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歐雪 深圳報道
隨著“China Travel”升級,中國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優化,國內旅行迎來復蘇。航空和機場排序也隨之發生變化。
12月23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深圳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6000萬人次,成為中國內地第4個邁過“6000萬量級”的機場。
今年以來,各大機場在客流量上均實現了顯著增長,競爭態勢激烈。
廣州白云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在旅客吞吐量上爭奪中處于領先位置。截至11月末,上海浦東機場的總客流已達7037.35萬人次,最先突破“7000萬”大關,反超廣州白云機場的6966.74萬人次。
不過,這些數據僅涵蓋了四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并不能全面代表一個城市的機場旅客運輸能力。
以北京、上海為例,兩個超大城市均為雙機場格局。北京方面,除卻首都機場外,大興機場截止至10月20日旅客吞吐量為4001.31萬人次;上海方面,虹橋機場前11月的旅客吞吐量為4002萬人次。兩個城市的兩大機場加總,旅客吞吐量已超過1億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深圳亦將邁入“雙機場”時代。12月21日,廣州宣布,廣州新機場項目已正式獲得國務院的立項批復,將落子佛山高明區,預計12月25日啟動前期同步實施工程;而在此前的11月,深圳將惠州平潭機場納入深圳第二機場規劃。
在廣州新機場之前,南京馬鞍國際機場、重慶璧山國際機場已相繼獲得國務院批復。這意味著,距北京、上海、成都之后,中國的雙機場的城市版圖正在急速擴容,他們或將改變整個中國的航空版圖。
第四個“6000萬”量級機場誕生
今年以來,航空領域的復蘇態勢更為明顯。盡管十一月是民航淡季,但四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仍實現了顯著增長。
具體來看,四大機場的11月客流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廣州白云機場11月旅客吞吐量650.44萬人次,同比增長19.94%;上海浦東機場11月旅客吞吐量603.74萬人次,同比增長21.28%;北京首都機場11月旅客吞吐量546.22萬人次,同比增長16%;深圳寶安機場11月旅客吞吐量為523.06萬人次,同比增長13.38%。
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11月份我國旅客運輸量為5643.4萬人次,同比增長15.2%,創下歷史新高。
事實上,廣深雙子城能取得如此的優異成績殊為不易。作為全球機場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大國際頂級機場,加上珠海、澳門兩大國際機場,預計2024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3日,深圳機場發布消息,今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6000萬人次,成為我國內地第4個越過“6000萬量級”的機場。
今年以來,深圳機場客流持續恢復。在11月17日,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5386.99萬人次,同比增長17.5%,超過2023年全年的旅客吞吐量5273萬人次,同時也超越2019年全年5293.2萬人次的客流量。
這意味著,深圳機場已提前近一個半月完成了去年全年的旅客運輸量,同時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全年的客流量。
從去年重返“5000萬”大關,到今年躍升至“6000萬”大關,新增的客流主要來自哪里?
國內航線來看,深圳機場今年搶抓深中通道開通的歷史性機遇,在中山、江門啟用兩座航空港,開通深中、深江兩條機場快線。同時,深圳機場還針對國內公商務市場推出的13條“深快線”,一年來累計運送旅客超過3300萬人次。
國際航線方面,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客運業務恢復加快,每周有超過800班進出境客運航班。在深圳機場今年超過6000萬人次的旅客量中,國際及地區旅客量也超過了500萬人次。
隨著我國今年推出多項來華簽證優化措施,深圳機場至少已積極推進同6個免簽國家實現直航。
同時,2024年,深圳機場相繼新開、恢復了至墨西哥城、開羅、維也納、布達佩斯、利雅得、馬德里等12條國際客運航線,加密了10條國際客運航線,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通航點超過45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五大洲的31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深圳建設交通強市行動計劃(2021-2025年)》,深圳機場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將超過7000萬人次,比2019年增長近40%,其中國際旅客的吞吐量將超過1000萬人次,比2019年增長近1倍。
浦東機場與白云機場將爭奪客流榜首
在2023年,廣州白云機場以旅客吞吐量6318.6萬人次,在中國十大機場排名第一位,起降架次45.6萬次,也是國內排名第一。
從今年前11個月總客流量來看,上海浦東機場已反超廣州白云機場,二者或在全年吞吐量上爭奪領先位置。
整體來看,四大機場今年在客流量上均實現了顯著增長,競爭態勢激烈。
