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張憶東最新發聲:港股已在底部區域,此輪科技驅動的制造業朱格拉周期下的科創長牛,A股是主戰場,但港股不會缺席
來源:聰明投資者
“對于港股現階段的判斷,它是不是底,我們的答案——是,已經在底部區域。
港股它還值不值得投?我們的答案是,它會繼續成為中國權益資產投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它的戰略地位沒有受到損害。
現階段我們的投資策略。怎么來投港股市場?我們的看法就是以長打短,擁抱未來、擁抱新經濟,擁抱著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方向。”
“8月23號、24號的大反彈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反映了情緒極度悲觀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
“總量平淡,但是結構精彩,受益于政策鼓勵方向的企業業績很好。
微觀層面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們投資要趨利避害,要在總量平淡中尋找結構性的精彩,在平淡中尋找新奇,要順找政策鼓勵的方向找機會。”
“以前周期股就是周期波動,就是庫存周期的波動。一旦PB估值高了那就要撤,或者說,一旦PPI高了,一旦通脹的壓力大了,大家就要小心了。但是,今年不太一樣,今年的新趨勢有可能會延續未來數年,新趨勢的大邏輯就是“雙碳”大時代,再疊加了疫情時代。”
“在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對于發展中國家,亞非拉國家它們疫苗不行,醫學科技不行,它們的產能利用率對全球供應鏈是拖后腿。我們中國成功防控疫情,有內需支撐,有全備的產業鏈,所以,我們有機會、有能力向海外傳遞通脹,對內加速產業升級。”
“雖然港股短期可能在底部區域持續磨底,短期不會V型發展。但是,港股市場長期而言在大國博弈時代已具有特殊的價值。它這個戰略機遇是在于中國的新經濟,在于科創。”
“隨著今年12月立法會選舉,以及明年二十大以后,對香港的紅包可能越來越大。圍繞著2019年以來的長達8~10年的科技驅動的制造業朱格拉周期,港股不會缺席的。”
“科創行情,如果A股有標的公司,要優先搞A股。因為科創長牛的主戰場是在A股,港股現在科技和制造業的公司不全,或者,港股科創行情更多只是A股行情的一種延伸。”
“科創或者說制造業的朱格拉周期向港股蔓延是個大趨勢,蔓延的時候,港股的周期股轉型、制造業升級的也是有大機會的。
另外,這一輪科創里面,基本面最好的、排名可以是第一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車產業,因為中國在全球都有極大的優勢。”
以上,是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9月9日在興業證券主辦的線上路演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近幾個月的港股市場,受到政策等影響不斷下跌,在張憶東看來,港股目前已經是一個三重底——市場底、政策底,以及基本面的底。
他從幾個角度,詳細闡述了港股為什么正處于底部區域,對于后續市場上可能存在哪些投資機會,他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張憶東演講全文,經憶東總確認,分享給大家。
大家好,很高興在清晨跟大家分享一下對于近期港股市場的看法,也分享一下我們對下階段的投資思路。
我講三點:
第一方面,我們對于港股現階段的判斷,它是不是底,我們的答案——是!已在底部區域。
第二個層面,我們來做個展望,港股它還值不值得投?港股在全球配置中的作用、在中國資產的地位究竟是不是被不斷的邊緣化?
我們的答案是,它會繼續成為中國權益資產投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它的戰略地位沒有受到損害。順應中國新經濟的發展,港股市場會擦亮東方明珠的光芒。
第三個方面,現階段我們的投資策略。怎么來投港股市場?我們的看法就是以長打短,擁抱未來、擁抱新經濟,擁抱著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方向。
這是三個主要結論,我來一一做一些闡述。
港股底部區域的特征已經凸顯
市場底、政策底,以及基本面的底
首先,為什么我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底部區域?我們在八月二十幾號,已經寫報告,標題《港股進入底部區域,逆境孕育機遇》,明確提出港股是一個三重底。
這三重底不是技術形態說的三重底,如果技術形態恒指24500點附近是雙重底。
我們講的三重底是指的市場底、政策底,以及基本面的底。
首先,我們來看市場底。
港股底部區域的市場特征在8月底已經凸顯了,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看估值,七月二十幾號教育的雙減政策出來以后,港股恐慌情緒在蔓延。經歷了一波殺估值來釋放風險,其實是系統性風險的釋放,泥沙俱下、全盤殺跌。
截止到8月26號,恒生指數的PE降至10倍,處于2014年來的底部,但同時恒生指數2021年EPS增速還是在30%。
8月20號,恒指二次探24500,恒指當時破凈了,PB是小于1倍.
