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場定位為中國銀行業“鯰魚”的民營銀行,在2024年悄然走過十年歷程。
十年來,民營銀行獲得了一定成績。尤其是背靠阿里和騰訊的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一度迅速崛起,目前已來到約5000億元資產規模,接近中等城商行水平。兩家銀行的科技應用也在銀行業實踐中位居重要地位。
但同樣在2024年,一些行業風向開始顯現,兩家民營銀行股權先后歷史性地被地方國資接盤。
8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告同意南昌金控受讓正邦集團持有的江西裕民銀行6億股股份。受讓后,南昌金控合計持有該行6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30%。這也就意味著,開業成立還不到五年的全國第18家民營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的大股東已經易主,裕民銀行成為全國首例地方國資接盤民營銀行大股東的案例。
緊接著,11月28日,新安銀行變更股權事宜獲批。三家國資全資企業受讓后合計持有新安銀行51%股份,成為首個由民營銀行轉變為國資絕對控股銀行的案例。情況略有不同的是四川新網銀行,11月12日,該行第三大股東紅旗連鎖易主國資(四川省國資委),該行因此迎來國資股東。
鈦媒體App也從業內感受到,一些民營銀行在對外宣傳中也已淡化其民營銀行色彩,“數字銀行”等成為新標簽。一家金融智庫的負責人則向鈦媒體App表示,“目前整個民營銀行的資產規模僅占全行業的0.4%,研究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回望民營銀行起步之初,市場期望熱烈。2015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親自敲下回車鍵,放出了中國民營銀行史的第一筆貸款。2016年一年內就有178家民營銀行核名,至少50家上市公司已經發布公告擬進軍民營銀行。2017年,彼時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其履新“首秀”上專門提及,“它(民營銀行)對于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來說非常有必要。”
一旦國資成為最大股東,民營銀行的基因是否會被改寫?下一個十年,它們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當國資來敲門
作為全國首例地方國資接盤案例的主角,江西裕民銀行至今仍未披露2023年報——也是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惟一尚未披露年報的。2022年報顯示,裕民銀行當年實現營收5.42億元,同比增長29.01%;凈利潤5005.5萬元,同比下降19.03%。
據正邦科技此前公告披露,截至2023年9月末,江西裕民銀行資產總額為171.52億元,負債總額為154.93億元,凈資產為16.58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54億元,凈利潤為-24.2億元。
正邦集團的債務危機似乎是裕民銀行股東更替的關鍵因素之一。
江西裕民銀行于2019年5月20日獲批籌建,并于同年9月27日正式開業,成為江西省首家民營銀行。開業初期,正邦集團作為江西省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持股30%,成為最大股東。
自2020年始,正邦集團逐漸陷入經營困境和債務危機。其旗下上市公司正邦科技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虧損188.19億元和133.87億元。同時,公司的負債率也從2020年底的58.56%飆升至148.41%。2023年5月,正邦科技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3年7月,正邦科技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由江西雙胞胎農業有限公司和中國信達組成的聯合體成為重整的產業投資人。同年12月,重整完成后,雙胞胎集團作為江西另一家養殖行業巨頭,投入約14億元成為上市公司新任大股東。
在此次股份轉讓中,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受讓正邦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西裕民銀行6億股股份。受讓后,正邦集團完全退出,南昌金控持有裕民銀行30%的股份。南昌金控由南昌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第一大股東為南昌市政府,持股為91.04%。
另一位主角新安銀行成立于2017年,是安徽首家民營銀行,同樣經營壓力顯著。
新安銀行年報披露,2023年,新安銀行實現營業凈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0.47%;實現凈利潤4447.2萬元,同比下降71.76%;信用減值損失1.91億元,同比大增169.57%。截至2023年末,新安銀行資產總額192.9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8.37%;負債總額168.9億元,較上年末下降9.72%;不良貸款率1.67%,較上年末上升了0.12個百分點。
觀察其股東方,截至2023年末,南翔貿易、金彩牛實業、華泰集團、中辰投資分別持股30%、30%、20%、20%。其中,該行3戶股東(南翔貿易、金彩牛實業、中辰投資)對外出質該行股權,出質股權共計10.845億股,占該行全部股權54.23%。南翔貿易財報披露,2023年,南翔貿易凈利潤為虧損19.8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南翔貿易凈利潤虧損3.03億元。
在此次股權轉讓中,南翔貿易股份全部退出,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計獲得新安銀行6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30%。而該公司由合肥市國資委100%持股。此外,安徽建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國資委背景)受讓新安銀行2.2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1%;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100%持股)受讓2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0%。合并計算,國資持股比例升至51%。
目前尚未公開這兩筆股權轉讓的交易價格。但近年來部分中小銀行的股權拍賣掛牌常常陷入無人問津的境地,甚至出現打折出售仍流拍的現象。民營銀行的股權轉讓也可能面臨類似問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任副院長劉曉春表示,“在調研中了解到,江西裕民銀行第一大股東變更為當地國資,目前只是暫時接手,后續如果找到合適的民營股東,可能會將股權轉讓給新的民營股東。”
極度分化的業績表現
19家民營銀行的規模和盈利能力呈現出顯著的“二八效應”。
