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祎????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要求持續提升城市設施韌性、管理韌性、空間韌性,推動城市安全發展。該意見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提升城市安全韌性,不但對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明確要求,也對建筑業轉型升級提出了迫切需求。如何以數字化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數字技術與建筑業如何深度融合?業內又作出了哪些積極探索?
12月6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第十三屆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在成都舉行。會后,圍繞上述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參加此次峰會的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聯達”)董事長、總裁袁正剛進行了專訪。
作為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廣聯達聚焦運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行業AI等數字技術,在2024年成功推出了建筑行業AI大模型AecGPT以及建筑行業AI平臺,在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上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
NBD:廣聯達將AI技術融入建筑行業的近十年歷程中,您感覺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公司又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
袁正剛:十年前,我們面臨眾多技術方向的選擇,包括虛擬現實、區塊鏈等,當時基于對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的理解,我們最終選擇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方向。
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建筑行業確實復雜度非常高,最難的是決策,因為很多因素在不斷變化,多種因素又相互影響,要想作出一個最優決策難度非常大,而人工智能的最大優勢正是可以讓很多要素集中起來,選擇最優方案。
2015年我們建立團隊時,行業數據量非常有限,面臨第一個大的問題就是怎么找數據,但現在數據量已經變得非常大了。
比如在工地上,現在有大量攝像頭在產生數據,包括人員有多少,是否佩戴了安全帽,以及機械設備、材料、工程進度等多種數據。此外,還有大量的傳感器,可以監測到基坑變形的狀況、混凝土凝結的狀況等。在這十年間,數據從稀缺到豐富,這是行業的一大變化。
但是現在也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數據質量的問題、數據及時性的問題等。
比如,在企業管理項目時,我們仍依賴于大量數據填報和匯總工作來掌握項目的真實狀況,不但費時,而且得到的信息往往不完整、不全面,很多時候一線人員所使用的工具與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并沒有對齊,不同崗位工作人員之間掌握的數據也沒有打通,缺乏一體化的數據管理。所以,這種“數據孤島”是行業內目前最主要的挑戰,讓人工智能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亟待加以破解。
其次是技術能力,特別是各種IT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深度應用。過去,建筑行業的IT技術應用相較于其他行業來說比較緩慢,也比較有限,有人嘗試將制造業的軟件和工具直接應用于建筑行業,但發現這種做法并不可行。
我們分析總結后發現,建筑行業的特性與制造業不同。制造業生產的產品是標準化的,但每棟建筑都有其獨特性,而且不可移動,即使是同一小區內的相同樓宇,由于建造時間、地質條件、使用材料以及功能的不同,管理方式和復雜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他行業的成熟技術直接應用于建筑行業,而是要進行本地化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所以,近十年來,除了關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我們還大力投入研發三維建筑信息模型等核心技術。現在,我們的核心技術已實現完全自主掌握。
NBD:您認為AI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將有怎樣的應用前景?
袁正剛:首先,數據融合是AI技術發展的基石,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對充分發揮AI的作用至關重要。另外,針對行業的算法也是一大關鍵要素,現在通用的語言大模型在一般交流中已經取得進展,但還需要有針對特定行業的專業模型訓練。
近兩年來,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基于多年行業經驗和行業算法,開發建筑行業的大模型,已展現出巨大價值。比如,在建造師考試中,我們的專業模型相較于通用模型就表現出顯著的優勢。結合數據、算法,再加上行業通用的算例,我相信建筑行業的人工智能將會越做越好。
人工智能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比如,計算一個建筑里面的工程量,以前要花很長時間,通過我們的軟件雖然大幅提高了效率,但做到80%的自動化后發現又碰到瓶頸。現在有了人工智能,我們可以實現90%甚至95%的自動化,進一步提升了算量速度。
再比如,在設計領域,以前多是靠設計師自己去想方案,但現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生成設計師未曾想到的方案,并進行光照分析、建筑物遮擋關系分析、成本分析等,這都是以前難以完成的任務。
此外,在招投標過程、施工方案等方面,也可以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項目管理、立項、施工過程中遇到安全問題、成本問題等,人工智能都能快速作出最佳決策,應用前景確實非常廣闊。
NBD:您如何看待當前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整體進展和成效?