我們再看港股核心行業。
在8月底看恒生資訊科技TTM市盈率31倍,在過去5年的底部。
必選消費品,它的TTM市盈率也都降到20來倍,在近幾年的低位水平。
看估值,市場特征是在底部區域。
情緒極度悲觀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
另外一方面,看情緒。從7月20號到8月20號,情緒是極度悲觀。
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雖然,現在港股依然處于驚弓之鳥的心態,心態不穩也是底部區域的特征,但是,從8月23號以后,無論是內資的情緒還是外資的情緒,的確有所改善。
內資的情緒,我們看一些口號的變化,很有意思。
在2月初的時候,內資的一些賣方包括一些買方,高喊所謂的“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雄赳赳氣昂昂”,情緒很亢奮。
而當時我作為同時看A股和港股20多年的老同志,就感覺不妙,提醒行情要震蕩了。從情緒的角度來說,2月初肯定是高點,之后提醒有港股有震蕩風險,只能看看結構行情。
當然,我當時也沒有預料到有教育雙減政策導致的系統性風險,這是超預期的。
相反,到了8月下旬,一些內資的機構投資者開始調侃另外一種說法,把港股叫做“三奸市場”,“漢奸、太監、內奸”,這反映了極度悲觀,極度絕望,極度受傷的情緒,恨不得對港股市場要踩上1萬只腳永世不得翻身,再也不玩了。這也是一種極端情緒的表現。
從外資的角度來說,從7月20號以后,外資情緒是一種驚弓之鳥,對政策非常擔憂,不明白,不明覺厲,搞不清楚相關產業的政策,原來的投資方法、套路一下子崩塌了。
很有意思的是,從7月28號開始到8月中下旬,有些外資并沒有撤,還是在中國資產的里邊兜兜轉轉,但是它加大了對于A股的配置。
這些外資覺得,港股互聯網、教育甚至于消費,政策不明覺厲,搞不清楚,特別是不知道這種監管究竟要到哪一步,另外他們也不能理解共同富裕的政策,所以,他們說,得,我們還不如搞A股里邊政策友好型的產業。
所以從7月底到8月下旬,無論是新能源、新能源車,還是說化工(主要是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的擴散)、科創設備等等A股這些領域,北上資金反而加大了配置力度,相當于一個搬家,從港股政策不友好行業向A股政策友好型的行業做了加大配置。
這些行為反映了,7、8月外資對于港股是異常悲觀。而異常悲觀到了8月20號否極泰來,中國證監會給大家派來定心丸。空頭太擁擠了,政策稍有改善,就出現了所謂的軋空。
8月23號24號的大反彈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反映了情緒極度悲觀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
政策底也已經出來了
第二個底是政策底。
7月20號以后,為什么港股出現了一波系統性的風險?