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無疑是這個行業的領跑者。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這兩家銀行的總資產合計約為1萬億元人民幣,占據了全部民營銀行資產規模的半壁江山。
除“雙子星”之外,僅有江蘇蘇商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和四川新網銀行三家銀行的資產規模超過千億元人民幣,分別為1166.49億元、1144.84億元和1029.34億元。其余13家銀行的規模均在千億元以下,其中6家銀行的規模在5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剩余7家則不足500億元,而新安銀行的資產規模僅為192.91億元,是所有民營銀行中最小的。
盈利能力方面,兩家銀行的優勢更為突出,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合計分別達到了581億元和150億元人民幣,分別占全部民營銀行的65%和70%。相比之下,尾部的福建華通銀行和安徽新安銀行的凈利潤則相形見絀,僅分別為0.74億元和0.44億元人民幣,差距懸殊。剩余銀行中,也僅有新網銀行和蘇商銀行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
與整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類似,今年以來民營銀行的整體業績也面臨下滑。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民營銀行的凈利潤為14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減少了14億元。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了41億元,達到240億元,不良貸款率也從年初的1.55%上升至1.79%。與此同時,撥備覆蓋率則下降了3%,為224.44%。
曾經是民營銀行重要優勢的凈息差也在快速收窄。雖然目前民營銀行的凈息差仍然是所有類型銀行中最高的,在其他類型銀行的凈息差均跌破1.8%的“預警線”時,民營銀行還能維持在4%以上,但其下降趨勢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末,民營銀行的凈息差分別為4.32%、4.21%和4.13%,呈持續下降趨勢。
以網商銀行為例,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4.3%,達到152.87億元,但凈利潤卻同比下滑了17.43%,僅為22.60億元,這清晰地反映了行業面臨的盈利壓力。
據鈦媒體App了解,今年年中,一家行業排名靠前的民營銀行管理層曾在內部信中直言,“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已經站在了懸崖邊緣。”近日另一家頭部民營銀行管理層在內部會上直言,希望全體員工“卷起來”,提早上班時間,推遲下班時間。
困在轉型中
回過頭看,許多民營銀行并未實現當初“服務小微”的初心。
目前開業的19家民營銀行中,除了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和四川新網銀行這四家擁有互聯網公司背景的銀行之外,另外15家民營銀行均遵循“一行一店”模式————在總行所在城市僅可設1家營業部,不得跨區域經營。
而在實際展業過程中,在一段時間內,大部分銀行在存貸兩端均通過互聯網平臺事實上突破了展業限制。存款方面主要依賴第三方平臺發行互聯網存款產品,跨區域高息攬儲;貸款方面則靠互聯網平臺引流放貸。
但在2021年以后,互聯網存款和貸款的監管政策都顯著收緊。存款業務方面,《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發布,禁止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這項規定直接限制了民營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的渠道,尤其是對“一行一店”的非互聯網民營銀行造成了較大沖擊,加劇了其攬儲壓力。
貸款業務方面,《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發布,其中規定商業銀行與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互聯網貸款余額不得超過本行全部貸款余額的50%,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這直接限制了此前盛行的聯合貸款模式,提高了民營銀行的資金壓力和風險承擔。并且再次明確“嚴控互聯網貸款跨地域經營”。
聯合貸款規模迅速收縮,以華瑞銀行為例,2023年該行聯合貸款余額同比下降了96%至1285.4萬元。
此后,轉型成為行業主題詞。尤其C端受限之后,產業互聯網和供應鏈金融受到關注。但有行業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產業互聯網和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本身的難度很大,尤其行業數據未打通,難以有效評估風險。另外,優質客戶已被大型銀行占據,民營銀行只能服務風險較高的下游供應商。
上述人士還提到,甚至供應鏈金融也常常出現跨區域經營,也有會與監管要求的本地化服務產生沖突。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任副院長劉曉春認為,在這一過程中部分民營銀行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遇”,“這些年來,部分民營銀行的信貸規模主要靠‘助貸、聯合貸’模式做大,缺乏自己真正的客戶和資產,風險在逐漸積累,銀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又不能停止,因為一旦停下來,難以支撐信貸規模。”
在此背景下,關于如何調整有關民營銀行的監管政策也受到關注。
劉曉春也提出,建議適當放寬民營銀行展業范圍限制,如由原本的一個市擴大到全省范圍,提高服務客戶的深度與廣度。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約研究員王剛等人撰文指出,宜與時俱進,逐步取消在股東資質和日常監管、風險承擔、機構與業務準入等方面專門針對民營銀行的顯性或隱性壁壘,適時從試點狀態轉為常態化統一監管。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為,允許國資股東進入民營銀行,可視為對民營銀行“民營”性質的淡化,未來應將民營銀行看作一般意義上的商業銀行來監管,對它們的發展可能更為有利,比如適用城商行的監管規則,民營銀行在網點設置、經營范圍、公開市場募資等方面均會有所突破。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均金表示,民營銀行未來的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建議監管部門調整優化民營銀行股東準入標準,在保持民營控股的前提下,放寬股權5%以下的股東資質。他還提出,目前民營銀行監管上接近城商行,監管政策和指標要求并無明顯差異,尚未形成差異化的監管體系,存在監管“一刀切”的問題,且各地監管尺度不一。
均瑤集團是華瑞銀行的第一發起人,持股比例為30%。近年來,該行股權多次變更,多位發起股東減持股權或退場。(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編輯|劉洋雪)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