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進一步?
作者:鄭嘉意
編輯:松壑
轉型多年之后,“站穩零售第一梯隊”仍是中信銀行(601998.SH)多年來未竟的心愿。
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錄得營收1622.1億元、歸母凈利518.26億元,二者同比增速分別為3.83%、0.76%,“增收不增利”現象突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利潤構成看,營收增長與凈利停滯,均與中信銀行視為轉型主線的零售業務密不可分。
前三季度,非息凈收入同比增速高達11.17%,較利息部分高出10.5個百分點,拉升營收整體增長3.83%;
但上半年,零售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大增57.65%,拖累營業支出整體擴大2.34%。
中信銀行對零售業務的搭建由來已久。
早在2014年,素來以對公業務聞名的中信銀行已采取“輕資本”策略,開啟“零售轉型路”。
此后的近10年時間里,該行“零售轉型”路徑日益清晰,對公、零售、金融市場業務三者間的關系也由最初以對公為核心的“一體兩翼”走向“三駕齊驅”。
2021年,零售業務稅前利潤貢獻已超3成的中信銀行明確新目標,要在3年后“站穩零售第一梯隊”。
3年之期已至。從股份行AUM(零售資產管理規模)指標看,當下的中信銀行距離“零售第一梯隊”的理想仍有不小的差距。
高速發展的零售業務也未能幫助中信銀行實現領先同業的業績突破。
自2014年至2023年,中信銀行業績表現相對中庸,僅在2015年同時實現過營收、凈利的雙位數增長。
與同業股份行相比,十年間營收、利潤增幅均位于行業中游,無法與浙商、平安、招商等業績“翻倍”機構比肩。
01
未竟的“零售期許”
縱向對比來看,近10年的零售轉型幾乎重塑了昔日“對公之王”的業務結構。
2014年,中信銀行開啟“零售戰略二次轉型”,計劃通過三年時間優化管理機制、網點產能,打造零售渠道、產品和隊伍體系優勢。
這一時期,零售仍是中信銀行顯著的業務“短板”。
當年稅前利潤構成中,金融市場、對公、零售占比分別為57.9%、46.3%、2.4%。
零售銀行分部在營收占比近20%的情況下,僅僅貢獻了2%的利潤。
顯著的短板促成了“零售轉型”的決心。
彼時的中信銀行左手抓網點、右手抓產品,組建了近1500人的零售內訓隊伍,同時力推“薪金煲”、“房抵貸”、網絡貸款、信用卡貸款等新品。
此后中信銀行的“零售之路”逐漸走向系統化。
2015-2018年,零售業務的定位逐漸由“一體兩翼”中的“兩翼”,轉變為“三駕齊驅”中與對公業務平等的核心。
2018年末,該行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占比增至29%;2021年末達到34.7%。
在利潤貢獻突破三成的關鍵節點,中信銀行于2021年發布“新三年規劃”,提出以財富管理為支點,“板塊融合、公私聯動、集團協同”為杠桿,實現零售金融業務“撐桿跳”。
正是這一規劃中,中信銀行明確3年后“零售業務整體規模、實力站穩同業第一梯隊”目標。
無奈2021年后,“高歌猛進”的零售業務增速戛然而止。
盡管此時該行對零售板塊的改革已涉及組織變革、管理方式、業務布局、人才引進等方方面面,稱得上“系統性重塑”。
但受疫情沖擊、消費放緩、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新一輪計劃收效甚微。
2024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利潤占比已由巔峰時的34.7%回落至6.1%。
縱向對比,中信銀行零售渠道、產品在10年間均有突破。
2024年上半年末的境內網點較2014年末增長18.62%、手機APP月活用戶已是2014年末手機銀行整體客戶數的近3倍。
橫向來看,該行零售業務仍難以“站穩第一梯隊”。
2024年上半年,中信銀行AUM較年初增長4.25%至4.42萬億元。
股份行中,招商、興業AUM規模均持續領先于中信銀行;規模小幅落后的平安銀行,也在以6.64%的同業最高增速,縮小規模上的差距。
02
如何再進一步
從2014年開啟轉型后,中信銀行零售業務的增長速度在股份行中已是名列前茅。
只是自躍升至“第二梯隊”,始終缺少向上再進一步的契機。
尤其2021年后,居民收入波動、消費放緩,疊加地產下行、資產貶值、按揭規模縮水……銀行整體零售增速、資產質量均面臨一定波動。
行業整體失速的背景下,以中信銀行為代表的零售“后起之秀”,也被“第一梯隊”甩開更大差距。
差距在數量、質量兩個緯度上均有體現。
一是以AUM為代表的業務規模與增速。
2024年上半年,中信銀行AUM規模達4.42萬億元,在股份行中處于“第二梯隊”前列;增速達4.25%,領先興業銀行與浦發銀行。
不過上述兩項指標較“斷層第一”的招商銀行均有較大差距。
二是規模背后的資產負債結構與資產質量不佳。
例如上半年,中信銀行個人存款成本率2.29%、但招商銀行僅為1.51%;中信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較年初增長0.09個百分點至1.3%、招商銀行上升0.01個百分點至0.9%。
波動的資產質量,直接影響了凈利表現。
上半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信用減值損失達255.37億元、占全部信用減值損失的74.3%,直接帶動零售業務稅前利潤下跌76.21%。
該行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唐淑暉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將針對零售資產質量承壓問題大力控新清舊。
唐淑暉表示“有信心保障資產質量平穩收官。”
優化授信結構、嚴把客戶準入也意味著零售信貸增速,或將面臨持續壓力。
歸根結底,中信銀行“零售轉型”要再進一步,仍要有作為強項的核心優勢。
該副行長、風險總監胡罡在發布會上分享“與同等規模的股份行相比,我們的特有稟賦在于協同。”
例如產品方面,該行就圍繞客戶投融資、支付結算等需求,提供持續豐富私行產品譜系、同時在個貸業務持續優化房產抵押、信用貸等主力產品,最終優化“大眾、富裕、貴賓、私行”分層經營客戶服務體系
不過在日益激烈的對壘中,擁有“協同”優勢的機構絕非僅有中信銀行一家。
在零售藍海未來的競爭中,中信銀行要如何擴大“協同”能量、將金控能帶來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探索與改變。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