可以說,前段時間無論是有長期明確業績預期的消費紡織服裝醫藥,還是說受政策調控直接沖擊的教育、互聯網、地產,還有金融、周期,不論估值高低,是一個通殺。
系統性風險的背后,乃是投資者對于政策的擔憂。
解鈴還系系鈴人,近期高層陸陸續續釋放正確的信號、積極的信號、改善的信號。
特別是8月20號,證監會強調加強與市場溝通,穩定政策預期,推動資本市場堅定不移地開放;強調了要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堅定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
這些對于中概股也好,對于香港股市也好,無疑都是吃了“定心丸”,緩解了大家對于所謂“反資本”的擔憂,增強了境內、境外的,特別是境外的投資者對于香港市場的信心,對中國權益資產的信心。
8月26號中財辦副主任也是圍繞著所謂的貧富差距或者共同富裕的相關問題,正面引導和解讀共同富裕政策,明確表態強調“整治規范互聯網平臺的政策是一視同仁的,不是針對民營企業或者外資企業,針對的只是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
我們在跟外資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從8月底以來,外資對于互聯網,對于中國的這些產業政策,對于共同富裕的預期,跟8月中旬或8月中旬之前完全不一樣。
再看看9月初以來,9月4號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進一步強調說,要進一步地發揮香港在資本市場中的開放作用,而且要堅決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和內地開展全方位的務實合作,還有豐富滬深港通的標的,強調穩妥做好在香港推出A股指數期貨的各項工作,支持境內外企業赴香港上市。
而進一步的9月6號,證監會易會滿主席也基本上是這樣的調子,維護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積極拓展滬深港通的標的范圍等等。
政策上的表態讓我們覺得,籠罩在香港市場上面的政策陰霾正被吹走,烏云正在散去。所以,政策底也已經出來了。
宏觀經濟下階段趨弱但沒有系統性風險
總量平淡,但是結構精彩
受益于政策鼓勵方向的企業業績很好
第三個底是所謂的基本面的底部區域,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宏觀經濟層面,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大家有點擔憂下半年,就是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會趨弱。
毫無疑問,肯定趨弱。趨弱沒有系統性風險。
趨弱的背后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我們是主動的行為,今年我們對于GDP的目標就是不低于6%,就算是四季度GDP在5%左右,全年的 GDP增速還是在8%以上。
今年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政府去刺激的意愿不強,托而不舉即可,轉型的意愿更強。
第二點,中國經濟今年的任務還是要做存量風險的化解,為經濟轉型夯實基礎。
今年中國是打麻藥動手術,寬貨幣的背景下化解存量風險,能夠規避系統性風險。
存量風險的化解主要體現在,清理整頓地方融資平臺及相關地方債務風險、調控房地產及相關的債務風險、金融反腐等。隨著“15號文”的完善,以及像華融、某大的風險正在被妥善的處理,后面存量風險的化解將是有驚無險,更多只是擾動。
第三個角度來說是,總量平淡,但是結構精彩,受益于政策鼓勵方向的企業業績很好。
宏觀數據方面來說,我們并不是要特別去刺激,因為在全球都不好的情況下,中國沒有必要去刺激,刺激反而引火上身,導致人家禍水東引。大家理解就行了,我就不用點破了。
在這種情況下,微觀層面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們投資要趨利避害,要在總量平淡中尋找結構性的精彩,在平淡中尋找新奇,要順找政策鼓勵的方向找機會。
不要對中國經濟悲觀
科創方向特別是先進制造業
以及擁抱新方向的傳統行業
景氣度非常好
新奇在哪兒?我們來看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
一方面,今年科創方向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包括新能源、新能源車、半導體、軍工等等,景氣度都非常好。
以及愿意去擁抱這些新方向的傳統行業,無論是化工、有色、鋼鐵、機械設備,擁抱低碳時代,擁抱新的應用,擁抱新的科技和商業模式,它們的景氣度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這方面就是一半火焰。
