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政策調節”,這是重大會議首次提到超常規三個字,或表明后續政策的舉措將更加多元化。
2025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基調已經明確。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
政治局會議將明年宏觀政策定調為“更加積極有為”,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中國貨幣政策立場持續14年的“穩健”轉為“適度寬松”,財政政策從“積極”到“更加積極”,強調“穩住樓市股市”。會議還對明年提振消費、擴大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
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治局會議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振市場信心和預期的決心。本次會議整體定調積極,明年宏觀政策有望繼續加碼。會議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政策調節”,這是重大會議首次提到超常規三個字,或表明后續政策的舉措將更加多元化。內需擴張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后續促消費政策的范圍和力度均有望加大。
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政治局會議認為,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實有力,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
自9月下旬以來,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國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和增量政策。隨著刺激政策落地見效,近期多項經濟指標明顯改善,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企穩回升,2024年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的增長目標,為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是歷史上首次提出,可以看出當局穩增長的決心,政策從被動應對轉換為主動出擊。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十四年以來的首度重提。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貨幣政策基調由“穩健”轉向“適度寬松”,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在轉向。政治局會議要求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在9月26日政治局會議提出“有力度的降息”基礎上的進一步要求。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貨幣政策則是血脈穩定通暢的“調節器”。今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多次降準、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從3.45%降至3.10%,下降35個基點(BP);5年期以上LPR從4.20%降至3.60%,下降60個基點,降幅均為歷年最大。
在政治局會議最新定調后,下一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又將如何發力?實際上,早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曾預告,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央行在日前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談及下一階段的思路時,強調了堅定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的立場、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精準性等內容。
董希淼認為,下一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在三個方面加大實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針對性。首先,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力度,超常規地進行預調,助力宏觀經濟熨平周期波動和外在沖擊,體現出前瞻性;其次,繼續降準降息,2025年可降準0.5個百分點,政策利率下調50個基點,引導LPR下降25個基點,從而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上適度降低成本,體現出有效性。
會議指出,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宏觀調控力度更大、更具針對性和前瞻性、更強調效果,這既是過去宏觀調控的成功經驗,更是基于對當前國內外宏觀形勢的科學判斷作出的部署。當前宏觀經濟面臨內部總需求不足和外部全球經濟疲軟、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等壓力,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化壓力為動力。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講究前瞻性,走在預期前面,有利于穩定預期、穩定總需求進而夯實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曉光認為,2025年是積極的宏觀政策的持續實施年。本輪宏觀政策調整不僅是力度的持續加碼和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更是政策定位和政策邏輯的重大轉變。作為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本輪債務置換政策是一場“及時雨”。從短期看將大幅減輕地方流動性壓力、降低付息成本,推動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從中長期看有利于激發地方活力,騰挪更多財力用于經濟轉型發展和民生領域補短板,同時也有助于解決政府信用問題,逐步提升市場主體信心。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的挑戰仍然較大。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國家統計局12月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上漲0.2%,增速較10月放緩0.1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為近八個月來最低;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漲幅擴大0.1個百分點至0.3%,依然偏弱,顯示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經濟增長內在動能尚待鞏固。
羅志恒表示,擴大需求是擴大有消費能力的需求、有投資收益的投資需求,會議明確提出“提高投資收益”,這樣才能既發揮擴大需求的作用,又能優化供給結構,避免債務風險。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告訴第一財經,會議提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一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費,預計財政支出結構將從偏重投資向更加注重增強消費能力與意愿轉變;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資效益,當前我國投資規模不可謂不大,但投資效率持續下降,提高投資效率、盤活存量資產,實質上也是擴大需求。
今年以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作為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有力舉措持續發力,“兩新”政策成效顯著,有力地拉動了投資增長,釋放了消費潛力。
章俊認為,促消費將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抓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在2025年有望延續、擴圍、擴容。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兩重”和新基建領域,發揮好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的引領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認為,當前面臨的挑戰主要在內需層面,需要從“政策給力”和“改革發力”兩個方面雙向驅動,以提振預期、增強信心,讓拉動經濟的“內需引擎”更強勁。從供給側來說,市場要創造出更多高品質、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需求側來說,推動高質量就業和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至關重要。為此,應該加快培養文化教育、托育養老、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等現代服務業人才。同時,持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著力增加居民收入,進而推動消費的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受益于相關政策提振,12月9日下午3點以后港股大幅拉升,收盤恒生指數上升2.76%,報收20414點,成交重新突破2000億大關。
奶酪基金投資經理胡坤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會議提出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大幅提升了市場對未來經濟修復的信心,因此股市表現也比較積極。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變,房市和股市仍是提振內需的主要抓手,其中“提高投資收益”已經上升為重要目標,這對投資者而言是利好。
胡宇表示,提振消費方面,股市和房地產是穩預期的主要方向,只有穩定資產價格,才能讓消費者有更大的動力去消費。另外,“以舊換新”和消費補貼等政策明年可能在規模及品類上有所擴充。同時,針對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政策,以及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或成為主要抓手。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