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草原云
電車省油,但保險費不省。
“同樣是不出險的情況,燃油車保費一年比一年低,新能源車保費卻越來越貴。”近日,在浙江杭州的一個車友群中,車主的吐槽引起了共鳴。
不少人曬出自己2023年與2024年的保單,在上一年未出險、未違法、保額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的續保保費上漲了數百元。有出險、違章的車主,車險漲幅更大,可達1000元至3000元不等。
新能源車在國內乘用車銷量中,已經占據半壁江山。然而,給愛車上保險,卻讓不少新能源車主感到頭疼。新能源車省下的油錢,都變成了保費?問題出在哪?
新能源車保費高、續保難
上海“90后”新能源車主曹飛(化名),給記者發來2023年、2024年的保單,保費分別是3071元、4232元,今年足足漲了1161元。其中,車損險漲了232元,第三者責任險漲了100元。此外,今年保險公司還要求他投保司機、乘客等車上人員責任險,否則系統審核無法通過,這又多出了829元。
“我問保險公司漲價原因,對方說因為新能源車整體的出險率高。”曹飛說,保費突然漲了30%,這讓他有點困惑,“整體出險率高,但我個人沒有出險。保險公司是不是把風險轉嫁給了像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
對于眾多車主來說,選擇新能源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較低的日常使用成本。然而,保險費用的持續上升,正在逐步消減這一優勢。
記者采訪的10位新能源車主中,有6位曾駕駛過燃油車。他們透露,在同等車型級別下,新能源車的保險費用普遍要比燃油車高出數百元至2000元不等,沒有出險,次年也有可能出現保費“不降反漲”的情況。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達4395元,較燃油車高出63%。
由此可見,新能源車主們覺得保費高并不是特殊情況,而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
私家車的保費漲了,網約車則漲得更多。
記者在上海、杭州、金華等地打了5輛網約車,司機不約而同地說:保險有點貴。
網約車駕駛員朱師傅說,今年他車輛的保費是14000多元,比前一年漲了約3000元。“現在在路上有點小剮小蹭,我都是私了,就怕保險再漲價。那你說,買保險的意義在哪里?”他言語中有些怒氣,“現在還有很多網約車,以私家車的名義購買保險,保費只要幾千元。這對于我們營運車輛來說,不公平。”
一邊是保費價格走高,另一邊,有保險公司卻對新能源車“拒之門外”。“小一點的保險公司都不續保網約車了,說系統沒法審核通過。”網約車司機高師傅說,據他了解,只有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大型保險公司可以投保商業險,“想貨比三家都難了。”
在網約車司機群體內,對于車輛保險的怨氣積蓄已久。“要是再這么漲下去,明年我干脆就只買交強險了。”朱師傅說。
保險公司稱“心里苦”
在新能源車主集體吐槽的同時,保險公司則表示“很無奈”。
浙江某經濟強縣的一家保險公司負責人透露,今年前11個月,該公司的新能源車平均賠付率已接近85%,高出燃油車8個百分點;綜合成本率接近100%。尤其新能源貨車與網約車等業務,綜合成本率已超140%。換句話說,新能源車險業務是個虧本買賣。
為什么會虧?
