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轉債期待估值雙擊

2025年可轉債期待估值雙擊
2025年01月06日 02:15 上海證券報

◎記者 孫忠

2025年,“進可攻,退可守”的可轉債市場被市場各方寄予厚望。從剛剛披露的新年展望看,各家機構均對2025年的可轉債市場充滿了期待,甚至期待復制此前估值雙擊的美妙時刻。有機構測算,中證轉債指數未來一年的潛在收益大約在10.8%。

今年可轉債市場將是各方爭奪的領域,其背后不僅僅有債市和股市帶來的潛在機會,更有可轉債下修機制以及供給縮量的因素。

有望迎來平價和轉股溢價率雙擊

2025年初,可轉債的高性價比被各方看好。華泰、中信、興業、信達證券等十余家機構披露了2025年可轉債市場展望,無一例外都較為樂觀。

信達證券固收分析師李一爽在最新發布的年度策略中表示,無風險收益率邁入“1字頭”后,給機構資產配置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而可轉債可能是廣義固收類資產中為數不多的“高息資產”。

信達證券使用修正潛在收益率進行估算,中證轉債指數未來一年的潛在收益率大約在10.8%。從較長時段的跨資產比較來看,可轉債整體夏普比率依然有優勢。

“若2025年股債共振,可轉債配置需求有望帶來估值修復空間。”國海證券固收分析師靳毅表示,2025年可轉債市場有望迎來類似于2021年平價和轉股溢價率雙擊的過程。當前股市既有向上動能,同時可轉債市場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信用沖擊后逐步修復,因此可轉債估值有望在2025年持續修復。

與此同時,諸多穩健資金也將關注可轉債市場。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表示,2025年在無風險低收益背景下,純債品種的靜態收益會不斷消耗,類權益資產勢必得到重視。2025年,高息資產的供給依然稀缺,只要權益市場表現得不是特別差,那么可轉債資產的預期收益與票息資產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可轉債潛在需求大概率會迎來實質性轉化。從節奏上來看,銀行理財直投可轉債規模較小,間接參與市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時滯,考慮到當前可轉債估值韌性重新開始顯現,潛在入市資金終會到來,且體量較為可觀。

招銀理財在其微信號中表示,盡管去年9月底以來有所反彈,但從可轉債估值角度看仍處于歷史中低水平。在債券機會成本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回升、權益結構性機會不斷涌現的背景下,當前時點的可轉債資產配置價值很高,后續有望給投資者提供較好的回報。

供給收縮與下修支撐估值

市場人士認為,供給收縮和下修博弈仍是2025年影響可轉債估值的重要邏輯。

隨著80億元成銀轉債成功觸發提前贖回機制,可轉債供給問題引發市場關注。未來一年,隨著500億元浦發轉債和近100億元中信轉債到期,這一問題將更加凸顯。

“2025年可轉債供需偏緊的趨勢將持續。”國泰君安固收分析師顧一格表示,2025年預計有1228億元的可轉債到期或者強贖退市,保守假設下,可轉債發行規模將與2024年持平,為300億元至400億元,可轉債市場總規模可能下降到6500億元。

不過,華創證券固收分析師周冠南認為,2025年市場規模收縮還算可控。考慮審批節奏加速恢復,預計2025年發行節奏或恢復至2022年至2023年水平。預計2025年凈供給將收縮394億元,相較2024年凈供給收縮約1145億元,斜率有所放緩。

“從今年開年的表現看,銀行類可轉債依舊穩健,并且多只銀行轉債即將觸發提前贖回,市場容量的萎縮不容忽視。”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下修機制頻發,也是可轉債市場不懼市場震蕩的理由。因為即便股市下行,可轉債市場依舊有機會憑借觸發“下修轉股價”來保持相對收益。

數據顯示,2024年,可轉債歷史上迎來了最密集的下修潮,次數高達204次,遠高于往年,甚至超過2018年至2023年六年的總和。

一般而言,通過轉股價格下修,可轉債能夠修復轉股價值。以山鷹轉債為例,在去年9月27日董事會提議下修轉股價后,該券從109元大幅上行至128元,此后最高漲至139元。

華安證券研究顯示,過去一年,下修公告發布前后,下修可轉債整體均價呈波動上升態勢,顯示出市場預期與公告影響下的價格積極表現。

年初市場修復充分

新年A股市場的調整也影響到了可轉債市場。數據顯示,新年以來上證綜指連續三日下行,同期中證可轉債指數跌1.7%。

“不同資金屬性的投資者,可能感受不同。”一位大型企業的可轉債投資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市場表現看,可轉債市場相比股市而言,修復得更加充分。年初的市場調整對于不同投資者的影響是不同的。對于偏權益類的資金而言,可轉債的性價比略有降低。但對于其他類型的資金而言,可轉債目前的風險收益比仍有競爭力,從絕對回報角度看依然有機會。

民生證券固收分析師譚逸鳴表示,年初可轉債市場跟隨權益回調,更多是前期政策脈沖效應減弱、基本面尚未見明顯改善前的估值壓縮導致的。建議回調之后逢低擇優布局,整體看好2025年可轉債資產的指數性投資機會。

知名私募基金廣東嗣盈總經理張曉東向記者表示,年初的下跌值得關注,但并不擔心,畢竟可轉債有下修機制和到期的支撐。

知名私募上海懋良創始人沈忱表示,經過過去兩年可轉債風險事件的教育,可轉債投資者愈發成熟,不大可能再出現2023年那種恐慌性拋售行情。但目前可轉債的整體估值不低。2025年可轉債整體很可能呈現出“風險不大,收益不高”的局面,因此足夠低的價格才是參與可轉債最優的方式。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江鈺涵

可轉債 資產 收益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4 富嶺股份 001356 --
  • 01-13 興福電子 688545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