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業務開展首要關注點是毛利率。”
當談到最近工作重點時,有蒙牛相關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他還表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事實上,利潤思維已經深入蒙牛運營。“各個業務都要回歸到創造有利潤的收入。”在2024年半年報業績溝通會上,蒙牛乳業總裁高飛強調。
他進一步透露,預期今年蒙牛資本開支不超出30億元。“建設周期已經過去,(資本開支)未來逐步在減少。”高飛稱。
伊利亦是類似態勢。在三季報業績溝通會上,該公司披露今年資本開支預計約為40億元左右。“其中20億元到30億元為維護性支出。我們近幾年基本上完成了主要產能構建,未來2到3年預計資本開支大概也會維持類似體量。”伊利解釋。
事實上,伊利、蒙牛們經歷過多輪資本開支上行期。財報顯示,2020-2023年,伊利資本開支(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穩定在65億元-70億元左右,2023年由于澳優荷蘭工廠技改和產能 擴張資本開支略有提升;蒙牛從2021年的62.2億元下降至2023年的41.3億元。
在2024年,兩家資本開支進一步收縮。
背后是,市場變了。
需求收縮
眼下,伊利、蒙牛都在遭遇業績下滑。
伊利在營收增長上遭遇困難。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營收890.39億元, 同比下滑8.59%;歸母凈利潤108.69 億元,同比增長15.87%。其中,在三季度,伊利液體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飲產品系列分別錄得收入206.37億元、 68.21億元和10.22 億元,同比下滑10.31%、增長6.56%和下滑16.61%。
蒙牛則是營收、業績雙降。財報顯示,上半年,蒙牛營收446.71億元,同比下滑12.6%;歸母凈利潤24.46 億元,同比下滑19.03%。其中,在上半年,蒙牛液態奶、奶粉、冰淇淋、奶酪營業收入 362.26億元、16.35億元、33.71億元、22.11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2.9%/下滑13.7%/下滑21.8/下滑6.3%。
乳業雙雄最大危機在于市場收縮。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1-9月,乳制品全渠道/線下銷售額同比分別下滑1.8%/下滑4.0%,7-9月降幅略收窄。2021、2022、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90%、下滑6.50%、下滑2.40%。
伊利們尚且如此,區域乳企受到的影響更大。2024年三季度,光明乳業營收56.99億元,同比下滑12.66%;凈虧損1.64億元。同期,三元股份營收15.44億元,同比下滑17.59%;凈虧損2476.87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779.12萬元。
市場變化下,行業價格戰加劇。
以蒙牛還在保持增長的鮮奶市場為例。多家在京奶站老板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整體上,中端,中低端產品價格都在下降、廠家活動普遍比較多。一位在京奶站老板表示,君樂寶、光明在節日和周末的促銷活動還是很多。譬如,如君樂寶悅鮮活,去年、今年長期有優惠活動9.9或買一贈一活動,光明新鮮牧場,蒙牛(900-1000ml)大罐鮮奶常年有9.9活動,清庫存時還會買一贈一。
記者在北京市場走訪中發現,乳品打折不斷,伊利、蒙牛甚至在其中顯得克制。兩者促銷策略也有所不同,伊利更注重頻繁的買贈活動,蒙牛更側重大包裝和性價比。
如此態勢進一步加劇了各家經營壓力。
面對市場變化,高飛認為背后有著行業機構性問題。7月,他在相關論壇上表示,造成當下被動局面的根本原因并非客觀環境,而是3個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主觀因素。“一是品類多元化不足、二是需供均衡性矛盾、三是產業鏈韌性較小。”高飛稱。
另外,資本市場也在轉向,不再相信增長的故事了。