而另外一半海水的地方,主要是受政策監管調控沖擊的行業,躺贏型商業模式加速被調整,行業重新洗牌,順應時代趨勢能活下來的相關行業龍頭,基本面的底部在不斷夯實,畢竟中國14億人,人均GDP 1萬美金的龐大內需市場作為支撐的。
共同富裕是中國發展現階段的必由之路,是大趨勢,大家不要污名化共同富裕,關鍵是要理解,是高質量和科技驅動、經濟還在發展的邏輯下的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貧窮。
這種共同富裕就是,內需是支撐。在一個逆全球化越來越明顯、大國博弈、外國環境復雜多變的時代里,中國內循環為主體能夠轉起來,國內國際雙循環才能夠更良性地循環。
總而言之,大家不要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太悲觀,下階段總量增速趨弱是必然的,當做常態就行了。投資時的關注點在于結構,結構結構還是結構。
這是從宏觀層面分析基本面。
今年周期行業的新趨勢可能延續未來數年
新趨勢的大邏輯就是“雙碳”大時代
再疊加了疫情時代
第二,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基本面的底部區域。
產業的角度來說,分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周期,周期方面有了重大的變化。
以前周期股就是周期波動,就是庫存周期的波動。
一旦PB估值高了那就要撤,或者一旦PPI高了,一旦通脹的壓力大了,大家就要小心了。
但是,今年不太一樣,今年的新趨勢有可能會延續未來數年,新趨勢的大邏輯就是“雙碳”大時代,再疊加了疫情時代。
歐美打了疫苗,它的需求還行,當然最近也受到影響了,最近美國死亡人數也在上升。
但總體來說,打了疫苗、有科技能力的,它的需求在大放水這個時代問題還不算大。
在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對于發展中國家,亞非拉國家它們疫苗不行,醫學科技不行,它們的產能利用率對全球供應鏈是拖后腿。
我們中國成功防控疫情,有內需支撐,有全備的產業鏈,所以,我們有機會、有能力向海外傳遞通脹,對內加速產業升級。
現在的背景,歐美是在大放水,特別是美國,過去兩年瘋狂向全球征收鑄幣稅,它利用票子來換我們的資產、換我們的一些產品。
但是,現在中國用這種輸出傳導通脹,來去對抗收鑄幣稅的行為。
這樣你就能理解,為什么這一輪上游的變化可能持續性更強一些,特別是中上游一些有技術含量的會更好。
當然像煤炭或者水泥,行業競爭格局已經比較優化,而行業的技術含量又不是那么強,機會還是偏貝塔,后面只要經濟不失速,它們的價格還是會維持強勢,圍繞需求變化波動。
但是鋼鐵、有色、化工等制造業里邊,就會慢慢從貝塔的邏輯、從庫存周期驅動邏輯,轉向內生增長阿爾法的邏輯,誰有技術進步,誰有了科技賦能,誰能夠率先做好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技術改造。
這就是一個二次的供給側改革,周期行業里面會分化,下一個階段,它的供給端沒有大的問題,行情彈性更多考慮阿爾法,尋找科技賦能、能夠在國內、全球分到更大份額的公司。
金融地產相當于一種信用債
第二個層面就是偏金融地產。
金融地產以前是躺贏的,現在整個政策,無論是反壟斷,還是希望共同富裕,要為實體經濟讓利,都使得這類東西就是一種債,相當于一種信用債。
把它當做信用債來考量,反正底部區域,特別是有些覺得明確死不了的公司,但是收益率又比較高,適合長線的投資者。特別是銀行、保險、地產,可以當做信用債來配置。
但是,如果想要短線做交易,港股散戶少,意思不大,如果做,還不如在A股做一做。
金融地產,港股比較有意思的可能還是港交所,以及財富管理投行以及機構業務比較強的券商,主要是內地券商。
互聯網、消費醫藥最難受的階段過去了
但互聯網在政策上還沒有塵埃落定
第三類產業,政策相對不友好的,互聯網、消費、醫藥,可能最難受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但是,互聯網監管風險還沒有塵埃落定,還沒有徹底消除,市場對此還是驚弓之鳥。近期的政策降低了極端悲觀預期的可能性。
近期比如說個人信息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勞動者保障這些領域的一些政策,陸陸續續地出臺,包括在網絡游戲這個層面的管理已經出臺了。下個階段,市場還要等等幾個方面可能出臺相關政策:數據安全,某滴的事情怎么處置,現在還沒塵埃落定,這里面涉及到怎么看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金融要不要切割掉,怎么切割?。
這些可能還沒有最終塵埃落定,所以快則10月,慢則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會對于互聯網的規范治理有更加清晰的、至少結論性的言語,最好是中央層面的,就更好了。
港股底部區域磨底
短期不會V型反轉
港股市場長期而言
在大國博弈時代已具有特殊的價值
講完了三重底,我們來講第二部分,港股還值不值得投?