袁正剛:我覺得,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好處于從點到線到面這樣突破的一個階段。
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有幾個明顯的階段。大約在十多年前,我們稱為ERP管理信息化,當時對企業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幫助。隨后在十多年前,行業啟動了另一輪數字化轉型,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最初由設計院開始采用,后來部分施工企業也開始使用,但是這一技術并沒有得到深度應用。
近年來,智慧工地的概念開始興起,我們引入了攝像頭、人臉識別、無人機等數字化應用,盡管投入了大量的硬件,但“數據孤島”等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影響了行業全方位深度數字化的進程。
總體來看,盡管點狀應用已經取得一定的突破,但行業正處于一個關鍵時刻,需要將這些點連成線、形成面,實現更系統、更融合的數字化應用。
我們認為,產生“數據孤島”的原因在于我們對數字化的認知、工作方式和規劃都是孤立的。如果我們將認知轉變為系統性的,做的時候可以分步去做,一個點一個點地去做,但因為整體規劃是完整的,做完后就會連成線、形成面,最后就能形成一個系統。
NBD:您如何評估加大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的投資所帶來的回報和效益?
袁正剛:對一家科技公司來說,一定要把研發視為重要戰略,必須用新技術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技術和產品,企業就無法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無法確保未來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研發主要聚焦兩大核心領域,一是圖形BIM,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這是我們投入最多的領域。
BIM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有能力開發設計軟件,這非常重要,因為設計軟件決定了建筑的最終造型、性能、成本等。目前,我們的BIM系列軟件不僅應用在房屋建筑領域,還在市政、公路等領域快速全面替代國外產品。
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判斷和決策也很重要。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的投入已經開始顯現成效,算量軟件準確度從80%提高到90%以上。我們還合作開發了專業的AI評標專家系統,提高了評標的公正性、效率和準確度,尤其是在技術標方面,有的技術標可能有上千頁之多,但AI能夠快速判斷技術標的優勢和問題。
這些研發投入使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從而打造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現在,我們的設計軟件已經走向歐洲,施工軟件也已在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銷售。
NBD:您期望廣聯達如何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經驗推動行業發展?
袁正剛:我們希望能夠把對建筑行業的深刻理解及對數字化的認知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整個行業。特別是在數字化進程中,希望能不斷分享我們的見解,來促進行業數字化真正取得實效。
我們也充分認識到,數字化的核心在于人才,培養對數字化有認知、掌握數字化技能并能將數字化落到實處的人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為此,我們很早就與高校合作,幫助他們打造數字化課程和實踐基地,幫助培訓老師掌握數字化技能。我們還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共同推進教育教學的變革。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還與行業協會及企業開展合作,針對現有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進行數字化技能培訓。我們為商務經理、總工程師和項目經理提供專門培訓。我們也積極與多方合作,希望能推動更好的政策、更好的措施落地,堅定地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NBD:此前,成都市出臺了“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系統謀劃了未來五年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據您觀察,成都建設智慧城市具有哪些優勢?
袁正剛:智慧城市由各種建筑和市政設施組成,如果這些建筑和設施都能實現數字化,包括燃氣管道、供水管道、供電設施、道路和樹木等,那么城市的運行將有據可依,我們也能作出更科學的決策。
從單一建筑的信息化到整個城市的信息化,我們一直在穩步推進。廣聯達作為課題牽頭單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也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了許多樣板項目。
在成都,我們與施工企業、設計院以及區級政府在多個項目上有著深入的合作,前幾年也開始參與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新津區,我們打造了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示范工程,效果非常好。
這些年,成都發展非常快,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這些場景會吸引更多企業愿意在這里投資,在這里扎根,當然也包括更多數字化企業落地和發展。借助這個長鏈條,這些企業在成都的發展價值會更加彰顯。
另外,隨著打造公園城市,大家也感受到,成都整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借助數字化技術,也將有助于我們以更合理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打造更優質的公園城市。
NBD:公司未來在西部地區有哪些發展戰略和規劃方向?
袁正剛:我們非常重視西部地區的市場拓展,特別是在建筑行業。隨著西部大開發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和重慶等地區投資規模非常大,包括房屋建設、機械、新能源、水利等領域。我們也看到,許多客戶在成都、在四川的業務發展迅速,包括大型施工企業和設計院等,我們將與這些客戶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此外,我們也增加了在西部地區的研發力量,包括在成都新津區布局了一部分技術研發團隊,以更好服務本地企業并深化應用,滿足西部地區建筑行業的需求。通過這些努力,我們期望在西部地區實現更廣泛的業務拓展和技術創新。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