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增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在暫停6個月之后再次增持黃金儲備。這表明在兩年前開啟的新一輪增持周期并未終結,而且可能持續更久。
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的最直接的動因是儲備管理的多元化需求。這種需求背后的關鍵因素又可以歸結為現有儲備資產組合中黃金占比較低,而且其他主流品類面臨突出的地緣政治風險,及其可能誘導的國際貿易與國際資本流動受到相關風險影響。相對于中國經濟規模及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而言,中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的黃金規模及占比在世界范圍內仍然偏低的基本狀況顯而易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可比數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規模約為2264噸,其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為5.36%。這里沒有考慮11月份的增持規模(約4噸,對該比例的改變不大)。這個規模和比例都遠低于美國和歐洲的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占比也遠低于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當然,在此輪增持周期開始之前的2022年一季度末,我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占比僅為3.61%。同樣也可以理解,鑒于中國的經濟地位及影響,此類行動注定會對國際黃金市場產生影響。因此,緩慢且擇時的增持路徑可能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自從2022年4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由于地緣政治與軍事沖突風險的加劇,世界范圍內的中央銀行掀起了一波增持黃金的浪潮。2022年和2023年的凈額購買量都超過了1000億噸。2024年的情況仍然有望接近這個水平,只是高金價背景下各季度購金量的波動性有所放大。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在上半年做的調查,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的意愿仍然強于過去。與此同時,過去三年全球央行的購金行動將國際金價推升到了過去難以想象的高度。此外,在世界范圍內看,央行們增持黃金的行為對國際金價具有重大影響。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與2022年俄烏沖突兩大事件之后的黃金牛市行情就都發起于央行們的行動。
在我國央行外匯儲備的資產組合中,與黃金儲備占比偏低相對應的另一面是以發達國家國際儲備貨幣計價的資產占比較高,尤其是其中的美元資產占比較高。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加劇以來,這方面的儲備資產對地緣政治風險變得較為敏感。而且,在這些資產類型的細分品類中也亟需進一步多元化的空間。在這種背景下,黃金便成了最重要的替代性選擇。僅從儲備資產功能的角度,即作為資產保值與風險分散功能來看,黃金的保值功能都經歷了悠久歷史的檢驗。資產管理業也廣泛運用它與其他主流資產類型之間的組合相關性來提升資產配置的績效。
當然,從黃金潛在的貨幣功能來看,增持黃金儲備還有更重要的功能,即有助于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維護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的穩定。在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歷程中,英鎊與美元都先后借助與黃金掛鉤來推行本幣的國際化,發揮其在國際貿易與資本流動中的支付清算功能,中央銀行也因此參與其中并履行流動性管理以及更廣泛的國際市場穩定職能。從近些年來我國央行推動的國際化實踐來看,增持黃金儲備與建設國際性的黃金交易市場,有助于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額外的信用支持,也有望為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提供特別的穩定機制。
最后,此次央行恢復增持黃金儲備的時機正值國際地緣政治沖突不確定性加劇、特朗普第二次當選美國總統的重要節點。在可以預見的沖突加劇階段,當前黃金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就成為了美元的兩個重要且非常活躍的替代性選擇。在未來的操作中,我國央行仍可能依照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對黃金儲備頭寸的選擇及運用進行相機抉擇,以便盡可能地發揮出它的實用功能。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