雖然到底了,如果它真的是一個邊緣化的市場,不值得投,干嘛辛辛苦苦地跑去玩價值陷阱,如果底部是價值陷阱,沒有意義。
我們認為不是,雖然港股短期可能在底部區域持續磨底,短期不會V型發展。
但是,港股市場長期而言在大國博弈時代已具有特殊的價值。
它這個戰略機遇是在于中國的新經濟,在于科創,在于為中國經濟轉型服務。
首先,以前我一直講,港股市場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以后是四大交易所之一。上交所是主板、科創板,深圳特色是創業板;北交所是新三板精選層升級。
而對于港股市場,它的特殊意義是一個離岸金融中心,雙循環驅動,同時能夠用好境內境外兩種資源,是A股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方便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進行全球化布局,是進行財富全球化配置的一個重要橋頭堡。
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它擁有其他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深圳所不具備的一國兩制,貫通中西(的優勢)。
甚至像新加坡、倫敦或者東京都不具備這個優勢,所以善加利用,只要國家愿意用,它的精彩還會繼續,國家肯定會愿意用的,因為國安法之后,香港是我們的香港,香港資本市場的作用只會進一步突出。
下一個階段圍繞著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推廣,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香港是個橋頭堡的作用,
其次,香港市場的基本面是有亮點的。
下個階段港股市場會受益于中概股回歸,受益于新經濟企業的IPO,特別是一些民營新經濟公司的IPO。新經濟可能不像前段時間,主要是互聯網,未來會百花齊放,更加科創。
新經濟到香港IPO
未來港股新經濟的機會來自三個方面
下個階段,新經濟到香港的IPO來自于幾個方面:
第一圍繞著人工智能、智能駕駛、軟件公司,各種云、大數據、云計算等,這些具有科技含量的領域。最近我們聽說的商湯這些科技公司也都是在積極地到香港IPO。
第二個層面就是制造業升級,先進制造可能比較突出的還是會體現在TMT、新能源車、新能源這一塊的一些新公司上市,這是一個機會。
第三個機會是新消費。這里面像,體育鞋服、休閑、旅游、醫療設備、生物醫藥,這些可能是一個大的方向。
這是未來的大機會。
港股的傳統制造業正迎來機會
政策對香港的紅包可能越來越大
現有上市公司的機會挖潛,港股情緒最差的階段可能也就慢慢過去了,下階段,港股情緒改善比較容易的方向,最明顯的是跟著A股投資。
港股也有些跟A股相似的內地制造業,以前不受待見,但下個階段會被內地的投資風格、投資趨勢、投資理念所帶動。
最典型的就是某芯國際,你看以前它的估值一直是0.5倍到1倍PB的徘徊,后來到了科創板,再也下不去1倍PB。
后面一些制造業無論是涉足到IGBT、IoT、新能源、新能源車,還有更加傳統的像鋼鐵、有色、機械、化工等,行情也在跟隨A股,向A股趨同。
而且投資結構上來說,好消息是港股傳統制造業長期不受待見,外資在這些港股里面很少,甚至可能反彈時做空是有一點的。
但是,下個階段,以前的屌絲型的周期行業,在現在這個朱格拉周期里面,特別是一些科技賦能,制造業升級的領域,港股的傳統制造業正在迎來盈利和估值戴維斯雙擊的機會。
第三,港股還是中國境內的投資者以及海外投資者進行財富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二老驅動,老百姓和老外一起來增持中國優勢資產。
第四,政策紅利。下個階段,10月18號,首支 A股期貨產品,就是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是個新的號角。
它反映了什么?
