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近日,電影《消失的她》大火,短短數日票房超10億元。作為期貨市場投資者,進入7月最令投資者關注的是美國農業部的季度報告,與電影劇情相似,今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居然少了400萬公頃。受減產利多影響,不僅美國大豆、豆粕、豆油期貨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國內大豆期貨合約也出現暴漲。
7月3日,受報告利好影響國內期貨價格高開高走,農產品期貨中菜粕、豆油、豆二、豆粕期貨價格都出現6%的漲幅。對此,期貨交易員李先生表示,現在市場過度聚焦于大豆種植面積下降的數據,幾乎無視了庫存數據。其實,一個極度利多的面積報告并不一定能帶來持續性的上漲,還需要考慮后面是否有單產繼續下調的潛力。
大豆種植面積意外調降
據了解,每年的6、7月份是美國大豆的生長關鍵期,這時候市場對天氣題材炒作的敏感度都會進一步增強。據美國農業部關鍵報告顯示,新作季美豆種植面積預測為8350.5萬英畝,分析師預期為8767.3萬英畝,3月底公布預測為8750萬英畝。
“美國大豆種植面積一下子調降了近400萬公頃,這一消息引發市場看多熱情,具體來看,除明尼蘇達、南達科他等大豆種植面積同比增加外,其他州大豆種植面積均同比減少,其中堪薩斯面積同比減少18.8%,路易斯安娜、密歇根、阿肯色等面積同比減少10%左右,密蘇里、伊利諾伊等面積同比減少8%以上。”光大期貨分析師侯雪玲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記者發現,美國農業部也暗示了本次種植面積的公布是基于6月15日以來的大豆種植面積統計,尚有822萬英畝大豆種植面積有待播種。對此,中泰期貨研究所植物油首席分析師史恒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報告的下滑幅度算是比較大了,為歷史第二大。歷史上調整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19年,幅度達到了458萬英畝。
史恒昱表示,目前的單產是52蒲式耳/英畝,也就是說單產的影響是2億蒲式耳,折合重量單位有560萬噸左右,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不過,按照美國農業部平衡表調整的習慣性做法,在7月份的供需展望報告(WASDE)中需求端同樣會做出調整,所以理論上庫存的絕對數字和庫存消費比可能會有下調,但具體下調的幅度有多大,取決于美國農業部對年度需求端數據的主觀判斷。
根據上周五面積報告的最新數據,今年美豆的種植面積是偏低的。事實上,美豆的種植面積已經連續數年低于趨勢預估值。造成美豆種植面積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幾年美國春播作物的種植期內農民進行種植決策時恰巧玉米的種植收益好于大豆,導致農民選擇種植更多的玉米。
侯雪玲也表示,6月種植面積報告并非最終值。首先,從數據來源看,美國農業部6月底發布的種植報告是基于對農戶電話調查而得出的預估數據,而非實際調查結果。其次,報告調查截止到6月18日,美國農業部預計249萬英畝玉米和822萬英畝大豆待種植,存在變化可能。最后,每年8-11月,美國農業部將根據無人機調查結果、8月產地實地調研以及大豆收割情況等數據環節不斷修正對大豆種植面積的預估,最終得到美豆的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數據。
5月大豆進口量1202萬噸
據了解,美國農業部對新作種植面積的確定有一個固定的流程,每年12月底的基線報告(Baseline projection,完全根據統計分析給出新作面積的預估值),之后是2月底的年度展望論壇報告(Outlook forum),然后是3月底的意向種植面積報告(Prospective Planting),還有就是6月底的種植面積報告(Acreage)。
史恒昱稱,這幾份報告每年各發布一次,都很重要,后兩份報告的數據來自電話調查+實地調研,精確度高一些,但后面的報告基本上不會參考前面一份報告的內容。所以,6月底的面積報告跟3月的意向種植面積報告在數據上出現比較大的偏差其實也很正常。
6月底的報告發布以后,美國農業部仍然會在之后每個月的世界農產品供需展望報告中對面積數據進行修正。從往年的經驗來看,6月底的報告與面積終值的差距仍然可能會比較大,比如2019年的收獲面積終值比6月底的收獲面積數據少了431.5萬英畝,這個偏離幅度還是很大的。今年未來幾個月美國農業部同樣有可能會對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數據進行調整,但調整的幅度和節奏目前無法預測。
受報告利多影響,7月3日豆粕期貨合約價格出現大幅沖高,主力合約M2309隨后封死漲停板,其它多個合約如M2307、M2308、M2311、M2312、M2401均以漲停價收盤。現貨方面,受到期價大幅上漲提振,7月3日沿海主流市場油廠報價4120-4250元/噸,較上周五漲230-290元/噸,其中天津4200元/噸漲290元/噸,山東4120元/噸漲240元/噸。
史恒昱稱,目前外盤和國內的油粕比都處在長周期的低位,也就是說,美豆作為全球油籽的“老大”,其價格的大幅上漲理論上中期來看可能對油脂的利多會更多一些。這個影響是非常直接的。此外,面對國內豆粕期現貨的雙雙上漲,國內中下游企業雖大多無追高意愿,但面對6月以來的持續漲價,手頭低豆粕頭寸的企業也只能按需補庫,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
不過,記者發現,今年來我國大豆進口量在持續攀升。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1202萬噸,刷新單月大豆進口的歷史紀錄,比4月進口量增加476萬噸,環比增幅為65%;比去年同期增加236萬噸,同比增幅24%。業內人士預計,今年7-8月進口大豆到港量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預計后期幾個月大豆到港量均會超過1000萬噸,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
暴漲行情能走多遠?
