決。
這次上市失利被認為是與彼時公司股東資興市良美鱘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資興良美”)間的關聯交易有關。
彼時證監會披露的否決決定顯示,由于資興良美為持有鱘龍科技4.99%股份的股東,同時又是公司重要客戶,在扣除其關聯交易影響后,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均將產生重要影響,與創業板首發上市的有關規定不符,IPO申請遭否。
但鱘龍科技并未“沉寂”太久,2014年9月,公司二度開啟IPO之路。
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了解到,在鱘龍科技2014年招股說明書中,曾披露與資興良美的一則合同糾紛訴訟。根據彼時法律文書,資興良美曾在法庭中提交有關證據,涉及鱘龍科技2012年時的IPO事宜。
鱘龍科技2014年招股書披露,這次訴訟以公司勝訴,即解除與資興良美的《收購協議書》為結束。
然而2014年IPO仍遭到中止審查,原因則是“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需要請求有關機關作出解釋,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
此番鱘龍科技第三次IPO。
據其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擬發行2035萬股,募資3億元用于多個項目的建設及償還銀行貸款。
只是,鱘龍科技能否如愿闖關成功,也許還要直面目前存在的日趨嚴峻的環保問題等。
1月29日,一位負責鱘龍科技IPO事宜的中介機構人士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有關與資興良美的訴訟已經成為過去時,不會對此次上市造成影響,而2012年時因為與其的關聯交易被否決,也在于發審委有其自身的考量。
“在負責這個項目十余年時間里,無論從行業還是經營角度,我都覺得公司是一家好公司,至于其他的也就不多說了。”上述中介機構人士說。
(編輯:李新江)
責任編輯:陳靖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