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作為屏幕背后的核心部件,是終端生態的重要環節。目前,全球面板供應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尤其是液晶產能基本在中國,但是更上游的材料、設備等領域,國內依然較為薄弱。
在近日的世界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彭壽表示,隨著智能化和AI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互控、互學已成為可能,顯示技術正無處不在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戰略必爭領域的關鍵支撐,新型顯示材料始終占據顯示產業價值鏈的高端位置。
他引用數據指出,LCD面板成本中,核心材料占比超過53%;OLED面板成本中,關鍵材料占比接近50%;而Mini/Micro-LED的芯片相關材料成本占比達40%;近眼顯示的光學材料成本占比也達到了50%。
彭壽強調,一代材料一代顯示,新型顯示材料是顯示技術發展的核心,國家已將其納入國家戰略電子材料體系,并高度重視其戰略布局。
當前,中國顯示產業雖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但產業仍面臨著核心技術短板、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等諸多挑戰,全面提升仍需在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同上發力。
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發布了《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2024)》,指出當前顯示產業正迎來創新拐點,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不斷推動產業市場空間的拓展。
可折疊屏、柔性屏等創新產品的涌現,打破了傳統顯示屏幕的形態束縛,為顯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生產制造基地和研發應用地區,中國顯示產業競爭實力持續增強,正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張立還談道,國內產業規模持續增長,以出貨面積計算,液晶產品全球占比達到75%,OLED產品全球占比超過50%,多條8.6代高世代OLED產線開工建設。
根據上述指數的評估,合肥、深圳、成都等地依托產業鏈布局、技術創新和產業規模等優勢,位居高質量發展十大城市的前三位。
這三座城市也是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和TCL華星的制造重鎮,兩者都在不斷拓展顯示技術,今年TCL華星實現了印刷OLED技術的量產。
近日,TCL華星副總裁、研發中臺總經理趙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TCL華星從2013年開始研發印刷OLED,投入非常多資源,直到今年11月份正式量產了21.6英寸的醫療專用顯示器。
“從醫療顯示開始,第二步往高端顯示器、主流筆記本發展,就能把產能進行提升。未來,更遠的時間線上,是往手機、小尺寸方向滲透,這是印刷OLED在產品線上的路徑規劃。”趙斌談道。
對于液晶的發展,趙斌認為,液晶顯示以前看起來有點邁入中年,但是從研發的角度,液晶顯示技術,尤其是在中尺寸和大尺寸上,還是“年輕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顯示產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面臨結構性挑戰。技術創新的深水區對研發投入、材料供應鏈的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實現從“制造大國”向“技術強國”的轉變,需要持續加碼研發投入,并在關鍵領域突破技術瓶頸。
隨著中國顯示產業崛起,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知識產權爭端也更加頻繁,也成為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大挑戰。
今年12月,美國康寧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337調查申請,指控我國特定用于液晶顯示器的玻璃基板及其下游產品和制造方法侵犯了其專利權,涉及多家企業。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際巨頭的打壓,提醒我們要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提高內配率。我們要積極應對,支持國內頭部企業,共同抵御外部風險,推動中國顯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則指出,知識產權糾紛尤其是涉及海外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是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建議我國企業攜手并進,形成合力,避免孤軍奮戰。同時,他呼吁市場應形成多元化的、安全的、公平的競爭格局,努力避免供應商過于集中所帶來的風險。
此前就有制造業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幾年國內制造業全球化經營面臨的一個主要困難就是專利壁壘,因為在很多技術領域,國外的跨國企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的技術專利壁壘。中國企業一定要通過提升創新能力,增加技術專利去應對。
這也意味著,企業還需構建國際化的知識產權布局,通過購買、合作和自主研發等多種方式增強專利儲備,以應對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
不過,海外巨頭也面臨著反壟斷調查的隱憂。此前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康寧公司展開正式立案調查,認為其在便攜式設備顯示屏玻璃市場存在濫用支配地位的嫌疑。隨后,康寧公司提議取消其與手機制造商和原片玻璃加工公司的所有獨家條款,以結束歐盟的反壟斷調查。
知識產權交鋒不僅是一場攻防戰,更是一場系統性能力的較量。站在全球產業轉型的風口,中國顯示產業既需直面挑戰,也應以全球視野尋找破局之道。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