據了解,從今年大宗商品行情來看,商品指數在進入六月份以后持續反彈,之前很多階段性利空的陰霾一掃而光。從美國大豆期貨價格走勢看,美豆11月合約前期的高點就是1500美分/蒲式耳,5月31日美豆期貨價格曾下跌至1130.50美分/蒲式耳。那么,接下來這波反彈能否持續呢?
對此,史恒昱表示,接下來影響行情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宏觀和外圍,一個是基本面。宏觀方面近期國際貨幣政策相對溫和,大宗商品在經歷了二季度的持續下跌后,目前正在處于技術型反彈的階段,對油脂油料的價格形成了支撐。而基本面方面,在本次面積報告發布以后,更緊張的平衡表要求市場更多的關注產區的天氣。如果單產出現損失,可能會形成新的利多。不過,從近期的降水和產區的土壤濕度情況來看,前期的干旱似乎在最近一兩周得到了緩解。
此外,史恒昱表示,目前單邊交易的難度很大,如果未來幾周產區的降水情況不錯,有可能這次報告后美豆會走出利多出盡,沖高回落的行情。另外,目前玉米和小麥等谷物的走勢比較疲軟,美豆的價格長期來看很難跟玉米持續分化。所以,在目前的價格上追漲是比較危險的,當然做空也很危險,是比較糾結的一個狀態。
不過,侯雪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6月美國大豆主產區經歷最干燥天氣,如果7月下旬到8月降水量存在一定的變數,那意味著美豆單產將大概率下調。以8350萬種植面積、8269.6萬英畝收獲面積推算,美豆若想實現不減產,最終單產需要在51.7蒲/英畝以上,僅比趨勢單產52蒲/英畝減少0.3蒲/英畝,實現難度很大。疊加美豆22/23年度庫存本就緊張,23/24美豆庫存將降至近年來超低水平,不足2億蒲。這給市場帶來的向上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在收割之前,美豆價格易漲難跌。
此外,美豆作為全球油脂油料定價中心,美豆價格走強對全球油脂油料有“水漲船高”的效果,價格重心向上移動。在交易策略方面,侯雪玲表示,國內走勢預計強于美豆,邏輯在于人民幣貶值、國內宏觀政策預期樂觀提振商品普漲、國內貨幣寬松、油廠遠期大豆采購少采購慢。市場需要向上修復榨利,以刺激油廠進行遠期大豆采購。
與此同時,基于產業端庫存集中在上游、渠道庫存和下游庫存均低等背景,以及美豆產量下調、未來兩個月行情易漲難跌的預期,上游挺價下游被迫接受似乎成為無奈的選擇,因此看好蛋白粕、油脂基差,月間價差正套。此外,與進口大豆相比,國產大豆供需非常充裕。除了國家收儲外,國產大豆還有部分需要流入壓榨行業消化,所以豆一將受到間接提振,豆二走勢強于豆一。
另外,史恒昱強調,現在并不能做出大豆期貨的走勢底部已經出現這個結論。日線級別的行情結構仍然判斷為震蕩。CBOT大豆的價格從去年6月份至今走出的1100-1500美分的區間目前看比較難被突破。從交易上看,油脂端的多豆油空棕櫚油可能是比較好的策略。
責任編輯:帥可聰 主編:夏申茶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