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股民:《投資研報》巨額特惠,滿3000減1000,滿1500減500!【歷史低價手慢無,速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陳玉罡(中山大學企業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2024年央企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納入考核。這是因為國有資本持有方是央企上市公司的股東,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值會帶來國有資本的增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值管理的底層邏輯應該是創值管理,而非簡單通過“吹泡泡”的方式做高市值。市值只是一個表象,企業自身的內在價值才是支撐市值高低的內核。創值管理就是提升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從而提升企業自身的內在價值,也就是提升內核。一旦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提升了,市值的上漲只是時間問題。企業可以將創值管理作為手段,市值管理作為目標。如果缺乏創值管理的手段,僅以市值管理作為表象目標,很可能讓企業陷入“緣木求魚”的狀態。比如,部分企業通過虛假宣傳高科技、過度宣傳高科技,希望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值,都很容易造成虛幻的“市值管理”。
P/B(市凈率)通常與P/E(市盈率)、P/S(市銷率)一起作為企業估值的指標。但是,簡單依賴這些指標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錯誤的決策結果。比如一些上市公司在收購標的公司時經常會使用這些相對估值指標。當某個行業被高估時,標的公司對照行業進行相對估值的結果當然也是高估的。這會導致上市公司以過高的價格收購標的公司,從而在未來埋下商譽減值的隱患。
要正確使用這些相對估值指標,就要正確理解這些相對估值指標背后的邏輯。比如,為什么有些公司的P/B會小于1?也就是,為什么有些公司的凈資產值1億元,但是拿到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只愿意花不到1億元的錢去買呢?這背后有兩種邏輯。第一種邏輯是這些公司被市場錯誤定價,導致1億元凈資產的公司錯誤地定價為低于1億元;第二種邏輯是這些公司在未來不會創造價值,反而會毀損價值,所以投資者不愿意花1億元的價格來投資。
對于要使用P/B作為市值管理考核指標的企業,首先需要弄清楚自己的企業是要按第一種邏輯來進行市值管理,還是按第二種邏輯來進行市值管理。如果屬于市場錯誤定價的情況(第一種邏輯),企業進行市值管理需要做的就是向市場解釋清楚自己企業的價值,更多要做的工作可以放在投資者關系管理上,比如企業高管要經常到市場上宣講自己企業的愿景、使命、價值觀等戰略發展路徑,從而讓市場認知到企業的價值。如果屬于未來會毀損價值或看不到內在價值提升的情況(第二種邏輯),企業進行市值管理需要做的是內在價值的提升,即創值管理,比如企業高管要做的是怎么把企業帶進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來。
究竟如何通過創值管理這種手段來實現市值管理的目標呢?可以從至少這五個維度來考慮。第一,抓好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提升。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通過創新掌控企業的定價權,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通過品牌掌控企業的定價權。定價權可以體現在毛利率上。第二,抓好管理效率的提升。從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著手,盡可能降低這兩項費用對企業經營產品獲得的毛利的消耗。第三,抓好企業的有效增長。從營業收入的增長和凈利潤的增長入手,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凈利潤的增長能否跟隨營業收入的增長上。只有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帶來了凈利潤增長,才是有效的增長。第四,抓好產業鏈地位的提升。隨著產業鏈地位的提升,談判能力會變強,在賬款收付中能更多地采用“先款后貨”或“現款現貨”的方式,從而降低出現大量應收賬款和壞賬的可能性,也能降低企業的財務費用。第五,抓好資本的使用效率。如果一個企業燒掉9億元的資本,只能賺回1億元,顯然是一種無效率的資本使用。任何企業在使用資本的時候都應該考慮資本的機會成本。只有企業使用這個資本獲得的實際回報超過了資本的機會成本時,這個企業才是在創造價值的。
總之,將創值管理作為手段,將市值管理作為目標,在使用P/B等相對估值指標時考慮清楚背后的邏輯,并從產品或服務質量、管理效率、有效增長、產業鏈地位、資本使用效率這五個維度出發做好創值管理,將有助于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何松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