過去幾年互聯互通沒有新的進展,這里邊我們就不方便細說了,其實是2019年以來一個大的變化就是,以前不斷有政策大紅包,2019年以后紅包就很少。
現在是一個政策紅包,隨著今年12月立法會選舉,以及明年二十大以后,對香港的紅包可能越來越大。
最終,對于祖國的經濟發展,經濟轉型,制造業升級,特別是圍繞著2019年以來的長達8~10年的科技驅動的制造業朱格拉周期,港股不會缺席的,會是一個積極推動的角色,而它也會迎來更多的優質資產。
科創在A股有的還是要搞A股
最后,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的角度來說,以長打短,還是要立足于科創這個大方向,積極布局港股的優質資產。
從幾個方向來說。
科創行情,如果A股有標的公司,要優先搞A股。因為科創長牛的主戰場是在A股,港股現在科技和制造業的公司不全,或者,港股科創行情更多只是A股行情的一種延伸。
最近A股的這些科創主賽道太熱,新能源、新能源車、半導體、軍工的確特別熱。雖然熱的有點擁擠,但是,我還是戰略性看多,而且認為這些領域的熱會擴散。
我們最近一直在提,A股百花齊放,百花齊放之后,才能夠百花開到港股,目前連A股沾點邊的化工等邊緣題材都很熱,甚至連建筑建材都開始講自己也有參股了科創什么的。
更不用說像港股還是有些新能源產業鏈的,整車比A股新能源車還要便宜,零部件、包括一些上游的原材料。我們認為,新能源產業鏈為代表的科創行情還是能擴散到港股來的。
制造業的朱格拉周期向港股蔓延是個大趨勢
還有制造業升級。
港股的鋼鐵、化工、機械雖然也漲了,但是依然便宜得要死,包括電解鋁,依然便宜的要死,跟A股市場沒得比。
所以下個階段,科創或者說制造業的朱格拉周期向港股蔓延是個大趨勢,蔓延的時候,港股的周期股轉型、制造業升級的也是有大機會的。
另外,這一輪科創里面,基本面最好的、排名可以是第一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車產業,因為中國在全球都有極大的優勢。
所以港股的一些新能源產業鏈,包括電力運營商(有機會),因為很多電力運營商都已經從公共事業開始轉成新興成長的行業邏輯,它開始更多進入到光伏、風能、新能源這些。
消費看好生物醫藥、體育鞋服、出口海外的家電、乳業
第二個層面就是消費。
在前段時間大家對共同富裕錯誤理解的背景下,有些消費跌得很慘,這里邊物管、商管是幾個方面,我就不展開了。
還有生物醫藥,生物醫藥比A股性價比高的多,A股出清慢。生物醫藥因為沒有盈利沒有收入,所以在七月二十幾號到八月底跌得非常干脆利落,因為顯示極度恐慌,很多都已經到了發行價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風物長宜放眼量了,因為它最悲觀的時候過去了以后,后面就要看預期的改變,看長期基本面的角度,來去看它們的持續盈利。
第三個就是體育鞋服。體育鞋服長期沒問題的,戰略性看多的。
另外一個就是海外,出口海外的這種家電,聚焦于歐美市場的家電績優股,這個也不錯的。
當然,下個階段,消費的第五個可能就是食品飲料,比如乳業受到的擔憂是擔心集采。
單品的價格或者毛利率相對可控的這種乳業,以及像啤酒這些受益于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提升,食品飲料的這些也是可以的,也是能夠找找機會的。
新基建的大機遇受益于共同富裕
第三個方面,新基建的大機遇,這個也是受益于共同富裕。
真的不要把共同富裕污名化。共同富裕是解決歐美這種差距拉大的K型病的鑰匙,而共同富裕會推動著大都市圈的發展,帶來新能源車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包括充電樁、高壓電網這些,包括適應雙碳的一些細分領域。
還有5G應用的建設,因為現在很多人在說為什么5G不行,為什么不招標?
5G自己跟4G不一樣,4G是to C的,5G是to B的,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歲末年初可能會有些變化,這也是不錯的。
還有像軌道交通也是新基建。安居房的建設,以及什么地下管網、海綿城市,這些都是新基建。
只是干中字頭的,搞以前鐵公雞這種建筑沒戲。要搞基建就是受益于新基建的東西才有戲。
新金融受益于中國財富管理大時代
第4個層面,就是新興金融,港交所還有一些新金融,也是可以的,受益于中國財富管理的大時代。
第五,互聯網中長期會分化。但是,互聯網行情短期仍處于“磨底”階段,短期快速反彈修復估值之后,在監管政策徹底明朗化之前,互聯網的趨勢性行情尚需等待,建議可以適當地做逆向思維的交易,也就是反彈要止盈,跌多了立足價值配點。
第六也是最后,像低估值的傳統領域,煤炭、鋼鐵、有色、水泥、金融、地產、銀行、保險,這些東西我們可以當做類債券,但是是兩種不同的債券。
一種,鋼鐵、有色也好,或者偏制造一些的,有那種科技賦能的,你可以把它當做可轉債,它有彈性的。
另一種,要小心,可能是一個評級會明顯調整的信用債。要小心企業增長的動能,不能只是看它的債比、股息率,還要進一步看它的分紅持續性,如果持續性OK,這些還是不錯的。
所以6條主線來去布局核心資產。
責任編輯:彭佳兵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