極兔速遞集團副總裁后軍儀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承,目前金融市場更多關注于利潤優先,在三年前規模增長驅動的價值估值體系在這兩年不成立了。“所以今年沒有做任何新市場的進入,專注于將現有市場做扎實。長遠看,我們肯定是希望進入更多的市場。”他說。極兔在港交所上市。
具體到伊利、蒙牛,亦是市值下滑。
11月29日,伊利報收28.58元/股,總市值1819億元。該公司股價高點在49.03元/股。同天,蒙牛報收16.98港元/股,總市值666.04億港元。蒙牛股價高點達到52.63港元/股。
伊利、蒙牛們,都想找回失去的市值。
擴大分紅
由此,不管是從行業基本面還是資本市場考慮,伊利們都需要轉型了。
追求利潤是重要方向,擴大分紅是落點,他們均有相應條件。一方面,受益于近年來成本回落和產品結構升級,伊利、蒙牛毛利率逐步提升。
三季度,伊利毛利率達到35.05%,同比增長2.47pct。考慮到當期全國原奶均價同比下滑14.9%, 環比下滑5.5%,同時全國牛奶零售價同比降幅較前兩季度有所收窄。因此,原奶價格下降及產品零售價跌幅收窄是伊利毛利率提升原因。 上半年,蒙牛毛利率40.3%,同比提升1.9pct。
另外,兩家在渠道、產品、營銷等優勢下,正在控制成本。
“我們在全面采取措施,執行提質增效,保持合理費用投放。”高飛稱。
伊利也提到,從經營效率方面,會繼續加強數字化轉型,通過精準營銷提高廣告投放效率,降低廣告費用。還會通過整合營銷,加強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渠道成本。
根據Wind統計,伊利/蒙牛EBITDA率分別從2010年的4.0%/6.8%提升至2023年的12.9%/9.8%;2013至2023年伊利/蒙牛EBITDA復合增速分別為16.1%/13.0%。
此外,營運資本下降亦是利好。
2014年以來,伊利和蒙牛營運資本下降的主因是上下游占款提升。財報顯示,2014至2023年,伊利/蒙牛上下游占款(預收款項+應付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從14.2%/19.0%提升至18.7%/22.6%。除占款影響外,2022-2023年存貨變動較大對伊利和蒙牛營運資本也帶來一定影響,主要原因為2022年原材料(大包粉等)庫存增加、春節錯期以及澳優并表(伊利)影響。
再加上前文提到的資本開支高峰已過,這構成了伊利、蒙牛擴大分紅的基礎。
2023年,伊利共分紅76億元,股利支付率達到73%。該公司更強調,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不低于70%的分紅率水平。
蒙牛在2024年8月發布股份回購計劃,稱在未來12 個月內擬回購公司股份價值最高達20億港元。該公司分紅率已經從2022年的30%提升到2023年的40%。“我們嚴格控制各項資本支出,持續提升自有現金流,提高分紅能力。”高飛說。
也需要看到的是,隨著原奶回升態勢,可能影響伊利們的毛利率。
但這對降低費用率可能是種利好。今年上半年,伊利已進行大規模去庫存,費用已在上半年集中投放,下半年及2025年存在促銷費用下降空間。同時,奶價回升下乳品價格戰趨緩,大包粉減值損失存在大幅下降空間。這或許會在現金流上形成對沖。
當然,各家并沒有放棄增長。
伊利認為,有機奶、功能性液奶、酸奶、奶酪、功能性奶粉、淡奶油等品類,都還有增長潛力。該公司也在性價比浪潮下調整產品。
高飛則提到,專業營養和專業原料市場是增量,在B端蒙牛也有所突破。他透露,蒙牛已與肯德基、必勝客、瑞幸、庫迪、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
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價格戰壓力下,自顧不暇的餐飲巨頭并沒有給伊利、蒙牛們留太多毛利。“和乳企簽約更多是按區域,全國性合作很難。我們也會按具體情況選擇。”有頭部餐飲品牌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總體來看,伊利、蒙牛正在描繪自己的新故事,市場是否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泓源、實習生田可儀 北京報道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