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韌性金融未來?2024國際金融與銀行上海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如何構建韌性金融未來?2024國際金融與銀行上海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2024年12月23日 17:55 每日經濟新聞

  12月20日,2024國際金融與銀行上海學術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與上海大學經濟學院承辦。全球頂尖的金融機構、學術機構以及行業專家匯聚一堂,圍繞“構建韌性金融未來:技術與創新、綠色與可持續”這一重大課題,共同探討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問題,推動國際間金融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鄭廣宏、2024國際金融與銀行上海學術會議聯合主席、諾丁漢大學普惠金融科技創新中心(INFINITY)的創辦人兼聯合主任Meryem Duygun教授、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聶清、上海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殷鳳分別致辭。

  鄭廣宏指出,2024年是上海建設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關鍵之年。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一直致力于推動金融創新與改革,旨在構建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金融環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金融要素協同的科技金融體系。致辭環節,他對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的相關工作表示肯定,并表示,本次學術會議的召開,不僅為上海乃至全球的金融界提供了一個討論金融理論實踐與前沿趨勢的平臺,更是對上海金融科技發展和綠色可持續理念的一次重要推動。

  Meryem Duygun強調了本次會議的核心價值,即強化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協作,以應對金融及銀行業面臨的挑戰。Duygun、指出,在當前快速技術變革的背景下,會議主題“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關鍵。金融、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互動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潛力,本次會議為國際學者和專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以便共同探索這些問題。

  聶清表示,會議議題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這金融五大篇文章密切相關,期待此次會議能在推動這些領域的發展中作出積極貢獻,并持續深化相關研究。

  殷鳳在致辭環節指出,此次會議致力于增進對當前行業趨勢和未來發展的理解,希望通過這一平臺推動專業關系的建立與深化合作,為學科發展和全球金融體系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會議議程涵蓋了高質量發展、綠色金融的推動與實踐、數字貨幣的發展效能、科技金融的應用等了多個關鍵議題。這些議題不僅代表了當前國際金融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也反映了行業內部對于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會議期間,各國學者和從業者分享了在數字貨幣、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這也將對未來金融政策的制定、金融機構的運營模式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首任理事長、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原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教授圍繞主題《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與金融變革》發表主旨演講,重點分析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與金融體系的變革路徑,屠光紹指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周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須通過宏觀政策調節、結構優化和體制改革來加以應對,確保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穩健發展。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歐盟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員José-Luis Peydró教授圍繞《碳排放與銀行信貸渠道》,分析了碳排放與全球金融政策的關系。他認為,一級市場的融資工具能夠更有效地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同時,銀行業作為全球的核心金融機構,能通過借貸手段支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英格蘭銀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建模司副司長Michael Kumhof博士圍繞主題《央行數字貨幣CBDCs-效率增益和穩定性增益》提出關于央行銀行數字貨幣(CBDCs)的深刻理解。他指出CBDCs的實施要關注三個關鍵方面:結構性問題、反周期的CBDCs規則與資本流動波動性。談及CBDCs最佳規則時,Kumhof提出,最有效的規則應是響應信貸差距調整機制,這將有助于在經濟波動時保障金融穩定。

  2024國際金融與銀行上海學術會議執行主席、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執行所長孟添博士介紹了《構建新生態:持續推動學術研發與數字金融服務產業之間的耦合協同——來自英國的洞察》INFINITY研究報告(中文版)。報告的發布,不僅為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的合作開辟了新的路徑,也為推動數字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報告指出,當前英國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潛力尚未完全釋放,通過加大商業化投資可以為這些學術研究成果找到實際的市場應用,從而推動技術進步,為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因此要通過一系列支持措施支持學術研發成果的商業化。

  最后,孟添強調,全球范圍內,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緊密合作將為數字金融領域的創新注入強大動力。通過支持學術研究的商業化進程,能夠使更多科研成果進入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

  主題演講后,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和諾丁漢大學普惠金融科技創新中心(INFINITY)舉行了合作啟動儀式,明確了合作目標和實施路徑,確保雙方在未來的合作中能夠緊密配合,共同推動數字金融科技的創新與實踐。

  隨后,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舉行了國際學術顧問聘任儀式,為未來各方在學術合作與研究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此次聘任,各方將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創新及金融科技應用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推動跨學科、跨國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圓桌討論環節,原印度尼西亞金融服務管理局(OJK)主席Wimboh Santoso教授、英國薩里大學金融經濟學Sarmistha Pal教授、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科技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赫赫教授、鄧白氏中國區業務副總裁兼戰略發展負責人劉沛、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專班副總經理周珂博士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術專家與行業專家從自身研究角度出發,圍繞“金融如何高效服務科技創新:全球視野本土行動”的主題展開了討論。

  Wimboh Santoso從三方面分享了印尼數字金融發展強勁的原因。首先,地緣原因,數字服務誕生后,能夠直接觸達位于偏遠島嶼的居民與企業。其次是技術原因,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以往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發生變革,服務的流程也因此大大縮短。從政策原因方面來看,印度尼西亞以市場為導向,從消費者權益、數字安全角度出發,大力促進數字金融服務的創新工作,加大政府監管,從而推動印度尼西亞數字金融的發展。

  Sarmistha Pal指出針對當前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的差異,政策可以從出臺針對鼓勵創新、聚焦中小企業,加大研發鼓勵力度;借助公私合營模式;地方、區域或全球合作打造技術走廊等方面著力,推動金融與科技創新。

  赫赫認為,在綠色金融的轉型過程中,金融部門扮演著資本中介和創新技術引領者的重要角色,有助于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劉沛針對財務數據如何用來識別和支持新興技術這一問題,強調了數據在金融決策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評估投資潛力、風險以及支持創新金融活動方面的重要性。劉沛提到,通過分析數據可以預測市場的未來表現,為金融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周珂在圓桌會議中分享了交通銀行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在科技金融領域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表示,通過分階段的發展策略,交通銀行為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綜合來看,本次2024年國際金融與銀行上海學術會議不僅為學術界和金融業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更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韌性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通過深入探討技術與創新、綠色與可持續等議題,推動金融領域在應對全球挑戰時的適應能力,促進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30 鈞崴電子 301458 --
  • 12-30 賽分科技 688758 --
  • 12-24 星圖測控 920116 6.92
  • 12-23 黃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