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代建行業的競爭愈發白熱化。據億翰智庫監測數據,2024年,代建房企新增建筑面積達到約2.2億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7%,新增建筑整體規模首次超過2億平方米。盡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增速下降26個百分點,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中指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4年中國房地產代建企業排行榜》顯示,2024年,28家典型代建企業代建新增規劃建筑面積同比增長7.7%,這一增長速度相較于2018年至2023年的全國代建行業年平均增長速度有所下滑。其中,綠城管理以3649萬平方米的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穩居行業首位,旭輝建管和藍城集團分別以1588萬平方米和1570萬平方米的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緊隨其后,位列第二和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代建企業新增簽約面積速度有所下降,但在2024年,市場上有意愿、有能力的房企幾乎全部“下場”。截至2024年9月,已有超百家房企入局代建或承接代建業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預計2025年代建市場的競爭仍將非常激烈,但市場規模的增長可能不會太大,有可能與2024年持平。
超百家房企入局代建
2024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主動轉型至新賽道已成為房企的普遍選擇。
根據克而瑞的監測數據,截至2024年9月,已有超百家房企涉足代建或承接相關業務。具體而言,在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排名前50的房企中,有46家已布局代建業務;而在銷售額百強房企中,進軍代建領域的企業占比高達約80%。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代建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據億翰智庫統計,截至2024年底,排名前十的企業占據了58%的市場份額,而剩下的近百家企業瓜分了剩余的42%市場份額。
此外,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2024年,綠城管理、旭輝建管以及藍城集團憑借3649萬平方米、1588萬平方米和1570萬平方米的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穩居行業前三甲。
其中,TOP5企業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均值為17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TOP6~20企業新增規劃建筑面積均值為640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21.9%;TOP21~30企業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均值為17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2%。
“從各陣營代建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總體趨勢呈現出頭部穩健、中部崛起的態勢。”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分析指出,由于頭部企業新增規模較大,其增速相對較慢,難以維持快速增長,這與服務行業規模增速的普遍規律相吻合。
以龍湖龍智造為例,自2022年品牌首次亮相以來,至今已與多家行業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包括大家投控、中鐵城投集團、清華大學、中國東方、螞蟻集團、小米集團以及未央城建等央國企,以及地方平臺公司、AMC、保險公司和大廠高校。
僅2024年,龍湖龍智造就新增代建類項目60個,總建筑面積800萬平方米;已累計獲取代建類項目150個,總建筑面積超過2400萬平方米;在管銷售業態項目中,全年累計銷售達106億元。與此同時,2024年龍湖龍智造還全新發布了千丁數科“4+N”智慧空間科技產品、龍智精工裝配式“6+N”產品以及龍智設計“5M虛擬建造”產品等三大類產品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出險房企,也進一步尋求在代建領域的突破機會。
以旭輝建管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旭輝集團了解到,2024年,旭輝建管團隊規模從4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新簽約規模排名從2023年的第七位提升5個位次至行業第二。截至2024年底,旭輝建管累計在管項目近200個,累計在管總建筑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累計項目城市覆蓋超過70個。
“2025年,旭輝建管仍會保持增長,但策略有所調整,從最初強調規模到現在規模與質量并舉,會把簽約質量、經營質量看得更重,包括2025年整個經營指標到給各區域下達的任務要求都一樣。”旭輝建管總裁劉冰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再看融創中國,2024年將代建平臺更名為而今管理,全年新簽約代建面積為756萬平方米,暫時位列新簽規模排行榜第十二位。不過,從其更名可以看出,融創中國未來也將更加重視代建業務的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國企、央企正逐步成為代建領域的新勢力,如潤地管理、招商建管、綠地智慧等企業,打破了以往民營企業主導的局面。
“代建行業目前競爭較為激烈,行業從原來的主流房企為主到現在大量國央企進入,包括地方性企業紛紛加入,代建公司數量在不斷增加。”在劉冰洋看來,代建行業其實不是特別大的一個行業,不像原來地產有十幾萬億元規模,可以由很多企業來做。
政府代建正處于“風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4年,政府代建業務已成為房企在代建領域拓展的主要著力點。
根據億翰智庫的監測數據,2024年,TOP10代建企業在政府代建方面的新簽規模約為4867萬平方米,占其總新簽規模的比重高達82.7%。
同時,中指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在2024年的政府代建項目中,綠城管理憑借1145萬平方米的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位居榜首,而潤地管理和旭輝建管則分別以1016萬平方米和730萬平方米的新簽約規劃建筑面積緊隨其后,位列第二和第三。
劉水表示:“當前,部分企業一方面在積極獲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政府代建項目;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嘗試探索各類政府代建新模式。”
以旭輝建管為例,目前,國資委托類業務占旭輝建管總業務的比重已經超過50%;AMC(資產管理公司)委托業務占比接近10%,其中2024年該類業務占其新簽約代建面積的46%。劉冰洋表示,未來旭輝建管將繼續重點布局國資類和AMC類業務。
而華潤置地的早期代建業務主要集中在園區、體育館等政府代建項目上發力。從2008年華潤置地接手深圳灣體育中心項目,此后其代建業務逐步拓展至保障房、市政道路、學校、醫院、河道、公園、工業園區等。而招商建管代建業務中的政府代建比重達到75%,其中按照項目性質來看,歸屬于公建配套的代建比重接近六成。
此外,綠地控股、國貿地產、中天美好和宋都管理的代建業務中,2024年前三季度的政府代建面積占比均超過60%。
另據克而瑞對29個重點城市的監測,商品住宅項目代建中,城投公司在集中供地中托底拿地的項目是主要來源。“由于城投公司自身在開發運營、成本控制等方面能力不如專業的開發商,因此在城投托底拿地后由專業開發商進行全過程代建代銷服務。”
按項目開盤時間來看,2020年和2021年,29個重點城市開盤的項目中代建的比例不足0.7%,此后逐步提升,2023年29個重點城市代建比例達到4.65%,比2022年增加3.62個百分點,而2024年比例進一步增長至6.28%。
“目前,核心城市的商業代建比例仍然較低,在近萬個在售項目中,代建比例(按項目個數)僅有1.67%,與發達國家較高的代建滲透率相比,代建領域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克而瑞分析指出,在典型城市中,長沙2021年以來城投拿地數量的比例達到72%,但目前代建比例僅有1.07%;重慶城投拿地比例為65%,當前代建比例為0.71%,兩者還未達到平均水平1.67%。
而當交付力成為行業關鍵詞時,房地產代建企業也將交付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從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代建行業交付規模TOP10企業累計交付房屋約18.84萬套,綠城管理以約8.03萬套的交付量排在榜首,中原建業和建發建管分別以約4.70萬套和2.18萬套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保交付”政策頻出之下,近兩年紓困代建發展迅速。除綠城管理、信達等企業外,民營企業中金科、華宇形成了“后進先出”獨具特色的代建紓困模式。如金科金建管2024年上半年新拓代建項目中有34%來自紓困項目,紓困項目在管達到8個,總建面接近170萬平方米。
對于2025年的代建市場,劉冰洋認為,競爭同樣會非常激烈,還有更多企業會入局代建賽道。“但市場規模不一定會有太大增長,可能會與2024年持平。未來應該是以頭部企業長期生存,保持業務的連續性,每年獲得一定合理數量的項目。”
責任編輯:何松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