前11個月,上海浦東機場以7037.35萬人次總客流暫時領先,廣州白云機場則以6966.74萬人次總客流緊跟其后,北京首都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則以6185.7萬人次和5612.63萬人次排在第三和第四。
在四大機場競爭格局變化的背后,國際客流的快速恢復起到較大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之前恢復較慢的國際航線在11月份迎來了客流的快速回升。11月份,我國國際航線客運量557.0萬人次,同比增長76.3%,恢復至2019 年同期的94.3%,已經接近于疫情前水平。
此前疫情沖擊下,以國際客流為主的上海機場遭受了顯著影響。在2020至2022年間,上海機場的年度營收大幅下降,累計虧損近60億元,業績下滑幅度遠超其他一線城市機場。
在此期間,中國機場的繁忙程度發生了變化。北京首都機場因北京大興機場的分流而旅客吞吐量有所下降。上海浦東機場則因國際客流占比過高而遭受重創。
與此同時,廣州白云機場抓住了機遇,從2020年到2023年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最繁忙的機場。此外,深圳寶安機場的客流量恢復速度也快于其他機場。
今年以來,中國推出多項來華簽證優化措施,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實現入境免簽。
今年前11個月,上海浦東機場的國際及地區旅客量達2888.63萬人次,占總客流量的41%,遠超過廣州白云機場的1321.99萬人次。
由此可見,隨著國際客流的快速恢復,今年最繁忙機場的位置可能會有所變化。截至今年前11個月,上海浦東機場的總客流已達7037.35萬人次,最先突破“7000萬”大關,反超廣州白云機場的6966.74萬人次。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2025年供需恢復趨勢確定,航空業有望開啟盈利中樞上行。2023年至2024年,中國航空業供需持續恢復中,航司持續減虧并階段性印證票價與盈利中樞上升邏輯。展望2025年,供需繼續恢復趨勢確定,盈利中樞上升將開啟。
流量帶來機場“微信效應”
在一線城市,機場的盈利情況不僅反饋著機場企業的自身情況,更是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體現。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機場(600009.SH)、白云機場(600004.SH)、北京首都機場股份(00694.HK)和深圳機場(000089.SZ)的營收分別為91.91億元、53億元、41.09億元和34.65億元,營收排名與總客流排名相對應。
其中,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前三季度營收增速最高為27.34%,上海機場、白云機場和深圳機場的營收增速則分別為16.03%、15.04%和13.92%。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機場之中,只有北京首都機場股份仍未走出虧損泥潭,前三季凈虧損人民幣4.60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人民幣13.36億元大幅收窄。其主因,即在于大興機場的分流。
上海機場錄得凈利潤最多,前三季度盈利12.02億元,同比增加141.87%。白云機場和深圳機場前三季度則分別錄得凈利6.68億元和3.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3.71%和99.38%。
隨著航空旅行復蘇,機場迎來行業拐點。這一行業顯著受益于我國航空業持續繁榮的大趨勢,特別是流量增長帶來的非航收入增長。
對于優質機場的流量價值,曾有知名基金經理分析稱,機場本質就是一個微信,把所有的基礎設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個基礎平臺,這個平臺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變現,變現的形式可以是商業,也可以是廣告。一是,它的流量是獨享的,沒有人跟它競爭。二是,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負成本的。三是,它的流量是被篩選過的,而且是在封閉的空間之內,乘客沒法走,流量變現的單客價值是很大的。這種流量價值,對于任何一個變現方都是極其具有吸引力的。
目前,非航空性業務已成為國內機場的重要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免稅業務、廣告和物流服務等。今年上半年,部分機場的非航空性業務收入快速回升,甚至已經超過航空性業務收入。
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達33.72億元,占總收入的55.61%;白云機場非航空性收入達20.21億元,占總收入的58.39%;北京首都機場非航空性收入達13.98億元,占總收入近52.09%。
同時,上半年深圳機場航空主業業務營收最多,但也虧損最多,盈利主要得益于候機樓租賃業務和廣告業務的穩定表現。
截至12月25日收盤,上海機場市值最高達878.43億元,白云機場、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和深圳機場的市值則分別為231.23億元、131.42億元和143.76億元。
同時,從滾動市盈率來看,上海機場達到53.60倍,白云機場達到27.67倍,深圳機場達到25.69倍,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則為虧損狀態。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