該負責人分析,一是新能源車出險率高。今年1月至11月,該公司承保的新能源汽車出險率近30%,高出燃油車12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新車的出險率近35%。
“部分車主從燃油車換成新能源車后,對車輛的提速、智駕等性能較為陌生,操控不當導致出險率上升。同時,新能源車使用成本較燃油車低,日常使用頻率高,尤其是貨車、網約車的使用頻次更高,且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參差不齊,進一步拉升了出險率。”該負責人說。
二是新能源車理賠成本高。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售后服務體系不盡完善,主要的零配件供應集中在車企手中,社會維修廠難以獲取等質配件。同時,新能源車“三電”系統,尤其是電池維修成本較高,目前電池等部件高度集成,出險后大多以整體換新代替部分維修,極大地增加了賠付成本。
“我買車落地花了25萬,更換電池居然要12萬,差不多是半臺車的價格了。”前不久,在上海某新能源汽車官方授權服務門店,一位由于事故需要更換動力電池的車主向媒體說道。
近來有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天價”維修的新聞絡繹不絕。廣西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教授、保險研究所所長唐金成撰文分析,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作為其核心部件,占整車價值的30%至40%。一旦電池損壞,通常不能進行局部維修,需整體更換,這可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江蘇某財產保險公司理賠部門負責人陶先生也表示,車企在車輛核心部件的定價、定損、質保等方面處于優勢地位。諸如“受損電池是部分模組損壞還是整體損壞”“應該進行部分維修還是整體更換”的認定權,大多靠廠家決定,這對作為維修成本承擔者的保險公司造成了困擾。
接受采訪的多家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能源車作為新生事物,在理賠過程中,還存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風險。
業內人士透露,不少新能源車型貶值較快,而新能源車的車損險保額是根據固定的車輛折舊系數計算確定的,這往往導致保額高于二手市場實際成交價。比如,一輛新能源二手車實際交易價12萬元,但是車輛保額仍有18萬元,車主想獲利,那么通過發生車輛嚴重損毀的事故,就可能換取保險公司全損保額18萬元的賠償。“這本質上是一種騙保行為。”
虧錢,也讓部分中小型保險公司出現拒保商業險的情形。
2024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向有關財產保險公司等專門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財險公司要高度重視新能源車險承保服務工作,重申交強險不得拒保,商業險“愿保盡保”。
但記者調查發現,眼下市面上仍有不少中小型財險公司,不愿承攬新能源車商業險業務。而這進一步推動了“小公司不愿承保→大公司怕虧太多→保費漲價”的惡性循環。
新能源車保險,難題何解?
“目前造成新能源車保費高、續保難問題的關鍵,在于保險公司經營風險與收益的不匹配。”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教授施建祥說,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導向是明確的,但包括新能源汽車保險、維修及養護、二手車交易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售后市場,還不太成熟。
如何破題?施建祥認為,可以在加快數據積累和互通、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方面進行探索。
新能源車型迭代快,保險公司積累的歷史經驗數據,有效性在下降。記者了解到,保險公司使用的NCD系數(無賠款優待系數)會用到車輛的出險次數、違章信息等,除此以外,各家保險公司還有一個自主系數,評估因子包括車主駕駛習慣,車主性別、年齡,駕駛車輛時間、時長,甚至有沒有急加速、急減速、急轉彎等。每家保險公司精算部門,會根據上述內容對成本進行核算,但新能源車的數據仍處于積累階段。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就曾公開建議,在嚴格匿名化前提下推動車輛使用性質和駕駛行為等數據互通,解決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數據積累不足等問題。這可以讓風險與保費更加匹配,同時能夠避免非營運私家車主因購買網約車熱門車型而受到“誤傷”。
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方面,當前我國燃油車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為[0.5,1.5],新能源車險為[0.65,1.35]。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險的定價上浮空間有限。施建祥建議,可進一步放開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依據風險水平實施差異化定價,提高定價精準性和險企承保意愿。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不久前發布《關于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針對新能源車險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舉措。其中包括“豐富新能源車險產品,優化市場化定價機制,研究出臺推動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深化車險綜合改革”等。
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車企也開始進軍保險領域。
今年5月,比亞迪就已陸續分階段逐步在廣東、陜西、山東(不含青島)、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南等地區開展車險業務。比亞迪公布的保險業務業績顯示,第二季度總收入達到了6726.12萬元,凈利潤603萬元。保險單價為4900元,比不少燃油車保費還低。
盡管比亞迪單車保險費用偏低,但賠付率卻不高,低于新能源車險85%的平均賠付率,僅有70%。原因在于其較為嚴格的限制性條款。
比如比亞迪的“三電質保”,實際有8項要求,否則失去保修權力。具體包括不允許車輛過戶,車輛不允許商用,必須定期在4S店保養,三電維修保養必須使用原廠配件,官方小程序或APP通過認證,12個月內行駛不超過3萬公里,事故維修必須在4S店,事故導致維修過三電系統零部件等。
業內人士分析,比亞迪在新能源保險里面已經是“獨一檔”,車賣得多,保險需求大,能撐起自己的保險業務。但其掙得也不多,只能通過增加限制條款來減少賠付幾率,“要不然也得虧。”
施建祥認為,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汽車的保險困局,需要車企、險企、社會共同發力。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應優化車輛設計與生產標準,提升安全性與可靠性,降低事故發生率及維修成本。保險公司應實現更加精準化的定價。同時,要增強社會維修力量,降低新能源車維保成本,以此共同推動新能源車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潮新聞)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